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珠海市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与微核率分析

2018-08-27高盛庭吴水滨林波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14期
关键词:工龄畸变外周血

高盛庭 吴水滨 林波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国家建设的需求,加上核技术研究进展,无论在医用放射线或是工业放射线领域均愈发普及[1]。但众所周知,长期受到小剂量电离辐射照射可导致人体白细胞逐渐减少,免疫机能、抵抗能力下降,严重者可导致细胞遗传学变化、染色体畸变、微核数增加,对该工种人员生理过程影响[2]。本次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2016年1~12月珠海市300例从事放射性工作人员调研资料,旨在为相关标准积累资料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6年1~12月珠海市从事放射性工作人员300例相关资料,将其作为放射组,本组对象均从事于医疗放射诊断、核医学、介入治疗、工业探伤及其他长期接触放射应用等工种;其中男235例,女65例;年龄23~60岁,平均年龄(35.79±8.07)岁;工龄1~30年,平均工龄(10.74±6.42)年。另选取同期非放射性工作人员300例作为对照组,本组受试者工作环境均无接触电离辐射,或其他有毒有害接触史行业人员;其中男228例,女72例;年龄20~56岁 ,平均年龄(37.36±5.88)岁;工龄1~36年;平均工龄(11.52±8.16)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调研方法

1.2.1 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检测 采集受试者血液后,严格遵守无菌操作、环境下予以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3 d,常规执行收获、制片、姬姆萨染色等程序,每例受试者均观察100个中期细胞,记录染色体结构畸形类型、异常数量等数据,以此核算畸变率。染色体畸变评估标准为:染色体型明显畸变,包括双着丝粒、断片、着丝粒环、微小体等畸变,与染色单体畸变[3]。观察两组及不同工龄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情况。

1.2.2 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检测 每例受试者血流样本遵循无菌条件下完成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3 d左右,执行常规收获、制片、姬姆萨染色镜检10~15 min,采用油镜计数100个淋巴细胞。微核判定标准:微核表现为椭圆形、圆形,且边缘表现光滑,主核与嗜色性一致或略浅,并游离于细胞质内,且完全与主核分开,若与主核相切可见各自核膜,存在于完整胞质内,大小<主核1/3[4]。观察两组及不同工龄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情况及微核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情况比较 放射组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为0.4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03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情况比较 放射组的微核细胞率、外周淋巴细胞微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不同工龄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与微核率比较 不同工龄放射工作人员淋巴细胞染色体微核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工龄<10年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明显低于工龄10~20年及>20年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情况比较[细胞数(%)]

表2 两组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情况比较[细胞数(%)]

表3 不同工龄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与微核率比较[细胞数(%)]

3 讨论

在李茂进等[5]的研究中指出,关于微核率的大小已被证实与作用因子剂量、辐射累积效应表现正相关,关于此论点与染色体畸变存在一致性。关于中期畸变染色体计数,随着研究的不断进步,简易周期微核计数已然成为普及手段,由于辐射诱发的染色体畸变特征,也就是染色体对于辐射的敏感性、畸变在体内持续性保存时间、辐射诱发染色体不稳定畸变、染色体畸变与肿瘤或遗传性疾病关联性等,在对小剂量照射人群辐射损伤的评估中,染色体畸变逐渐成为主要评估标准手段。

本次研究通过对珠海地区从事放射工作人员展开的职业健康检查调研数据显示,从事放射工作人员的染色体畸变率、微核细胞率、淋巴细胞微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证实了长期从事放射工作类型人员确可被小剂量电离辐射影响,造成遗传物质损伤[6]。此外从不同工龄的受试者中可见,染色体畸变率、微核率由高到低为>20年、10~20年、<10年,此数据说明随着工龄的延长,其畸变率、微核率均出现正比增加趋势[7]。因此本次研究总结评价:由于长期接触小剂量辐射人员早期并不会出现典型临床症状,甚至在检验结果方面同样不会突出异常,因此放射人员由于工作造成的辐射损伤情况,通过对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染色体畸变予以分析,有助于明确[8];此外,放射人员其畸变率与微核率均高于非放射人员,由此可以提出应进一步加强对辐射防护的管理、建设工作,以最大程度减少放射人员的身体受损。

综上所述,对长期从事职业性放射工作人员而言,均存在一定程度的辐射损伤效应,因此需加强对此工种人员防护认知培训,提升其防护安全意识。

猜你喜欢

工龄畸变外周血
外周血B细胞耗竭治疗在狼疮性肾炎中的应用进展
大型焊接容器局部热处理防畸变工装优化设计
ACS患者血清FSTL-1、外周血淋巴细胞中PPAR-γ、 MMP-9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
外周血红细胞膜脂肪酸C20:1n9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研究
那些和工龄有关的事儿
几何特性对薄壁箱梁畸变效应的影响
你的工龄和这些福利有关
这七种情况,不在岗也能算工龄
在Lightroom中校正镜头与透视畸变
冠心病患者外周血SIRT1 mRNA的表达及氨氯地平对其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