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50岁2型糖尿病患者尿酸排泄分数和预估肾小球滤过率相关性分析

2018-08-27王保法傅莉萍洪郁芝

浙江临床医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高尿酸血尿酸肌酐

王保法 傅莉萍 洪郁芝

2型糖尿病患者常合并高尿酸血症,随着糖尿病病程进展,预估肾小球滤过率(eGFR)的下降可影响尿酸排泄。而尿酸排泄分数(FEUA)是目前估算尿酸排泄率较好的方法之一,因此考虑两者可能存在相关性。本研究旨在观察>50岁2型糖尿病患者尿酸排泄分数和预估肾小球滤过率变化,以探讨两者的相关性。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以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本院就诊的>50岁2型糖尿病患者为观察对象。入选标准:符合2013年《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诊断标准[1]确诊的2型糖尿病。排除标准:合并糖尿病急性并发症者;其它脏器重大疾患者(脑血管意外、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等);非糖尿病肾病者;感染;透析治疗者;痛风急性发作者,肿瘤者;使用降尿酸药和利尿剂者等。按上述标准共纳入735例,其中男419 例(57.01%),女316例(42.99%);年龄50~89岁,平均年龄(66.35±9.88)岁;平均糖尿病病程(12.34±7.23)年,糖化血红蛋白(HbA1C)(8.00±2.12)%,平均体质量指数(BMI)(24.79±3.60)kg/m2。

1.2 方法 按FEUA值分为尿酸排泄不良型<7%;混合型 :7%~12%;尿酸排泄过多型 >12%[2]三组,比较各组生化指标,并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FEUA和eGFR的关系。一般资料采集:记录患者年龄、糖尿病病程,测量血压、体重、身高,计算BMI等。观察对象空腹>8h,于次日清晨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清胱抑素C(免疫比浊法测定,HITACHI 7180全自动生化仪)、血肌酐、血尿酸(尿酸酶法,美国Beckman Coulter AU5800全自动生化仪,血尿酸>416μmol/L为高尿酸血症)、HbA1C(离子交换高压液相色谱测定,美国BIO-RAD公司VARIANT-Ⅱ糖化血红蛋白仪)等。并予以低嘌呤饮食5d后,留取24h尿液测定24h尿尿酸、尿白蛋白/尿肌酐比值(ACR),散射免疫比浊法测定,德国BNⅡ全自动蛋白分析仪)等,计算eGFR和FEUA。eGFR采用c-aGFR=175×血肌酐-1.234×年龄-0.179×(女性×0.79)[3]。FEUA计算公式为(尿尿酸×血肌酐)/(血尿酸×尿肌酐)×100%[2]。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方差和协方差分析。非正态分布数据采用非参数检验。相关和回归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及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间基本情况和部分生化指标比较 按FEUA结果分型,尿酸排泄不良型292例(39.73%),混合型272例(37.01%),尿酸排泄过多型171例(23.26%)。将三组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三组间年龄、病程、空腹血糖及HbA1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9.303、7.165、8.767、5.668,P 均 <0.01),见表 1。控制上述年龄、病程、空腹血糖及HbA1c等因素后,进一步行协方差分析,显示三组间血尿酸、胱抑素C、血肌酐、eGFR及ACR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 12.274、72.882、72.754、70.364,P 均 <0.01), 见表2。混合型血尿酸显著低于排泄不良和排泄过多型(p<0.05),而后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排泄不良型eGFR显著高于混合型和排泄过多型(p<0.05),而排泄过多型显著低于混合型(p<0.05),见表2。

表1 三组的基本情况比较

表1 三组的基本情况比较

注:HbA1c:糖化血红蛋白;*为χ2值

组别 n 性别(男/女) 年龄(岁) 病程(年) 空腹血糖(mmol/L)HbA1c(%)排泄不良型 292 171/121 64.68±9.44 11.48±6.95 7.36±2.87 8.12±1.99混合型 272 146/126 68.23±10.13 12.13±7.31 7.85±3.46 8.16±2.24排泄过多型 171 103/68 66.21±9.74 14.08±7.31 6.54±3.22 7.50±2.10 F值 2.242* 9.303 7.165 8.767 5.668 P值 0.326 <0.01 0.001 <0.01 0.004

2.2 FEUA和eGFR的相关分析 将FEUA和eGFR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FEUA和eGFR呈负相关(r=-0.526,p<0.01)。进一步行偏相关分析,分别校正年龄后两者相关系数为r=-0.522,p<0.01;年龄和性别后两者相关系数为r=-0.524,p<0.01;年龄、性别和病程后两者相关系数为r=-0.521,p<0.01;年龄、性别、病程和血糖后两者相关系数为r=-0.501,p<0.01。

