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年段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
2018-08-27汪国女
汪国女
[摘 要]概括能力的培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是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采取一定的策略,以文本为载体,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使学生形成概括能力。
[关键词]概括能力;教学策略;循序渐进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19-0051-0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3~4年级)学生的阅读提出了要求:“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一般要做到意思准确、语句通顺、简洁。中年级正是训练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阶段。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呢?
首先是教学策略的实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就要以文本为载体,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概括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把握文章的主题。
1.对课题进行扩充。课题是文章的点睛之笔,是主要内容的高度概括。对课题进行扩充,即由课题展开,对内容进行扩充,总结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如《全神贯注》一文的课题“全神贯注”,虽然是一个形容词,但它是罗丹工作态度的真实写照,是罗丹对艺术执着追求的高度写真。教师可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质疑:“谁全神贯注?全神贯注地干什么事?全神贯注到了怎样的境界?”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将解疑后的答案扩充到题目里,从而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2.对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进行概括总结。这一方法主要用于写人记事类文章。如《父亲的菜园》一课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了父亲通过努力,在荒凉贫瘠的山坡上为家人开辟出一处菜园的事,赞扬了父亲执着、勤劳的品质。教学时,可指导学生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找出父亲开辟菜园的原因,即事情的起因。学生通过读文,了解了事情的起因为一条新修的公路使我家失去了四季翠绿的菜园。失去了菜园,父亲决定怎么做呢?又是怎样做的呢?事情的经过是:父亲毅然要开辟一块菜园。于是,不辞辛劳地开荒、填土、育肥,结果使得我家的菜园一年四季,蔬菜不断。引导学生梳理出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再将它们进行归纳总结,文章主要内容的把握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3.把每部分内容连起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概括能力的心理活动过程由三个步骤组成:(1)感受,即捕捉对文本的第一印象,学生通过初读课文,把握粗线条的文本大意。(2)理解,就是通过分解文本整体,分层领会文本意思,是学生阅读品味文本的过程。(3)综合,在感受、理解的基础上对文本的各部分进行有机整合并表述。所以,概括能力的培养可以从这三个步骤着手进行训练。如《普罗米修斯》一课,初读课文,知道讲的是普罗米修斯为人类拿取火种而受到宙斯惩罚的事。再一部分一部分认真地阅读,知道第一部分讲的是天神普罗米修斯冒着生命危险拿取火种给人类;第二部分讲众神领袖宙斯知道后要惩罚普罗米修斯,火神不敢违抗命令,只得将他锁在悬崖上,普罗米修斯受尽了折磨;第三部分讲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救了普罗米修斯,使他获得了自由。学生把以上三部分的大意连起来,就抓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其次,概括能力的培养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进行渗透,把握好训练的梯度,消除学生无从下手、无从开口的畏难心理,使概括达到准确、通顺、简洁。
1.教学中,教师可结合课文特点,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提供概括课文大意的样式,渗透概括能力的培养。如《妈妈的账单》是一篇课内自读课文,针对导语中提出的自學要求:“课文围绕两份账单,讲了一件什么事?”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运用出示的重点词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索取—报酬—如愿以偿—账单—羞愧万分—塞进)。”这个设计,既帮助学生巩固了词语学习,又在指导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上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面对教师给出的重点词,学生纷纷按照故事的情节发展,对重点词进行了语意串联、补充,都能较顺利地说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又如,《蝙蝠和雷达》是一篇说明性文章。为了便于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教师在初读课文阶段设计了这样的环节:“自读课文,试着完成填空。(科学家们从____启示,发明了_____,使____能够_______。)”这样设计,犹如给了学生一块过河的桥板,消除了学生的畏难心理,增加了他们的自信心,概括能力的形成便水到渠成了。
2.教师要教给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强化学生概括的有效思维过程。教师指导的方法要能够让学生举一反三,具有较广泛的迁移作用,能够指导同一类文章大意的概括。如在写人叙事的文章中,要指导学生抓住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等要素去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概括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对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我们要认识它的性质,把握它在每个年级段的具体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相关策略,促进学生概括能力的形成。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