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青少年诵读经典诗文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2018-08-25田艳琴
田艳琴
摘要 中国传统文化是几千年前中华大地上圣贤开发的对人生真理性的认知,反映了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经典诗文是能够集中反映中华民族与国家文化的本质和价值理想的作品,是其文化的精髓。本文从经典诗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也是传统美德的重要载体入手,论述了青少年诵读经典诗文,开展经典诗文实践活动,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关键词 传统文化 经典诗文 诵读 传承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8.02.074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不是指已经过去的文化,而是几千年前中华大地上圣贤开发的对人生真理性的认知,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传统文化的思想蕴涵十分复杂,大致来说它由儒教文化、道教文化和佛教文化混合组成,而儒教文化则占据着主流和强势的地位。
经典诗文是古今中外各个知识领域中那些典范性、权威性的著作,具有原创性、奠基性。张岂之先生认为,青少年诵读的《弟子规》《唐宋诗词》《诗经》《论语》等诗、文,是民族与国家的文化精髓,能够集中反映我们中华民族的风貌和文化内涵。
1经典诗文是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
经典是圣贤先哲对自身生活的记录和感悟,它本身就是传统文化,更蕴含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经,囊括宇宙自然人生的根本规律,有丰厚的精神营养性,对慧、智思维有启迪性,具有代表性的有《道德经》《易经》《黄帝四经》《黄帝内经》等书。《道德经》句式整齐,大致押韵,为诗歌体之经文。读之朗朗上口,易诵易记,体现了中国文字的音韵之美。内容涵盖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军事学等诸多学科,被后人尊奉为治国、齐家、修身、为学的宝典。道家的思想,在探究宇宙和谐的奥秘,寻找社会的公正与公平、追求心灵的自由与道德完满,在新的层面上都有新启蒙思想的质。《黄帝四经》《黄帝内经》分别记录了治国平天下,天人合一治世和养生修身的生命真相,这些都是我们中国民族文化的奇葩。诗文,抒发作者情感、意境、人生感悟的文学作品,《唐诗》《宋词》《元曲》等都是流传至今的佳作。
经典诗文中富含传统节日,诗篇中对传统节日的阐述,如《元日》“千门万户疃疃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春节;《京都元夕》“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元宵节;《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端午武成殿宴群官》“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端午节;《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秋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重阳节。传统节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和经典名篇密不可分。
经典诗文隐含了难以言表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精深含义,也反映出了社会的思想状况。譬如,《尚书》《论语》《孟子》等是儒家文化的代表作,蕴含敬业爱人、敦厚朴实、心地坦荡等人文精神,具有普遍心性修养意义。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包含着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易经》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论语》中“修己以安民,修己以安百姓,持干戈以卫社稷”等。古代士人、诗人都把自己和民族、国家、天下联系起来。经典诗文最能反映中华民族的特性和风尚。因此可以说,经典诗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也造就了中国的人文气质,否定经典诗文,就等于是否定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体系。
2经典诗文是传统美德的载体
传统美德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作《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弟子规》等,对人的道德品格行为有塑造性、规范性,其精神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包涵有许多有价值的东西,提倡仁爱,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与自我完善。
《道德经》养心,《弟子规》做人,诵读《弟子规》,把圣贤的文字刻在我们的心中,懂得作为学生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诵经以明理,这些对青少年行为习惯的形成,高尚品格的塑造都意义重大。《论语》中“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人而无信,不知其可”,教会学生要有信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不知而不愠”让我们懂得与人相处的道理。也正是受这种文化的影响,打造了国人“忠勤、仁义、厚德、睿智”的优秀品质。《论语》是中华文化的代表,论语中蕴含的思想道德体系,如“人间正道、悟道立德、仁者爱人、见利思义、礼让谦和、知者不惑、信实知礼、孝敬父母”,传承至今,影响深远。因此,社会的发展经历了那么多的时代变迁,但传统美德依然流传至今,并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青少年诵读经典,从“学而知”入手,逐步达到“知而行”,从而完成“行更知”的德育途径。人的精神系统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民族文化中所富含的道德能量。诵读富含精神营养的经典,诵读者的心身积极地与经典的内涵相应则是获得这种营养的捷径。
3学习经典是青少年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主渠道
文学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从这个角度来看问题,则诗和文就称得上是古典文学领域里头传承傳统文化的“主渠道”。儒家思想是封建社会的官方思想和正统思想,受其支配和影响,绝大多数的读书人都培育出了兼济天下的政治抱负和政治参与意识,他们立志成为尽责的士大夫,并想通过建功立业以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而在其平居生活或不甚得志的精神状态中,则往往又援引释道思想来养护心境与调整心态,努力使自己常葆高远儒雅的生活情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和生活家园。选入教材的课文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人文内涵和人生价值观。诵读经典是优秀的传统文化薪火传承的法宝,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方法。青少年诵读的《论语》《孟子》等经典著作就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作。他们在诵读这些经典课文的过程中,不仅学到了传统文化知识,受到传统文化的陶冶,更重要的是汲取丰富的精神营养,形成中华民族特有的人生的价值观。经典诵读的过程是传承传统文化的过程,理解其思想内涵,汲取人文思想。
传统文化的力量滋养着中华民族优秀儿女,推动着中华民族向前发展,也造就了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青少年是我们祖国的未来,在学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氛围,将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4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是对青少年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方式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世代先传的文化,学校根据青少年的年龄特点,结合本校、本班诵读计划,开展丰富多彩的诵读活动,了解祖国悠久丰富的文化遗产,感受我们传统文化厚重的历史。组织学生参观国学馆,身临其境,从内心深处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开展孔子像前每日一诵活动,让圣人的教诲根植于学生心间。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欣赏诸如《孟母三迁》《花木兰》、《水浒传》等经典剧作,通过历史故事的再现,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深刻地感受我们民族的精神,孟母择邻而居的教子之道,木兰代父从军的家国情怀,梁山好汉“士为知己者死”的仗义精神都感染着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进而激发他们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同时,学校在传统节日之际,开展经典诗文的诵读和展演活动,让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由来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并与课堂传授有机结合、相互补充,使学生把优秀民族传统文化与自己的日常学习、生活和行为规范联系起来,在潜移默化中达到教育的目的,以促进学生的文化认同。
开展经典诗文诵读活动,青少年受圣人思想的影响,提高自己的修养,逐渐用圣人的思想来规范自己的言行,心地向善,诚实守信、完善自己的品德、塑造健康的人格,促进自己人文素质和高尚品德的形成。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激发青少年对中华优秀文化和祖国语言文字的学习和热爱,有深远的意义。总之,拓宽教育渠道,有效地利用社会资源,开展经典诗文实践是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方式。
中华文化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开启智慧的工具。诵读国学经典,品悟中华文化,传承民族精神,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学习经典诗文,可以拓展青少年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空间,可以更好地发掘、整理、倡导和传播民族精神,并不断丰富学校精神的内涵,有益于增强学校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