表2 三组的生化指标比较

表2 三组的生化指标比较

注:eGFR:预估肾小球滤过率;ACR:尿蛋白/尿肌酐比值;▲为U值;与排泄不良型比较,*p<0.01;与混合型比较,#p<0.01

组别 n 血尿酸(μmol/L) 胱抑素C(mg/L) 血肌酐(μmol/L) eGFR(ml/min) ACR(mg/g)排泄不良型 292 383.79±85.73 1.08±0.63 85.22±50.12 87.56±32.29 35.00(8.00,291.25)混合型 272 350.64±118.19* 1.50±0.92* 126.65±104.09* 66.78±36.08* 90.00(18.00,1719.50)*排泄过多型 171 377.65±133.34# 2.61±1.22*# 268.31±162.55*# 33.91±33.31*# 3001.00(342.25,5577.75)*#F值 12.274 72.882 72.754 70.364 150.316▲P值 0.001 <0.01 <0.01 <0.01 <0.01

2.3 影响FEUA的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 以FEUA为自变量,eGFR、血清胱抑素C、ACR、HbA1c、糖尿病病程、年龄、血脂、肌酐、空腹血糖及血尿酸等为因变量,结果显示eGFR、血清胱抑素C、ACR、HbA1c及血尿酸是FEUA的影响因素(t分别为-8.800、3.540、2.935、1.983、-15.447,P 均 <0.05)。

3 讨论

最新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中国成人糖尿病发病率达10.9%[4]。2型糖尿病常伴有高血压、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等其它疾病[5]。随着糖尿病的发病人群增多,这些并发疾病也随之增多。2型糖尿病患者由于存在胰岛素抵抗,脂肪代谢障碍,可导致磷酸核糖焦磷酸生成加速,导致尿酸生成增加。虽然尿酸与尿葡萄糖相互竞争重吸收,尿酸排出增多,但随着肾功能减退,尿酸排泄减少,最终导致高尿酸血症[2]。研究证实,高尿酸血症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和糖尿病一起对肾脏更是双重损伤,加重肾病的发生和发展[5-7]。因此2型糖尿病患者防治高尿酸血症也显得尤为重要。为更好地防治高尿酸血症,首先需要评估患者尿酸排泄能力。目前评估尿酸排泄能力的手段有限,而FEUA是较少受尿量、肾功能影响的指标,能较全面地反映患者的尿酸排泄情况[2]。据报道FEUA是痛风发病的影响因素[2,5]。

本资料通过观察不同类型FEUA进一步了解患者的尿酸排泄情况。随着FEUA增加,eGFR呈现下降趋势。同时本资料结果显示FEUA和eGFR存在负相关,虽然分别和联合校正年龄、性别、病程和血糖等影响因素,但两者负相关仍然存在。提示FEUA可反映患者肾功能情况。通过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eGFR是FEUA影响因素之一。考虑原因可能是随着eGFR的下降,血肌酐/尿肌酐比值逐渐增高,其变化的幅度高于尿尿酸/血尿酸比值,导致FEUA增高。FEUA不仅能反映尿酸排泄情况,而且能反映eGFR变化,对评估早期肾损伤可能有一定的价值。另外,随着FEUA增高,血清胱抑素C和ACR 呈增高趋势,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其它评估早期肾损伤的指标如血清胱抑素C、ACR等均是FEUA的影响因素。

近来研究认为尿酸是一种炎症因子,其能增加氧化应激并促进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激活,提出控制尿酸水平可作为糖尿病潜在的额外治疗靶点[6]。由于高尿酸水平加速肾病的发生和发展,本研究中发现FEUA排泄不良型和排泄过多型的血尿酸水平均高于混合型患者。而前两组间血尿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对FEUA排泄不良型和排泄过多型患者更需控制尿酸水平,采取低嘌呤饮食和或降尿酸药物干预措施,从而使尿酸水平得到进一步控制,降低高尿酸对心血管、肾脏等脏器的损伤的风险。

总之,2型糖尿病患者FEUA和eGFR呈负相关,eGFR是FEUA的影响因素,可将FUEA纳入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害的诊断指标中,对FEUA排泄量少或过多的患者要严密监测血尿酸水平,需要早期饮食或药物干预。

猜你喜欢

高尿酸血尿酸肌酐
高尿酸患者用药多讲究
血尿酸高了怎么办?
高尿酸血症的治疗
探讨非布司他治疗痛风及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
SGLT2抑制剂对血尿酸影响的研究进展
尿酸高易导致全身受损
肌酐升高就是慢性肾衰吗
血肌酐升高非小事,你的肾可能已“坏了一半”
尿蛋白正常了肌酐为何还是高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