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眼科头位架应用于视网膜脱离术后患者的观察护理

2018-08-27王菊英沈晶章水娟

浙江临床医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头位硅油裂孔

王菊英 沈晶 章水娟⋆

视网膜脱离患者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后,对体位有严格的要求,需保持裂孔处于最高位,有利于网膜的复位[1-2]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3]。通常采取面朝下坐位或俯卧位16~20h/d,术后持续20~60d,但长时间保持这种体位较困难,部分患者会因各种不适难以坚持而影响疗效[4]。不少同行如张雪梅、张迎春、张楚华等分别研制了眼托、U型水枕等辅助装置[5-9],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患者术后不适,但存在受压变形、易移位、不透气性等不足。为此作者设计制作了眼科新型头位架,透气防滑、使用方便,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除硅油填充术治疗的患者140例,排除因严重心肺疾病、精神疾患等无法或不能配合特殊体位的患者。按住院号末位数偶数的患者入对照组,其中男39例,女32例;年龄19~85岁,平均(54.28±14.03)岁;末位数奇数的患者入观察组,其中男38例,女31例;年龄20~86岁,平均(54.72±14.55)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治疗用药情况相同,均采用全身麻醉,手术均由同一位经验丰富的资深主任医师主刀完成,术后均使用糖皮质激素1周左右,以及弥可保、维生素C,征得患者知情同意及伦理审批同意。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按视网膜脱离护理常规进行相应的护理及教育,遵医嘱药物治疗。观察组:在上述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提供眼科头位架(见图1),并按作业标准书进行指导及护理,主要内容:(1)头位架使用方法:①俯卧位:卸去病床的床头板或床尾板,将头位架(若使用折叠式头位架,先展开支撑架)与床头或床尾相接,患者俯卧,头面部搁在椭圆形透气孔处,口鼻眼悬空,肩、髂及踝部按需垫枕;②坐位:取高度合适的座椅,上半身趴在头位架上,头面部对准透气孔,口鼻眼悬空;或患者额头搁在头位架边缘面朝地面。(2)护士指导患者卧、坐、站三种体位交替,要求患者动作缓慢,避免震动及晃动,尽量避免脸朝天的体位。(3)经常巡视,随时纠正,保持正确头位,并做好出院指导。

图1 头位架结构示意图

1.3 观察指标 (1)患者术后第1~3天有效体位保持时间,有无颈肩腰背酸痛和胸闷憋气。(2)将患者一般信息及上述指标制成观察记录表,对参与护理及资料收集的所有护士进行培训,统一标准,按表格填写,从术后第1天上午8:00开始至出院当天上午8:00止,每班记录有效体位时间及有无颈肩腰背酸痛和胸闷憋气;后夜班统计24h有效体位总时间并记录;责任组长每天早会后检查,并将当天出院患者的观察表检查整理收集保存,将数据输入Excel表,建立数据库。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第1~3天有效体位时间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有效体位时间比较[h/d,]

表1 两组患者术后有效体位时间比较[h/d,]

组别 n 术后第1天 术后第2天 术后第3天观察组 69 17.36±1.82 17.21±1.46 16.98±0.95对照组 71 14.09±2.54 14.30±2.36 14.49±2.39 t值 8.72 8.75 8.05 P值 <0.01 <0.01 <0.01

2.2 两组患者术后第1~3天睡眠及不适症状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睡眠及不舒适症状比较[n(%)]

3 讨论

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除硅油填充术后体位要求高,术后需保持使裂孔处于最高位的体位。研究表明,有效体位保持时间越长,视网膜裂孔的封闭和视力恢复情况越好。若体位不当,不仅影响疗效,甚至造成硅油顶压晶体、进入前房,导致晶体混浊、角膜内皮损伤、继发青光眼等并发症[3]。长时间保持这种体位极易疲劳,出现四肢麻木、颈肩腰背酸痛、胸闷憋气、面部肿胀等不适,导致部分患者难以坚持而影响疗效,以至愈合时间延长,复发率增高[4]。要保持裂孔处于最高位的体位,对于患者较困难,因此任何能够减轻患者不适的辅助用具及护理方法,提高体位治疗的依从性,对患者视网膜复位和视力恢复是有益的。

眼科头位架具有结构简洁、使用方便、透气防滑等优点,其包括工作台和底部的支撑架,工作台设有上下贯穿的椭圆形透气口,透气口支撑面部外周且受力均匀,眼、鼻、口悬空暴露于空气中,避免眼部受压,俯卧位时呼吸通畅,避免空气不流通带来的胸闷憋气窒息感及潮湿感;患者头部及上肢有一定的活动余地,有利于减轻颈肩部酸痛;有防滑设计,不易滑动;梯形结构,可以套叠,方便收纳,节省储藏空间。根据临床需要及患者的建议,作者又设计制作了折叠式头位架,更加节省收纳空间,方便携带,使用后患者及医护人员反映效果良好。

本资料中,在使用眼科头位架后,术后患者有效体位时间显著延长,本资料收集了手术当天至出院当天的数据,由于手术当天的数据受影响的因素较多:如麻醉药物、术后不适及术后监测等;术后第4~5天已有部分患者出院,因此选择术后第1~3天的数据进行比较。从表1可见,患者术后有效体位时间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眼科头位架能够有效帮助患者延长有效体位时间。与干锦华等[8]自制按摩床的应用比较,其术后第1、2、3天俯卧时间分别为(16.8±2.4)h、(17.5±2.3)h、(17.7±2.5)h,可见眼科头位架的作用与按摩床相当,而眼科头位架使用及收纳更灵活方便。从表2可见,术后不适症状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眼科头位架能够帮助患者减轻不适,从而促进患者遵嘱保持有效体位,形成良性循环。

猜你喜欢

头位硅油裂孔
如何看待含硅油洗发水
158例头位难产产妇的临床分析
硅油“谋杀”发际线?
二甲基硅油结构及热稳定性
正确处理头位难产在产科中的临床意义*
裂孔在黄斑
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后复发嵌顿再手术一例报告
腹腔镜联合胃镜引导下治疗食管裂孔疝合并胃间质瘤的临床应用
3D腹腔镜下巨大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联合胃底折叠术的临床应用
CAE技术在硅油风扇开发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