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疏风宣肺祛痰法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缓解期风痰哮证的临床观察

2018-08-27于倩傅骞楼雅芳

浙江临床医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疏风宣肺风邪

于倩 傅骞 楼雅芳⋆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目前全球至少有3亿哮喘患者,而我国的哮喘患者大约占其中的1/10,并且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1]。2016年全球哮喘防治倡议(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GINA)将其定义为异质性疾病,并较为明确地将其分类为过敏性哮喘、非过敏性哮喘、迟发型哮喘、固定气流受限型哮喘以及肥胖型哮喘[2]。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所致的变应原增加及多种因素所致的机体免疫失衡等原因而导致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率逐年增加,重度发作甚至可导致患者死亡,因此有效控制哮喘发作则成为了哮喘治疗上的重点。本资料基于疏风宣肺祛痰的治则,应用中药对慢性缓解期哮喘患者进行治疗,以观察其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6月本院呼吸科门诊就诊的慢性缓解期的支气管哮喘属风痰哮证患者45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5例)。对照组中男10例,女10例,平均年龄(45.80±14.27)岁;观察组中男12例,女13例,平均年龄(50.38±2.71)岁。对照组FEV1%值(69.16±8.44)、PEF 值(74.60±3.96)、FEF25值(73.50±5.21)、FEF50值(70.61±7.18); 观 察组 FEV1% 值(71.17±5.67)、PEF值(74.86±2.72)、FEF25 值(71.21±7.86)、FEF50 值(69.96±7.11)。两组在性别组成以及年龄构成、肺功能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及病情分级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2013年修订版《中国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内科学》(第七版)[1]中哮病中医辨证分型中的“风痰哮证”辨证标准。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应用信必可都保(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160/4.5μg/吸,阿斯利康公司)1吸/次,2次/d。观察组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基于疏风宣肺祛痰的治疗原则,加用具体方药如下:防风10g、五味子5g、乌梅10g、炙麻黄3g、苦杏仁10g、白果10g、炙甘草6g、荆介10g、浙贝10g、薏苡仁30g、炒扁豆10g,伴咳甚者加金沸草10g、蜜款冬花10g、车前子15g,伴咽喉不利者加玄参10g、桔梗6g、牛蒡子15g,伴肺脾气虚者加炒白术10g、党参10g、山药15g,伴喘剧者加酒地龙10g、蛤蚧1对。治疗过程中以疏风宣肺祛痰为主要治则,并随时根据病情变化调整药方。上述药物由杭州市中医院中药房供应。服法:水煎服,口服1剂/d。两组疗程均为4周。

1.4 疗效观察 (1)综合疗效判定:方法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制定,疗效判定标准:临床控制:症状基本消失,肺部哮鸣音轻度者;显效:症状明显好转,肺部哮鸣音明显减轻;有效:症状有所好转,肺部哮鸣音减轻;无效:症状及哮鸣音无改变,或减轻不明显,以及症状及哮鸣音加重者。(2)症状积分判定:方法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制定。(3)哮喘控制测试(ACT)[1]。该问卷一共包含5项涉及哮喘症状和生活质量的问题。25分为控制、20~24分为部分控制、<19分为未控制。分别于治疗当天及治疗后4周对患者进行评估并记录。(4)肺功能评价:治疗前后对两组肺功能指标进行测定,包括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EF(呼气峰流速)、25%及50%肺活量时的最大呼气流速实际值/预测值(FEF25、FEF50)。肺功能仪为德国耶格公司肺功能仪。(5)安全性评价:治疗前后对两组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评定。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4周观察组 25 18.64±3.40 9.44±4.92*#对照组 20 19.6±3.76 12.5±6.05*

2.3 两组治疗前后ACT评分的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ACT评分的比较[分,]

表3 两组治疗前后ACT评分的比较[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4周观察组 25 13.28±1.57 23.24±1.64*#对照组 20 13.45±1.36 20.05±1.32*

2.4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比较(x±s)

2.5 安全性 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主要有心悸2例及口咽部念珠菌感染1例,主要发生在对照组,停药后症状逐渐消失。

