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设情境在探究性学习中的尝试

2018-08-27陈丽珍

文理导航 2018年14期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创设情境核心素养

陈丽珍

【摘 要】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了生物核心素养,组织以探究为特点的主动学习是落实核心素养的关键。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多挖掘教材内容,更多地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创设情境。本文以人教版必修二“减数分裂”一节为例,尝试说明如何在几个重要的教学环节中如何组织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探究性学习。

【关键词】核心素养;探究性学习;创设情境

新一轮的高中课改即将启动,2017年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提出了生物核心素养,生物学科核心素養主要包括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等,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组织以探究为特点的主动学习是落实核心素养的关键。

现以“减数分裂”这节课为例,尝试说明在本节课中如何组织学生进行主动的探究性学习。

由于减数分裂是微观、动态、连续变化的过程,给学生的准确认知带来困难,因此引导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更为必要,让学生学会在探究过程中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学习。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及对生物学核心素养的理解,主要从以下几个教学环节对探究性学习进行情境设置,并引导突破。

一、课题引入

《课程标准》指出:为了让学生的探究活动能顺利的开展,并且有实效,教师需要为探究性学习创设情境。例如,提供相关的图文信息资料、数据,或呈现生物的标本、模型、生活环境,或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经历中提出探究性的问题等等。

减数分裂是比较抽象的知识,所以在课题引入这一环节,主要是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经历提出探究性的问题,设置探究情境,引发学生的共鸣。

1.人的生命起点是什么?

2.预测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分裂方式应如何?

精子? 分裂

→受精卵(46条) →人

卵细胞? 分化

从已知的每个人正常细胞应该是46条染色体,推测精子和卵细胞应该有几条染色体,从而引入课题——形成精子、卵细胞的分裂必须是数目减半的一种分裂方式,即减数分裂。通过教师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使得课题引入既切合学生实际,又富有推理性,如何从46条变为23条?这个过程到底是怎样进行的?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

二、概念辨析

对概念的学习,学生一向是比较惧怕的,因为理科概念枯燥无味。而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又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可通过设置“问题串”的方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例如书本在对减数分裂的描述有一段较长的文字,总共有95字,这段话是用加粗的黑体字呈现出来,说明它的重要性,但学生在短时间内要理解这样的一段文字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通过问题设置,抓住4个关键词“范围、时期、特点、结果”,这4个关键词的内涵分别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归纳,把这段话瓦解为4个小问题:

1.范围: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

2.时期:原始生殖细胞——成熟生殖细胞。

3.特点:细胞连续分裂两次,而染色体只复制一次。

4.结果: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比原始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

通过教师的问题情境设置,学生在目标指向明确的情况下,就能比较轻松的初步理解这样的一段话,再通过后面的学习活动来深入掌握这一段话。

这节课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同源染色体”,它贯穿整个减数分裂的过程,对这个概念的理解直接关系到对这节课的理解。学生第一次接触这个概念,而且真的抽象不好理解,可以设置如下的“问题串”来引导辨析、理解这个概念。

1.什么是同源染色体,两条染色体大小、形态一定是相同吗,有特例吗?

2.两条大小、形态相同的染色体一定是同源染色体吗?

3.含有单体时能叫同源染色体吗?

4.有丝分裂有同源染色体吗?

5.有丝分裂同源染色体也有联会现象吗?

教师通过设置这一系列的问题串,一环扣着一环,激发学生以问题驱动作为学习任务,引导学生一步步地探究、深入思考问题,把学习误区和盲区一个个排解掉,同时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形成批判性思维,在思维碰撞中学会理性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理解并掌握相关的概念。

三、重、难点突破

核心素养强调的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体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和能力,因此,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最佳途径就是让学生在真实或者模拟的具体情境中探究学习。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由于减数分裂是微观、动态、连续变化的过程,对学生来讲是比较抽象的知识点,所以可通过情境模拟、模型建构进一步引导学生更深层次的探究。

课前布置学生准备四对同源染色体,两对大的,两对小的,并用红、蓝两种颜色分别来表示父方和母方,两对中各有1对含有单体的,1对没有单体的,老师也准备相应的4对同源染色体以及小磁铁,在归纳、点评或者学生演示时用。在模型建构的过程中,学生难免会犯错误,或者没有思路,老师适当的引导、示范都是很有必要的,教师可设置相应问题,搭建一定的平台,以便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1.找出哪些是同源染色体,哪些不是同源染色体?

2.哪些是四分体,哪些不是四分体?

3.利用手中的模型模拟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的过程。

4.找出减数第一次分裂染色体减半的原因。

5.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分裂的模型建构中,你还有什么新的发现吗?

6.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基础上,你能否再模拟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

7.尝试归纳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特点。

1和2两个问题是要给学生直观地感受,强化对同源染色体和四分体这两个概念的理解。3和4两个问题就有一定的思维难度,学生必需要把减数第一次分裂的过程理清楚了,才有可能建构出正确的模型,或者说通过正确模型的建构,形成对减数分裂过程染色体数目和行为变化的直观印象,这两者应该是相辅相成的。教师可以在小组活动的基础上,请相应小组上台展示、说明与修正模型。学生误区最大的就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数目减半的原因不清楚,不知道是着丝点裂开,还是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老师可通过模型建构及时更正、点评与归纳。通过3和4两个小题的模型建构,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同源染色体——联会——交叉互换——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染色体数目减半”这样的一个学习模型。第5个问题是要让学生联系前面的知识点,配子的多样性与非同源染色体随机、自由组合的关系,把前后知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6和7两个问题能让学生的思维更上一层,促进学生理解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主要特征,染色体不复制,着丝点裂开,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在解决6、7两个问题的同时,还能让学生把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

通过学生的模拟活动,还原真实情景,在探究中力图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促进学生进一步认识减数分裂过程染色体行为变化,加深学生理解减数分裂主要特征及其生物学意义。并了解科学家是怎样思考问题、怎样解决问题,领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虽然,探究性学习不是教学活动的全部,但是以探究为特点的教学不仅会直接影响核心素养中“理性思维”,“科学探究”的落实,也会间接影响另外两个核心素养的达成。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在教学中,善于挖掘教材内容,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更多地进行主动的探究学习,增加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一节课不可能就能形成核心素养,但如果没有平时课堂的渗透、引导,核心素养的培养就是一句空话。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7年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6年7月20日版(修订稿)[M]:25-26

[2]温青.对培养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认识——以“内环境的稳态”同课异构教学为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6(2):13-14

猜你喜欢

探究性学习创设情境核心素养
高中生物教学中探究性学习常态化的策略研究
建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
浅谈初三语文阅读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探究策略的培养
也谈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