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特殊家庭学生教育问题对策研究》问卷调查报告
2018-08-27韦爱平
韦爱平
摘 要:山区生活条件比较落后,为了提高生活水平,年轻人都外出到发达地方打工,把孩子和老人留在家里,由老人来照顾孩子。这就是“特殊家庭学生”形成的原因。作者基于这一背景,对山区特殊家庭学生的教育问题展开了调查研究,分析了山区特殊家庭学生的教育问题,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学生教育;特殊家庭;科学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识码:A
调查对象:广西壮族自治区上林县澄泰乡云龙小学(以下简称我校)刀韦教学点的特殊家庭学生。
调查时间:2018年3月。
调查目的:通过对山区特殊家庭学生教育问题的调查,对问题的分析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
一、基本概况
我校有四个年级四个班共43个学生,其中18个孩子是“特殊家庭学生”。占在校总人数的42%,这18个孩子中16个是留守儿童,占特殊家庭学生人数的88%,特困家庭学生占特殊家庭学生人数的6%,单亲家庭学生占特殊家庭学生人数的6%,这些特殊家庭学生在学校各班均有分布。这些学生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些问题,有些学生学习成绩较差、作业不能按时完成,有些学生比较内向,不愿与其他同学交流。
二、山区特殊家庭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在调查中,我发现这些特殊家庭学生100%都是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来照顾他们的。60%的特殊家庭学生很想念父母,受特殊家庭学生家庭情况及临时监护人的文化素质、年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特殊家庭学生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性格方面。不少特殊家庭学生比较自卑、内向,逆反心理比较严重。有些特殊家庭学生很渴望和他人交流,但由于他们的父母长期在外务工,在生活中他们缺少父母的关心和爱护,父母没能系统地培养孩子的人际交流能力,而祖父母和外祖父母也没有这方面的能力,从而导致孩子在交流方面受到较大制约。在小学教学阶段,对学生性格的培养十分关键,但是,由于老人对孩子的溺爱,导致孩子都比较任性,甚至没有礼貌、比较自私。同时,孩子和老人一起生活,导致孩子在反应能力、思想行为上等都比较落后,在缺少父母关爱和良好家庭氛围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学生比较烦躁、焦虑、没有安全感,人际交往缺乏主动性。
(2)学习方面。特殊家庭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在学校各方面表现不佳。学习成绩和在校表现都优秀的不到10%,良好的不到30%。根据调查特殊家庭学生可以看出,学生在学习中,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一般情况下,学生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多是因为他们的家庭较为特殊或者父母不在身边导致的,他们每天放学和节假日不是看电视就是玩游戏,不懂自觉地去学习。加上家长也未加大对其监管力度,导致学生学习能力弱,从而在学习中引起多个问题。特殊家庭学生产生的多个问题,问题监护人要负主要责任。在整体上看,一是特殊家庭的学生监护人文化水平低,具备的监护能力弱,无法在学习上给予更多指导,仅仅关注学生的温饱问题和基本安全问题,文化教育显得力不从心,因而只能持放任的态度,任由其发展,不管不顾。二是监护人溺爱他们,这主要表现在祖父母和外祖父母身上,他们认为父母不在孩子身边,不能对他们过于严格,过多地放纵学生,认为哪怕自己吃苦,也不能苦了孩子,未引导学生注意生活中的各个细节。孩子做了错事,老人只会说“小孩小不懂事”,放弃教育孩子的机会,导致孩子越来越喜欢惹是生非,学习更加懒散。
(3)行为问题方面。由于山区特殊家庭中的孩子往往出现父母教育缺位的情况,学习和生活习惯都差,在行为上产生问题的学生中,特殊家庭学生占80%。特殊家庭学生成长过程中无法受到父母言传身教的影响,在学校教育正确引导不足的情况下,极易导致他们出现行为失范的问题,如吸烟、喝酒、行为散漫等,不利于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所以针对特殊家庭学生存在的问题,新时期教师在对特殊家庭学生实施教育指导的过程中要结合特殊家庭学生的成长状态制定更加科学的教学方法,为特殊家庭学生的品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教育建议
给特殊家庭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怀。 在班级教学中,班主任对班内特殊家庭学生情况要有详细的分析和掌握,对这类学生的家庭情况、家庭氛围、自身行为、人格特征等做出判断和分析,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辅导,成为他们的朋友。期间,可以为学生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关注每个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更多关爱。这样不仅能将学生的孤独感消除,也能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爱。对于学习困难的特殊家庭学生,最主要的是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教学中,班主任和其他教师需要相互合作,對特殊家庭学生有效培养,使他们在教育工作中感受到更多快乐,也能使学生解决在学习与生活中遇到的各个问题。教师还可以让学习优秀的同学跟他们同桌,开展一对一学习活动,通过伙伴的优势,给予其更多的帮助和了解,有了教师和同学的关怀和帮助,他们一定会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同时,班主任还需要与学校相互配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中,促进学生责任意识的形成,并引导学生在集体中学会帮助他人,学会积累更多的生活经验,为自己的后期进步与发展提供保障。班主任还需要增进与家长之间的联系,因为在小学阶段,很多孩子的家长外出打工,对孩子关心少。所以,可以引导家长改变这种现象,教师也要经常家访,通过走访了解关心特殊家庭学生的生活,在与监护人进行沟通基础上,使他们对学校的各个活动提供支持,共同完成孩子的教育工作。还要告诉家长,应多对孩子的作业情况进行监督,多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理想,并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保证在共同教育下,达到良好效果。用班级成长日记促进山区特殊家庭学生品德成长。
(1)在教育实践中,教师要善于发现留守儿童的良好品行,并在口头表扬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继续做出这样的行为,然后将学生的良好行为记录到班级成长日记中,并选取特定的时间在班级学生面前朗读,在发挥学生榜样示范作用的同时,也使留守儿童受到深刻的品德教育,使其能够在生活和学习中自觉规范和约束自身行为,为留守儿童的品德成长做出正确的指引。
(2)在山区小学教学中,教师发现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偏低,甚至在缺乏正确引导的情况下,部分学生出现了厌学心理,这不仅不利于他们学习成绩的提高,甚至还会限制他们的品德成长。这种问题在山区特殊家庭学生的身上表现得更为明显,所以在教学实践中,可以使用班级成长日记记录学生的学习态度,对山区特殊家庭学生实施有效的心理激励,促进其学习积极性的激发。建立完善的特殊家庭学生心理档案。对于心理档案来说,其存在的内容体现在多个方面。如对特殊学生的兴趣爱好、身体状态以及家庭情况进行分析,尤其是主要的家庭氛围、家长教育孩子的态度和形式方式。最为主要的,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在学习中存在的态度和行为习惯。还需要分析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掌握其主要的性格特征。对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也要做出分析,保证在整体上对学生的心理状态做出分析,这样才能在教学中达到有的放矢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郑学琴.农村特殊家庭心理环境对儿童成长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云梦学刊,2015(1):132-135.
[2]宋振财.观察日记写作与学生自我生命教育[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版),2015(1):1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