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探析
2018-08-25钱婷
钱婷
【摘要】近年来,在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教育事业的发展取得了许多新成就。小学教育是启蒙教育,其中小学语文又是小学教育的基础学科之一,它不仅肩负着传授给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任务,更肩负着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重担。尤其是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最佳时机。本文主要针对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了浅析,希望对广大小学语文教师有所启发。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阅读教学;口语交际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往往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下笔者就联系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经验,来谈谈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仅作抛砖引玉之用。
一、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原则
(一)规范性原则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在平日的交际中,经常会出现用词不当、口误、语句不通顺、语序颠倒等问题,不但影响了其正常交际,更影响了其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所以,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当严格遵循规范性原则,确保学生说的每句话都是规范的,这样才能够有效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
(二)互动性原则
口语交际不是单方面地表达,而是一项双方或多方互动的活 动,因此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应变能力以及互动能力。所以,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时应当遵循互动性原则,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双向互动,可以是师生之间互动,也可以是生生之间互动,从而为学生创造一个有利的提升口语交际能力的环境。
(三)情境性原则
人们的交际活动通常都是在一定情境下进行的,只有在真实的情境下,学生在沟通和交流时才会具有代入感。所以,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当遵循情境性原则,通过各种手段,利用各种工具,为学生创造多样化的交际情境,一方面激发学生的交际兴趣,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更加顺利地开展交际活动。
二、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措施
(一)明确师生的角色定位
教学观念是决定教学成效的关键。小学语文教师应当转变教学观念,摒弃过去灌输式教学,在课堂上不能一味地给学生讲授知识,而应当将课堂还给学生,明确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多给学生表达自己想法和意见的机会,创造一个平等、轻松、活泼的交际环境,并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才能够促使学生更好地在课堂上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二)给学生创设交际情境
前文说过,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当遵循情境性原则,教师应在课堂上多给学生创设交际情境,并且在创设情境时要结合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与兴趣。例如在《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利用一些三国相关影视片段或动画片段,将学生引入真实的历史情境中,然后再让学生结合历史背景与课文内容,针对“草船借箭”的故事及其中涉及的人物进行讨论。这样的教学方式,比传统机械地给学生讲解课文内容更易吸引学生的兴趣,同时也通过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再者,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亲自扮演课文故事中的角色,到台上来进行一段简短的舞台剧表演,这更容易加深学生的代入感及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三)让学生想象故事情节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内容都讲述了有趣的或寓意深刻的故事,而教师可以利用这些课文故事,让学生通过想象自行对故事情节进行补充或者改编,并以口头表达的方式当着大家的面讲述出来。例如在《晏子使楚》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想象:“如果自己是晏子,会怎样反驳楚王?”小学生的想象力都非常丰富,也具有强烈的表达欲望,让他们口头描述自己想象中的故事,可以有效锻炼其口语交际能力。
(四)组织学生开展辩论赛
小学语文一些课文中所表达的观点,未必所有学生都认同,当学生有了不同意见后,教师应当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并组织学生开展辩论赛,分正方(同意课文观点的)和反方(不同意课文观点的),让双方展开激烈的辩论。辩论赛的目的不是为了说服对方,而是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辩论的过程中,很多学生会发现原本说话不流畅的自己,因为情绪激动而越说越“顺溜”,这即是其语言表达能力提升的过程。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改的推广实施,现代小学语文教育应当更加重视对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就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良好时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通过明确师生的角色定位、给学生创设交际情境、让学生想象故事情节以及组织学生开展辩论赛等多种措施,来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同时,在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中,还要遵循规范性原则、互动性原则、情境性原则等,才能够提升培养效果。
参考文献
[1]闫万奉.小学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能力提升的方法探究[J].学周刊,2016(32).
(編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