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的难点剖析与对策研究
2018-08-27黄明勇
黄明勇
【摘 要】在初中教学中,化学教学一直是难度较大的一个环节。基于化学的学科特性及初中学生的理解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记忆大量的概念、原理、反应方程式及专业化学术语,而这些内容大大的增加了教学难度。本文主要对教学难点进行剖析,并为之提供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初中化学;化学教学;难点;对策
前言
初中化学一直是一个较难教授的科目,追根究底是化学这一学科的难度所致。作为初中教学中开设最晚的科目,化学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动手能力、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和想象力都有很高的要求。因此,许多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掌握知识却不能融会贯通,我们需要提出更好的解决措施帮助学生学习。
一、初中化学教学难点剖析
(一)知识点既多且散,不便于学生记忆
化学虽然是理科学科,但是许多知识点需要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来记住。元素周期表、元素符号及化学方程式等内容都需要学生熟记才能顺利使用。如元素周期表这样的基础性知识,在整体化学学习中会被反复用到,因此,要求学生必须熟记并且需要定时温习来保证记忆。
化学学科的教学并不是只有理论基础知识的讲述,还伴随着一定量的现场实验,实验的前期准备、实验过程中的知识运用和操作顺序、实验得到的结果这些都需要学生记忆。在实验中学生必须牢记整体过程,对知识点和操作流程彻底背熟,否则在单独操作的时候很容易发生错误。
此外,化学课本的编写中比较注重知识点的连贯性,不同章节的知识点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这样的课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保证循序渐进、环环相扣,但是其中也有很大弊端,如果学生对上一章内容不理解或者理解的不充分,那么会加大其下一章的学习难度,如果长期出现這种半懂不懂继续往下学的状态,那么非常不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也会严重影响其学习热情和信心。
(二)化学物质结构知识具有抽象性,不便于学生理解
化学是一门有趣且有魅力的学科,在初次接触化学的时候,学生们会因为化学实验中的种种反应而学习热情高涨,但是随着学习的深入,课程难度也在不断地加大。当学习到微观粒子等知识时,学生会觉得非常的难以理解,因为这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而教师也只能在教学中通过对宏观现象加以分析探讨,用这种间接的方式来向学生证明微观粒子的存在和运动规律。
在学习物质结构这一章节的时候,学生不仅需要记忆原有的知识要点,更要通过发散思维,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来理解知识内容。虽然粒子运动等问题与宏观物体运动规则并不完全相同,但是除了利用宏观知识解答让学生发散思维意外并没有太好的解决方法。因此,这一部分内容是初中化学中最不好讲述的,这需要学生和老师高度配合才能解决。
(三)教材更换频繁不利于抓重点
由于课改的不断深入,教材的内容也在不断的进行调整,不同地区教材的重点、内容结构也不尽相同。教材的变换原本是为了更好的进行教学,但是现阶段多数地区教材变更周期为四年,基本上相当于一届学生换一届教材,这样频繁的更换,让教师难以有效地提取知识点以及建立成熟的知识体系。在初中阶段,不论是日常教学还是汇总复习,知识点总是强调的重点,但是教材的变更使得提取知识点变得更加的困难,这需要老师投入更多的精力才能够完成。此外,教材的变化还体现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变更,不同版本的教材对于同一概念会有不同的解读,这样的差异也加大了教师教学的难度。
二、当下初中化学教学的对策研究
(一)分散记忆逐个击破再系统整理
前文提到化学中的元素符号、化学方程式、化学专业术语等都是学生记忆的难点。这些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贯穿始终,因此,要求学生必须牢记。其实这些内容出现也相对集中,但是如果想要在短时间内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掌握,那么,首先要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来让学生彻底的记住,打好基础,再通过持续记忆来保持,最后能够运用自如。
虽然背诵不可避免,但是通过调整背诵的方式还是能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助力。例如:元素周期表的背诵,元素周期表内容多且顺序严谨,这要求学生要系统的学习背诵,那么可以先将元素周期表分段,段落的背诵必然易于文章背诵。在分段背诵中,可以通过谐音法来指导学生背诵,像第二周期的锂、铍、硼、碳、氮、氧、氟、氖就可以通过谐音“里皮捧碳,蛋养福奶”来进行记忆。