3 讨论

哮喘在中医学中属“哮证”、“喘证”和“咳嗽”等范畴,哮指声响言,喘指气息言,如《医学心悟》所言:“夫喘促喉间如水鸡声者谓之哮,气促而连续不能以息者谓之喘。”哮喘的病机多为本虚标实,多有“伏痰”(宿痰)内伏于肺,在此基础上或因外邪侵袭,或因情志失调,或因过度劳倦而致机体阴阳失衡,气机上逆,致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痰气搏结,壅塞气道,肺管狭窄,气道挛急,通畅不利,肺气宣降失常,引动停积之痰,而致痰鸣气喘。在导致哮喘发作的一系列致病因素当中,风邪是最常见的,这与风邪本身的性质特点不无关系。首先,风为百病之长,风邪是外感病因的先导,易于六淫之邪相合而发病;其次,风性轻扬开泄,易袭阳位,即指风邪具有轻扬、升散的特点,风邪袭肺致肺气不宣则易出现鼻塞、咳嗽及喘促等症状;再次,风善行数变,体现了风邪致病易行而无定处的特点,临床常见的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及荨麻疹等皆可由风邪所致。“百病多因痰作祟”,朱丹溪认为,在哮喘的病机上“哮专主于痰”,故“风痰哮证”是临床上多见的支气管哮喘的中医表型。由此可见,疏风宣肺祛痰这一治则为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本研究以此为治则遣方用药,方中防风、荆芥、麻黄皆性辛温升散,三者合用可发表散风,宣肺平喘,五味子与乌梅皆味酸且同归肺经,共奏敛肺止咳之效,两组药对配伍,既宣利肺气又收敛肺阴,一宣一敛,升降合宜;苦杏仁与白果皆味苦且同归肺经,合用可降气平喘;薏苡仁、炒扁豆功专祛除湿邪,配伍浙贝应用更增除湿化痰之效。全方共奏疏风散邪、宣肺平喘、除湿化痰之功。

哮喘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病情反复迁延会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恐惧等心理障碍,急性发作期若处理不当可对患者造成生命危胁。针对病因治疗,临床上多采用缓解炎症反应与解除气道痉挛的药物,如糖皮质激素、支气管扩张剂等。这些药物在哮喘的治疗上可发挥一定的作用,但在药物应用的同时难免会产生诸多不良反应,并且可能因药物装置使用不当而造成药效流失,导致患者的依从性较差从而影响治疗效果。而且,长期的控制用药也给患者及社会带来了一定的经济负担。所以,基于中医理论应用中医药治疗支气管哮喘优势较大,且见效颇多[5-8]。本资料发现,基于疏风宣肺祛痰法的中药治疗不但能显著改善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症状及ACT评分,而且其不良反应亦较少。另外,肺功能是评价哮喘严重程度及评估治疗效果的重要检查方法,其中FEV1%、PEF以及主要用于评价小气道阻塞程度的FEF50和FEF25是观察哮喘发病及治疗的主要参考指标。本资料结果表明,基于疏风宣肺祛痰法的中药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增加FEV1%、PEF、FEF25和FEF50的数值,显著改善哮喘患者的小气道阻塞情况。

综上所述,疏风宣肺祛痰法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缓解期风痰哮证疗效显著且用药安全,临床治疗中可辨证论治,随证加减,灵活应用。

猜你喜欢

疏风宣肺风邪
宣肺止咳合剂对LPS 诱导的急性肺损伤模型大鼠AQP1 蛋白表达及炎症反应的调节作用
治风邪 按摩风府穴
疏风清热汤化裁联合天竺雾化液治疗急性喉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从湿毒挟风论治炎症风暴引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程演进
疏风解毒胶囊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玫瑰糠疹疗效观察
疏风解毒胶囊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及安全性评价
疏风解毒胶囊治疗急性扁桃体炎的临床观察
提壶揭盖法治疗闭经的探讨
祛风宣肺止咳方治疗风痰闭阻型感染后咳嗽30例临床观察
宣肺止咳汤治疗外感咳嗽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