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初中数学导学案课堂实施“学生讲解”的实践探究
2018-08-26陈真珠
陈真珠
【摘 要】随着当前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导学案课堂教学被提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导学案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方法,不仅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的数学知识,而且还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综合能力。本文的主要内容就是对初中数学导学案课堂实施“学生讲解”进行分析,探索出科学的对策。
【关键词】初中数学;导学案;学生讲解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2-0076-01
引言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初中数学的学习不仅要让学生对数学的基础知识进行掌握,还要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因此,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教师要结合科学的教学方法将导学案课堂实施学生讲解就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全面的素质进行提升。一、导学案课堂实施学生讲解的过程
在初中数学的课堂上,由于导学案知识讲解有几个原则,因此,在此过程中就要遵循这样的原则。首先是尽量以课本中的课时为单位,其次是在导学案的设计中,要将知识点进行准确的把握,从而提出与之相融合的问题,让学习目标在问题的解答中得以实现。最后,教师还要注重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被激发,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在实施的过程中,必须要对以下几个阶段的情况进行关注:
1.课前划分任务。
初中数学的学习,一定要建立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因为初中数学比较枯燥和抽象,对于充满好奇心的学生来说,必须要对他们进行兴趣的激发。由于每个学生的情况不一样,因此教师就必须对学生进行细致的了解。从而使学生更加细致和深入地对知识进行掌握,对学生的特长和优势进行发扬。
教师要通过对学生基础情况、性格、爱好等的不同,让学生自由地选择任务面。让他们对自己的学习任务产生兴趣,并在学习中可以得心应手。通过不同的角色划分,学生能找到自身的为主,还能使学生讲解更加生动。
例如,对于基础知识掌握较好的学生,教师安排其主讲内容为概念性的知识;对于知识的应用较为灵活的学生,教师安排其主讲这部分知识的应用;其余的学生就可以对他们进行提问。
教师对学生的讲解任务进行设定完成之后,就必须要提出相应的标准,提出一些可能出现的问题,从而对他们进行课前的指导,以此来促成学生在课堂上顺利地进行讲解。对于剩余的学生,教师可以将其进行分组,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来讨论问题。
2.学生课上讲解。
在初中数学的双曲线这一节的教学中,可以首先让基础知识比较牢固的学生来对抛物线的定义进行讲解,并将其性质等方面进行介绍,还要对这些知识点进行适当的扩展。然后让知识运用比较灵活的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具体应用做出讲解,同时也可以将课后的习题用于补充讲解。在这一过程中,不仅有两名学生的讲解,也有部分学生的提问,这样就让学习氛围更加的浓厚,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被提升,促进学习效率的提升。
3.教师最终总结。
学生的讲解是基础,但是教师的总结也很重要。学生出现问题的情况肯定是比较常见的,比如他们遗漏的知识点,或者是不够清晰准确的知识点,教师要进行修改或者补充。尤其是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和质疑加强重视,然后进行解答和释疑。从而提升讲解、提问带来的效果。随后,对于学生的讲解情况,教师要及时地给予评估,指出不足之处,多鼓励,多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二、初中数学导学案课堂实施学生讲解的优势
1.提高课堂效率 加快实现课堂目标。
在数学的课堂教学中,由于它的抽象和枯燥,很多学生对于数学就要产生了厌学的情绪,效率就很低。学生讲解的模式让学生成为主角,他们不仅要提出问题,还要解决问题,完全地进行了自主的学习,使学习效率大大增强。
这样的教学模式就是将传统的被动的教学方式进行了改革。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保证,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就会提升。比如,讲解的学生就会努力提升自身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并锻炼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講台上的表现能力,进而对自身的全面的能力进行提升。提问的学生面对自己的同学的讲解,有别于教师的讲解,这样的新颖的形式就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去关注同学的讲解过程,进而提出问题,这样就能够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行提升。可以加强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 形成良性竞争。
在导学案课堂中实施学生讲解,对于学生来说,不仅是展示学生数学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的风采展示过程。在讲解的过程中,学生的语言、动作、语调、语速等都透露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积累,体现了他们的综合素质。优秀的学生在讲解中可以给大家带来视听的享受,给大家带来正面的引导,让学生找到自身与讲解者的差距,从而提升自身的能力。在成绩一般的学生的讲解中,通过学生的提问和教师的总结,讲解者可以找到自身的不足,并进行改正和提升。
因此,这样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来说具有极大的激励作用,大家都会以优秀者为榜样,对自己的不足进行弥补和改正。在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中,大家能够不断地提升自身的能力,相互鼓励和竞争,不断地提升学习效率。
3.促进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和互帮互助。
初中学生的天性就是爱玩、好动、好奇心重。要是没有互动和交流,他们对于数学的学习就没有兴趣。因此,通过学生讲解的教学模式,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就必须有交流。学生可以质疑,教师来解答。学生在思考问题和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他们的思维能力被提升。同时,这样的过程增进了学生之间的关系,拉近了师生的距离。此外,由于教师倡导学生进行提问和质疑,还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三、初中数学导学案课堂实施学生讲解的几个注意事项
1.密切关注课堂情况。
学生的讲解必然会出现一些问题,因此在学生讲课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做好自身的主导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密切地关注讲解者的情况,每个提问的学生的情况。有的时候,教师要在第一时间对一些问题做出回答,以免出现知识性的错误,因为某些知识时连贯的,不纠正就会误导后面的学习。这样就保证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升了学生讲解的效率。有的时候,教师就要选择在课后一次性进行纠正。这样就避免出现讲课过程被教师打断的情况,让讲解的学生感到压力,从而产生紧张的情绪,不利于课上效果的发挥。具体的方式要看学生讲解的具体内容来定。因此教师要在实际的教学中具体地分析,然后进行适当的指导。
2.补充课外知识点。
初中学生的基础知识还比较薄弱,而且他们的视野相对来说还比较狭窄。因此,教师要扩充他们对知识点的掌握范围,就必须要对他们进行课外知识的补充。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即将展示的知识点进行深入的分析,然后补充相关的课外知识点,让学生对这些课外知识进行细致的学习和研究。在课内外知识的互补中,提升学生对知识的全方位掌握能力。因此,经过充足的准备,学生在知识储备上、自信心上都得到了提升,促进他们进行成功的讲解,提高讲解质量。结束语
初中数学的导学案课堂教学的学生讲解模式对于数学的教学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课题,也是一个必须进行长期探索的课题。基于目前的新课改目标,在导学案课堂教学的学生讲解对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升,对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都具有积极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对这样的科学教学模式进行适当的应用,不断提升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提升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和数学核心素养,从而全面地提升学生的素质。
参考文献
[1]刘琦. “学案导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曲阜师范大学,2016.
[2]沈菲. 初中数学教学中DGS使用情况的调查研究[D]. 苏州大学,2016.
[3]刘彤霞. “导学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宁夏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