通过这样的方式不只能够让学生更快的进行记忆,还能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背诵并不难完成,少年时期的记忆力是十分好的,但是如何在背诵之后彻底记牢是重中之重,短时记忆并不难完成,难就难在要长时间的记忆,这不仅需要时时温习,更多的是需要给学生搭建一个背诵的体系。如果只是一段一段的背诵,所有的信息知识点都被碎片化,那么反而不利于学生学习。因此,在教学中应该要分散记忆逐个击破,在初次的短时记忆完成以后再系统总结,达到长效记忆。将冗长的内容分散简化,分段背诵能够提高背诵效率,在背诵完成后将所有内容整理出来,在整理成记忆体系的过程中对已背诵的知识点有进一步加深的印象,并且不断的使用最后融会贯通,这才是化学学习的适用方法。
(二)通过先进的教学设备生动讲解,激发兴趣
化学中有许多微小物质结构是无法看到摸到的,学习和分析更多的是依赖于课件的演示和学生的想象力。在学习中学生会有许多疑问,有时候因为无法成功地想象物质结构而影响了学习进度。这就需要老师进行形象生动的讲解,通过现代化手段来进行教授。
随着电子科技和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工具也在不断的更新完善,教学方式也更加多样化和生动化。在面对抽象课题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教学,就比如多数学生无法直接理解的微观粒子运动规律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幻灯片来展示,也可以通过电脑制作动画来描绘,运用现有的教学手段给学生最直观的视觉引导,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一目了然,这样能更有效率的进行教学。同时,生动的教学模式有别于传统的“口述板书”模式,这样的方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可以进行互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研究的积极性,学生的主动参与必然会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如此一来,教学效果也会更理想。
(三)加强教学不断整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初中化学知识体系并不复杂,虽然随着课改的深入,课本内容总有变动,但事实上知识体系比较固定,所有的教材万变不离其宗。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对教材和初中化学学习进度的把控,制定出有效的方案来讲课。初中化学的难度相对固定,并不会有很多难以理解的内容产生,因此教学内容并不会发生太大的偏差。教师在日常工作中需要时时总结,由于课本内容的变化,许多知识需要重新划分,尤其是实验内容的增加,这些更需要教师进行系统的整理编写,将需要教授的内容彻底的融会贯通。只有将所有的知识点做出妥善整理,在教学中才能够由点及面、环环相扣。在教学中并不仅仅是把知识传递出去,更多的是要用一种科学的方法来传授,不然教学内容毫无关联导致学生学了后面忘前面,这样既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又浪费了学生的学习时间。
在初期学习阶段,学生对化学的兴趣浓厚,但是课程深入以后,由于教学内容难度的提升,很多学生会感到无所适从,尤其是出现许多需要反复记忆和抽象理解的内容时,学生可能会产生厌学心理。传统的教学模式一直是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在整体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参与度不高。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转换思维,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利用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讲课过程中可以将许多优秀化学家的故事穿插其中,也可以通过一些小实验来调动学生的兴趣。比如许多学生不能想象微观粒子的运动,那么只需要通过一个小小“品红在水中扩散”的实验就能直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众所周知,兴趣是学习最大的动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其能全程参与到化学学习中来,这对提高学习效率非常重要。
总结
在初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从零开始由简入难,这其中必然有很多的问题需要去解决。教师需要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多年的教学经验,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节奏,找到最适宜的方式去帮助学生学习,让其在快乐中学习,也让自己在高效率中工作。
【参考文献】
[1]曾威.解析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课程(中学),2017(12):152
[2]朱少祥.新课程初中化学学习难点的调查与教学对策[J].化学教育,2011.32(10):19-21
[3]陳春和.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化学的学习难点与教学对策[J].新课程(中),2014(1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