APP下载

影响激光全息成像效果的因素研究

2018-08-28李静王晓萌

求知导刊 2018年13期
关键词:影响因素

李静 王晓萌

摘 要:文章初步探讨了激光全息照相实验中成像效果的几个影响因素——曝光时间、显影时间、物光和参考光光程差以及物光与参考光光强比;通过调整实验方案,分别研究全息照相实验中曝光时间、显影时间、物光与参考光光强比和光程差对成像的影响。针对激光全息照相实验较高的要求,实验选择同一套仪器进行,无其他光路干扰。

关键词:激光全息照相;影响因素;曝光时间;显影时间;光程差;光强比

中图分类号:TB82    文献标识码:A

1.研究曝光时间对成像的影响

室温24.0℃,显影时间20s,定影时间120s。首先根据曝光要求选取大致的曝光时间4s,成像大致清晰;后调整至5.5s,发现曝光过度。故确定曝光时间的范围为3.5s~5.0s。根据成像效果分析,曝光时间在5.0s时,再现的物像清晰度最高。遂确定该室温下,相同的显影时间,曝光时间选取5.0s。

2.研究显影时间对成像的影响

(1)考虑到显影液浓度与温度对显影时间的影响,实验显影溶液与定影溶液不变。室温依然是24.0℃。

(2)选取最佳曝光时间5.0s,通过改变显影时间得到不同的全息照片。通过各成像效果发现,显影时间在20s时成像效果最好。以后的实验研究曝光时间设为5.0s,显影时间为20s。

3.研究物光与参考光光强比对成像的影响

选取曝光时间5.0s曝光,固定其他器件,物光光路保持不变。通过改变扩束镜L1的放置从而改变参考光光强,进而得到物光与参考光不同的光强比。通过光电检流计分别测量物光和参考光的光强。表1是物光与参考光光强测量数据表,通过比较成像效果发现,物光与参考光的光强比为1∶8时成像效果最好。

4.研究物光与参考光光程差对成像的影响

选取最佳曝光时间5.0s,物光光路不变,改变参考光的平面反射镜位置来改变两束相干光的光程差,同时调整扩束镜L1的位置保证物光和参考光光强比保持在1∶8。显影温度24.0℃,显影时间20s。

物光和参考光光程差数据记录如表2所示。

改变物光与参考光的光程差对成像效果并没有太大的影响,但相比较而言,光程差为5mm时成像效果最佳。

5.实验结论与分析

通过以上实验不难发现,相同的光路,同一批次的全息底片,室温在24.0℃时,曝光时间选取5.0s,物光与参考光光强比选取在1∶8、光程差选取在5.0mm时,可以获得最佳的成像效果。下面对其进行分析:

(1)曝光时间的影响。如果曝光时间太短,底板上条纹太浅甚至没有,复杂的衍射光栅无法形成,导致成像不明显。若曝光时间太长,底板可能太黑,光线的透过率降低。

(2)显影时间的影响。显影的程度是否适当对全息图质量影响很大。若显影时间太长,全息底片发黑,光线的透射率降低,无法再现物像;而显影时间太短,底片上条纹不能出现,无法形成复杂的衍射光栅,甚至只是一块透明玻璃片,也无法再现物像。

(3)物光与参考光光强比的影响。对于一般的双光束干涉来说,两束光光强相等时,干涉条纹对比度最强。而对全息照相的记录介质来说,曝光量和振幅透过率的特征曲线在两端发生变化,产生较高阶的衍射光,干涉效率降低。另一方面,当物光比参考光过强时,斑纹比较显著,产生较大量的晕轮线围绕零级衍射光,降低了成像的光通量,致使效率降低。

(4)物光与参考光光程差的影响。参考光和物光的光程差不能过大,不能大于所用激光的相干长度,否则两者不能相干,无法在全息干板上获得干涉条纹。

本文通过设计实验方案研究了曝光时间、显影时间、物光和参考光光强比和光程差对全息照相成像效果的影响;通过比较成像效果得出了最佳曝光时间、显影时间、物光与参考光光强比和光程差,可将其应用于实际中,提升拍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书光.大学物理实验[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2]王朋朋,李小娟,葉伏秋.全息照相技术实验方法的改进[J].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

猜你喜欢

影响因素
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