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与职业精神联动培养研究
2016-11-09任爱芳
任爱芳
摘要:高职学校学生的培养方向是适应社会发展、满足企业就业需求,注重对学生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业务能力有机结合,促进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水平的同步协调发展。但是目前一些高职院校课程偏差,忽视对学生思想素质、道德水平、团队合作精神和职业责任感的培养,造成学生思想境界偏低。现在,笔者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职业精神联动的培养进行研究。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社会责任感;职业精神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4-000-01
一、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与职业技术精神缺失的原因分析
1.思维自利性,自我意识为中心
高职学生主要以90后为主,这一代学生多是独生子女,经济发展的同时,家庭物质条件丰富,自小就是家里的“小公主”、“小皇帝”,娇生惯养,有求必应,父母百依百顺。顺遂的生长环境和独一无二的家庭地位容易造成学生生活中过分以自我为中心,忽视他人感受。这样的性格习惯在学习和工作中就容易体现出思维的自利性,缺乏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在岗位上偷懒懈怠,逃避责任,凡事只考虑到个人的利益,只为自己着想,缺乏团队合作意识和精诚合作精神。这些行为最终导致社会岗位的工作人员社会责任感薄弱,缺乏职业道德意识和技术精神。
2.教学片面性,缺乏思想教育课程
以上原因在学生中只是一部分,导致学生责任感和职业技术精神缺乏的主要原因还是学校教学的片面性和思想教育的缺失。高职教育是我国培养高级技术人才的重要渠道之一,教学课程主要以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为主,实用性较强,以促进学生的就业,这就忽视了对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与职业精神的培养。高职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萌芽并形成的重要阶段,对事物的认识不全面,具有强烈主观性、片面性的特点。这样的教育教学方式,学生就容易产生过分看重金钱、逃避责任、忽视正确的从业素养的错误观念。
二、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与职业技术精神培养的具体措施
1.增设教育课程,促进教学改革
高职教学课程的片面,是导致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缺失的直接原因。通过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增设教育课程,利用教师的谆谆教诲和教材内容的耳濡目染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增设有关职业技术精神教育的课程,如《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从职业理想、职业态度、合作能力、职业礼仪等多个角度对学生进行熏陶,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端正学生的工作态度,树立谨慎、谦虚、务实的工作作风,培养精诚合作、互帮互助的团队意识。可以根据职业特点设置课程教学内容,如护理学专业学生要求背诵《南丁格尔宣言》激励学生,引导学生;工程检测专业,教材包括工程事故及相关人法律责任的案例,给学生警醒,体现遵守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对于一些设有职业道德准入门槛的行业,在证书考取时,有关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教育的课程,教师要加大重视,对相关内容进行讲解,从各种教育教学细节中提高学生的职业技术精神。
2.宣传先进人才,发挥榜样力量
对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与职业技术精神培养活动,寻找行业内的优秀人物,推广宣传先进事例,也是有效手段之一。在学校开设优秀人才学习栏,对社会中认真工作、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个人进行介绍,宣传先进事迹,增强学生内心的认可度;对于新闻中提及的行业败类、经济腐败和社会蛀虫,以及相应的法律惩罚和刑事责任,向学生普及,帮助学生分清是非曲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职业素养;发挥高职院校教育的职业特色,邀请行业领先人才开展座谈会,从自身的工作环境和职业特点出发,讲述身边发生的故事,阐述社会责任感和职业技术精神培养的重要意义,增强学生对职业道德树立的真实性和亲切感;国家遭遇金融危机、地震等事故,院校要积极援手,彰显社会责任,为学生树立榜样。
3.家庭、校园联动,营造良好氛围
父母的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子女产生指导和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因此要实现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单纯依靠学校教学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家长与教师发挥联动力量,对子女自私自利的坏习惯,父母要及时批评改正;出现错误,及时承认,承担责任;在班级管理中担任班干部,要做好本职工作,尽职尽责、严守本分…父母要把握机会,用诚恳的话语和切实的行动,给学生教育和鼓励,帮助学生在今后的工作生涯中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如有的父母是会计师,坚守职业道德不肯为公司领导作假、逃税,即使遭受了领导的打击报复,但仍旧遵守职业道德和法律规范,正直做人,这在无形中就激励着学生向家长学习;最后,父母重回岗位,疏解委屈,父母应该抓住机会及时教育,让学生相信社会公平和法律正义。在家庭力量的协助下,与校园教育联动发挥作用,营造良好的思想道德氛围。
三、结束语
以上,笔者对如何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技能精神提出了意见,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高职教育的内涵,最终为国家发展、为社会进步、为企业振兴提供全方位、高素质、高技能、高水平的全方位人才,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同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杰.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研究综述[J] 经济研究导刊,2014-16.
[2]谢晓峰.高职院校学生社会责任感提升对策研究[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
[3]陈民.高职院校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途径探析[J].河南科技,2013-1.
[4]黄小玲.关于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的思考[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