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州地区食源性腹泻患者粪便细菌病原学特征分析

2018-08-27周丽华王萍强鑫华柳秋霞

浙江临床医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弧菌食源性湖州

周丽华 王萍 强鑫华 柳秋霞

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摄取而进入人体引起的有毒有害物质(包括生物性病原体)等致病因子所造成的疾病。在发达国家每年患食源性疾病的人口比例>30%。我国每年有27.94%的急性胃肠炎病例属于食源性疾病[1],虽然食源性疾病大部分都是轻度自愈性疾病,但是重度感染和严重并发症包括死亡也有发生,给社会家庭造成了一定医疗负担和经济负担。本院自2012年5月起第一批入选浙江省食源性疾病的哨点医院,实行对本地区食源性腹泻主动监测。根据浙江省疾控中心制定的统一方案和方法,作者对2016年医院肠道门诊就诊的食源性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检测结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与研究,了解本地区食源性腹泻的病原谱,为临床诊断和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1 临床资料

1.1 标本来源 2016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本院肠道门诊就诊的食源性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510 份)分离得到110株阳性菌株,阳性率为21.57%。

1.2 标本采集与分离鉴定 凡在肠道门诊就诊的以腹泻呕吐为主要症状,24h内大便次数≥3 次,并伴有粪便性状改变(稀便、水样便、粘液便或脓血便等)的患者均采集新鲜粪便或肛拭子送检。严格按照浙江省 CDC《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工作手册》规定的方法和程序,对副溶血弧菌、创伤弧菌、霍乱弧菌、志贺沙门菌、致泻性大肠杆菌及其他相关的肠道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对可疑分离菌株采用Vitek-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GN卡(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产品)进行菌种鉴定,并将疑似致泻性大肠杆菌的菌株送湖州市疾控中心进一步检测鉴定。

2 结果

2.1 病原学检测结果 2016全年共采集疑似和确定为食源性相关腹泻510例患者的粪便标本,进行了细菌检测。检测出相关肠道病原菌110株,检出率为21.57%(110/510)。检出病原菌种类包括致泻性大肠杆菌60株(其中EAEC50株、EPEC5株、ETEC5株)(11.76%)、副溶血性弧菌41株(8.04%)、沙门菌4株(0.78%)、气单胞菌3株(0.59%),其它肠道病原菌2株(0.40%),志贺菌未检出。具体病原菌检出见表1。

表1 2016年湖州地区腹泻病例检出阳性菌株分布(%)

2.2 感染季节的分布特点 110例病患的发生有明显的季节分布。从5月份开始肠道门诊食源性腹泻患者开始增多,6~10月份为发病高峰期,8月份最高检出病原菌28株,占全年检出率的25.45%,冬春季仅有零星病例出现,提示湖州地区食源性腹泻的防控关键时期在6~10月。

2.3 可疑暴露食品的调查情况 对2016年有暴露可疑中毒食品的病患信息进行分析发现,肉及肉制品占24.2%,是主要的原因食品,其次是果蔬类占18.1%,混合多种食品占17.1%,水产品类占13.9%,其他中毒食品涉及豆制品、乳制品、冷饮等。

3 讨论

食源性疾病是临床上较多见的一种感染性病症,致病因子的摄入是导致其发病的直接原因,WHO统计报告[2]显示,全球每年约有几亿腹泻病例,导致约300万<5岁儿童死亡,其中75%是因生物性污染食品所致。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变化,其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尤其在发展中国家的发病率则更为突出[3]。

由于致泻性大肠杆菌的检测比较繁琐,使得实验室无法常规开展,导致各地食源性腹泻病原谱和致泻性大肠杆菌检出均有差异。本资料显示,湖州地区2016年食源性腹泻患者粪便的病原学检出率是21.57%,病原谱由致泻性大肠杆菌、副溶血性弧菌、气单胞菌、沙门菌及其它肠道病原菌构成。与王萍等[4]报道略有差异提示湖州地区食源性腹泻病原谱正在发生改变,这与该地区2015年起新增致泻性大肠杆菌的检测有关。其中致泻性大肠杆菌检出率11.58%,以EAEC为主,占致泻性大肠杆菌检出率的45.45%,未检出EIEC和EHEC。与河南省等地区[5]检出率相似,高于上海市宝山区[6]的8.42%。这与国外一些发展中国家对腹泻人群的监测显示,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的检出率在10%~20%[7]一致。致泻性大肠杆菌已成为湖州地区的食源性相关腹泻首位的致病菌。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种嗜盐性弧菌,主要分布于沿海、海河交界处及海产品中且存活能力强。本资料显示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8.04%,湖州地处浙江北部,与宁波、舟山等沿海城市相隔较远但随着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劳动务工人员的流动,且湖州淡水水产养殖业发达和人们比较喜欢生食醉虾醉蟹有关。该菌也是湖州地区的食源性相关腹泻病原菌中感染率较高的病原菌。食源性腹泻的病原菌主要通过污染食物和水源经粪-口途径传播,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卫生条件的改善,志贺沙门菌的分离率已明显下降。

本研究显示食源性腹泻高发于6~10月,8月份最高检出病原菌28株,占全年检出率的25.45%。分析原因是由于夏季气温高和食材存储不当,病原菌繁殖迅速,加速食品变质。再加上夏天湖州人喜欢生食醉虾醉蟹,就餐方式的改变也是夏季分离率较高的原因。

从可疑暴露食品的调查情况分析,与浙江省的可疑暴露食品种类检测相近[8]。肉及肉制品是食源性腹泻的主要感染源,并且在高温季节的发病率最为明显,分析原因是高温更利于病原菌的生长与繁殖,而肉类食物为细菌提供了优质的生存环境。因此,在夏季食源性腹泻高发期间,卫生监督部门应加强食品安全的监管,需提醒广大居民群众有良好的饮食及生活习惯。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引起湖州地区食源性腹泻的可疑暴露食品种类较多,以肉及肉制品为主,食源性腹泻病原谱广泛,以致泻性大肠杆菌和副溶血性弧菌为主,且存在明显的季节性。

实行对湖州地区食源性相关腹泻主动监测,能够帮助我们实时监控病原谱的构成、变化情况,及时发现暴发。能更好更全面为湖州地区食源性腹泻病的科学防控提供依据。

猜你喜欢

弧菌食源性湖州
销量增长200倍!“弧菌克星”风靡行业,3天杀灭98%弧菌
秋冬季高发食源性疾病的危害与预防
明代湖州“丝绸之府”的形成缘由
食源性寄生虫病流行趋势与控制策略
副溶血弧菌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论食品安全与食源性疾病的控制
夏季食品安全头号杀手——食源性疾病
如何有效防控对虾养殖中的弧菌病
某市致病性弧菌及肠毒素的检测分析
湖州出土郡国五铢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