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分型联合艾灸治疗急性乳腺炎的临床疗效
2018-08-27王骏飞
王骏飞
(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竹瓦镇中心卫生院,湖北黄冈 438200)
急性乳腺炎是产后哺乳期妇女较为常见的疾病,西医认为该病是由于乳汁排空不畅,引起的乳腺实质感染,因此临床治疗多以抗菌药物为主,但西医的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只能抑制炎症反应,而无法解决乳汁排空不畅这个根本病因[1],为此本文将中医辩证联合艾灸应用于临床中,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89例急性乳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41例)和观察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根据辩证分型给予中药汤剂和艾灸治疗,48例)。两组患者均自愿参加本次研究,且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实施。观察组中平均年龄(28.3±2.5)岁,初次发病者42例,反复发作者6例,经产妇21例,初产妇27例,单侧发病者43例,双侧发病者5例,病程1~5 d,平均病程(3.1±0.5)d;对照组中平均年龄(27.9±2.7)岁,初次发病者37例,反复发作者4例,经产妇18例,初产妇23例,单侧发病者38例,双侧发病者3例,病程1~7 d,平均病程(2.8±0.8)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都给予抗菌药物治疗,同时进行局部热敷和按摩,治疗期间停止患侧哺乳,保持乳头和乳晕卫生,定期将多余乳汁吸出[2]。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医辩证分型和艾灸治疗,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将观察组患者分为郁乳期和成脓期两类[3],中医认为郁乳期患者主要病因在于排乳不畅导致的化热肉腐,本文给予自拟敛乳排痈汤,汤剂组方为乳香、金银花、桔梗、甘草、皂角刺、柴胡、紫花地丁、没药、连翘、漏芦、青皮,每剂水煎煮分早晚两次口服[4],中医认为成脓期患者主要病因在于热毒壅盛、气滞血瘀导致的内积成痈,本文给予自拟的排毒汤治疗,汤剂组方为赤芍、穿山甲、芒硝、蒲公英、当归、金银花、牡蛎、连翘、皂角刺、大黄,每剂水煎煮分早晚两次口服,连续用药2周[5]。观察组患者同时进行艾灸治疗,艾灸穴位选择为曲池穴、乳根穴、合谷穴和阿是穴,1次/d,直至乳房肿块消失[6]。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临床症状积分、血常规检测指标及临床疗效。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结合临床经验选择急性乳腺炎患者的典型临床症状作为观察指标,具体指标包括肿块直径、乳房疼痛、局部红肿、体温、肿块范围和情绪烦躁共计六项,肿块直径按照小于2 cm、2~4 cm和大于4 cm分别计1~3分,体温、局部红肿和情绪烦躁以改善情况进行评分,积分范围在0~3分,0分表示无此项症状,3分表示此项症状治疗后无改善,乳房疼痛分为持续放射性疼痛、持续自发疼和触压痛三类,依次积分为3~0 分,肿块范围按照1~3个象限、3~6个象限、大于6个象限分别计1~3分[7]。血常规检测指标包括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常规检测指标水平越低,说明患者治疗后炎症反应越轻微。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和血常规检测指标改善情况,将临床疗效分为三类,显效是指治疗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血常规检测指标完全恢复正常,有效是指治疗后临床症状和血常规检测指标显著改善,无效是指上述指标无变化[8],将前两者视为总有效率。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比较(±s)
组别 n 肿块直径 乳房疼痛 局部红肿 体温 肿块范围 情绪烦躁观察组 48 0.73±0.11 0.68±0.07 0.56±0.05 0.86±0.13 0.43±0.06 0.78±0.09对照组 41 1.22±0.14 1.09±0.12 0.92±0.08 1.36±0.15 0.85±0.09 1.41±0.15 t 4.943 5.036 4.985 5.079 5.257 5.116 P 0.044 0.039 0.042 0.038 0.031 0.036
表2 两组患者血常规检测指标比较
表3 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比较[例(%)]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见表 1。
2.2 两组患者血常规检测指标及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和临床总有效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3。
3 讨论与结论
中医理论认为急性乳腺炎属于“乳痈”病范畴,该病源于产后体虚、气滞血瘀、行乳不畅、肝郁胃热和热毒内积,临床表现为乳房肿胀、疼痛和发热,西医学治疗该病主要以抗感染为主,同时配合乳房部位按摩和吸出乳汁等物理疗法,传统西医疗法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乳汁淤积和排出不畅的问题,为此本文将中医辩证分型和艾灸联合应用于临床治疗中。本文先将观察组患者分为郁乳期和成脓期两类,两类患者分别给予不同药物治疗,实验结果显示,观察组相比对照组的临床症状积分更低,说明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更好,且观察组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而临床总有效率则更高,这主要源于中医辩证分型方式能针对患者病情进展,分别给予针对性药物治疗,如郁乳期患者给予的治疗药物具有消肿止痛、疏肝理气、解郁散结的功效,而成脓期患者给予的治疗药物具有排脓生肌、清热解毒的功效,辅助以艾灸乳根穴和阿是穴,进一步增强了药物疏通经络、排乳止痛和清热解毒的功效,因此联合应用获得了理想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