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麦粒灸合腕踝针治疗带状疱疹急性期疼痛疗效观察

2018-08-27吴蔚黄双英孟伟洁罗宏宾

浙江临床医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腕踝针麦粒疱疹

吴蔚 黄双英 孟伟洁 罗宏宾

带状疱疹是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临床以簇集性水泡和神经性疼痛为主要特征。临床上中老年带状疱疹患者发生神经痛者更为多见且严重,常伴有严重的顽固性神经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作者采用麦粒灸合腕踝针的方法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疼痛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6年2月至2017年7月在本院皮肤科住院的带状疱疹合并神经痛的患者67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32例,其中男14例,女18例,平均年龄(48.45±10.51)岁;疱疹发生部位:头颈部8例,躯干部22,四肢部2例;平均病程(3.86±1.63)d。实验组35例,其中男13例,女22例,平均年龄(49.64±9.88)岁;疱疹发生部位:头颈部10例,躯干部22例,四肢3例;平均病程(3.93±1.58)d。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疱疹发生部位、平均病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现代皮肤病学》[1]中带状疱疹的诊断标准。(2)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蛇串疮”的诊断标准[2]。①皮损多为绿豆大小的水疱,簇集成群,疱壁较紧张,基底色红,常单侧分布,排列成带状,严重者皮损可表现为出血性,或可见坏疽性损害;②皮损发生于头面部者,病情常较重;③皮疹出现前,常先有皮肤刺痛或灼热感,可伴有周身轻度不适、发热;④自觉疼痛明显,有难以忍受的剧痛或皮疹消退后遗疼痛。

1.3 治疗方法 两组均予基础治疗:更昔洛韦(湖北科益药业有限公司),0.3g/次,2次/d,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甲钴胺注射液(卫材株式会社),500μg/(次·d),肌肉注射;地塞米松针(湖北天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5mg/(次·d),静脉推注,连用3d。用药期间监测肝肾功能,10d为1个疗程。对照组口服加巴喷丁(海南赛立克药业有限公司)0.3g/次,2次/d;疼痛较重者可逐渐加至0.6g/次,3次/d。实验组予麦粒灸合腕踝针进行治疗。(1)麦粒灸治疗:选取带状疱疹的“蛇头”穴(最先发的首端疱疹)、“蛇尾”穴(疱疹延伸的最末端1~2处)、阿是穴(疼痛敏感点),选择皮肤完整无疱疹的部位进行施灸。局部预先涂少量“烧伤湿润软膏”,将艾绒捻搓成麦粒大小,将麦粒大小的艾炷放置在预涂好软膏的皮肤上,用艾香的火点燃麦粒灸,当患者有灼痛时或艾柱燃烧至剩下1mm左右操作者用止血钳迅速夹起未燃尽的艾炷,每处连灸3~5壮,直至局部皮肤有微红。治疗1次/d,10d为1个疗程。(2)腕踝针治疗:治疗时所取穴位参考张心曙教授的《实用腕踝针疗法》[3]。治疗方法:选取进针点后消毒皮肤,用毫针(直径0.25mm×25mm)与皮肤呈15°~30°刺入皮下浅层组织,待毫针斜面刺入后即将针体贴近皮肤,沿皮下浅表层平行推进,深度接近针体末端,推行中自觉轻松无阻挡感,患者无酸、麻等得气感。若针刺后患者局部感疼痛或其他不适,需缓慢退针调整角度后重新推针,留针后针梗部分用胶布固定,留针12h。1次/d,10d为1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与方法 每次治疗前及治疗30min、治疗后24h及1个疗程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4]进行疼痛评分。应用一条10cm长的直线,两端分别代表无痛(0分)和剧痛(10分),嘱患者在其上画交叉线以表示疼痛程度,由医生进行问卷调查并记录。治疗期间观察患者不良反应。

1.5 疗效标准 参照文献[4]评定疗效。优:VAS 评分 0~1分,疼痛基本消失;良:VAS 评分2~4 分或评分下降>3分,疼痛明显缓解;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优良率(%)=(优例数+良例数)÷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 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带状疱疹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带状疱疹患者治疗前后VAS 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带状疱疹患者治疗前后VAS 评分比较[分,]

注:同组治疗前后比较,*p<0.05;与对照组同一时点比较,#p<0.05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30min 24h 10d实验组 35 8.2±1.5 3.4±1.1*# 2.6±1.2*# 1.9±1.2*#对照组 32 8.0±1.7 7.6±1.4 4.7±1.3* 4.0±1.2*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带状疱疹患者镇痛疗效比较(n)

2.3 不良反应 实验组因操作失误轻度烫伤1例,经用“烧伤湿润软膏”外敷痊愈。对照组头晕、行走不稳12例,嗜睡4例,恶心、呕吐3例。考虑与口服加巴喷丁有关,予停药后痊愈。两组患者治疗1个疗程后复查肝肾功能均未发现异常表现。

3 讨论

带状疱疹属祖国医学“腰缠火丹”“蛇串疮”范畴。带状疱疹所导致的神经痛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病因多属肝胆湿热、蕴湿成毒;或外感毒邪、痹阻经脉、气滞血瘀,不通则痛;或年老体衰,阳气不足,致经络失养,不荣则痛。

麦粒灸是直接灸的一种,是将艾绒制作成麦粒大小的艾柱,置于应灸部位,用艾香点燃施灸。麦粒灸可使郁于肌肤之热毒透达于体表,泻而散之,此即取“火郁发之”之意,即以热引热,使郁积于肌肤之热毒随火而泄之散之。同时,麦粒灸可使气血得热则行,行则通,通则不痛,故对气滞血瘀、经脉痹阻之带状疱疹患者具有良好的止痛作用。麦粒灸所用之艾叶辛温开泄,可加快经脉中热毒发散外泄。另外,麦粒灸“借火助阳”,温经通络,扶正驱邪,故对阳气相对不足的中老年患者所继发的神经痛能取得更好的疗效。

腕踝针是上世纪70年代摸索出来的一种疗效确切、简便易行、安全无痛的针刺疗法。其针刺部位仅限于腕、踝部,对许多内、外科疾病尤其是各种痛证疗效迅速且显著[3]。现在认为,腕踝针是类似传统医学在十二皮部属远道取穴的轻浅刺法,通过刺激相应的皮部,可促使病变部位的气血运行通畅,从而达到“通则不痛”、“荣则不痛”的目的[5]。这也契合带状疱疹“不通则痛,不荣则痛”的病机。同时腕踝针借助中医学中三阴三阳的经络理论,通过不同针刺点对应不同病变部位的原理进行针对性治疗,可以直达病所,而起到行气活血、通络止痛之功效。此外,腕踝针在经脉上进针,留针部位虽表浅,但安全无痛留针时间较长,所以在疏通经脉、调气和血方面作用较强,其镇痛作用显著。

综上所述,在治疗带状疱疹的过程中,由于腕踝针镇痛作用迅速而重在治标,麦粒灸作用徐缓而重在治本,因此,将二者合用能标本兼治,取长补短,相得益彰。以上两种治疗方法简单易行、安全可靠,未见明显毒副作用,可避免患者长期服用止痛药物所导致的不良后果,充分体现了中医治疗的特色与优势,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腕踝针麦粒疱疹
腕踝针治疗疼痛的临床应用进展
掉在石缝里的麦粒
腕踝针疗法在骨伤科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夏季警惕汗疱疹
1分钟了解疱疹性咽峡炎
说说“上火”那些事
腕踝针配合中医特色护理治疗急性腰痛的临床观察
腕踝针通过提高血清β—内啡肽水平治疗腰肌劳损的研究
从麦粒到面包
麦粒儿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