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故事类文本的教学方向
2018-08-25王强
王强
【摘要】三年级的语文书有很多童话类故事,《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是一篇故事性非常强的童话,本文对以此文为例浅谈故事类文本的教学价值。
【关键词】故事类文本;教学方向;《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翻开三年级的语文书,可以看到里面有不少童话故事。这个体裁的文章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是喜闻乐见的,他们更喜欢读一些故事性强、趣味性丰富的课文。而在语文书上,这一类文本的课后要求中都或多或少有这么一项:讲一讲这个故事或是复述故事。那么对于这一类的故事类文本,在执教过程中究竟应该采用何种教法?其教学的核心价值又应该放置何处?这里以三年级的《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这篇课文为例,浅谈故事类文本的教学价值。
一、教学目标定准
这篇课文的课后要求是讲一讲这个故事。那么,在执教前制定教学目标时,我就将核心的教学目标设定为学会有声有色地讲一讲这个故事。一节课的教学核心目标决定了这节课是否偏离了文本,是否偏离了教学价值。倘若目标制订错误,则这堂课一定只会平淡无奇。《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是一篇故事性非常强的童话,倘若在目标的设定上只是为了让学生搞懂小骆驼为何感到自豪,那么这篇童话故事也就丧失了存在的价值,同时这节课也没有对学生的能力做一个有效的提升,这样就是在浪费时间。
一个浅显的童话故事,相信老师不教,学生也一定能够读懂小骆驼是因为什么而自豪。那么,老师要教什么呢?那就是讲故事。将文本语言内化成自己的话,加以动作、神情和想象将这个故事动听地讲出来,这就是这节课我所想达到的教学目标。一味地教书本的知识,已经无法适应现在教育改革的潮流,也必将会被淘汰。现在一直被屡屡提及的语文核心素养为何?大致可以概括为:读、思、写。而“讲”,则是对“读”的一种提高与升华,着力发展学生的言语智力,抛弃文中的一些细枝末节,尽量做到学生会的不讲,超出学生理解范畴、太难的不讲,讲那些学生需要努力伸手才能汲取的知识点。
二、教学板块清晰
找准故事类文本的教学目标后,就是如何针对目标制订有效、清晰的教学的过程。以《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为例,在执教这一课时,我一共设计了“复习导入”“读故事”“编故事”“讲故事”四大板块,使整节课听上去感觉十分清晰明了。显而易见,这节课的重难点自然也落在了最后一个板块:讲故事。为了最后一个板块,前三个板块都是在为此做铺垫,埋伏笔。
在复习导入板块,我首先出示了三组词语:
“照jìng子、wěi qu;不gòu用、担心;走一tàng、自豪。”
指名让学生朗读,并提问:从这三组词语中你发现了什么?目的是让学生找出这篇童话的一条叙事线索,那就是小骆驼的心理变化,并以此为我这节课的执教线索,通过朗读、品悟小骆驼的心理来读懂这一则童话小故事。其次,这三组词语,也是这篇童话故事的梗概,分别对应了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之所以出示这样三组词语的目的就显而易见了。既要在此基础上带学生读懂文本,为讲好故事做铺垫,同时,这三组词语作为故事的梗概,在学生讲故事环节会再次出现,为学生讲故事指引方向,可以说是“一石二鸟”。最后,让学生在读完这三组词语之后,根据拼音寫出相应的汉字,这是对上节课知识点的一个回顾,也是对一类汉字的一个巩固过程。
读故事板块,自然就承接着复习导入做好的铺垫。首先让学生读出小骆驼的委屈,并通过想象的手段,重点指导学生理解“委屈”,读好“委屈”。其次,提问。进入沙漠后小骆驼又在担心什么?为的就是让学生通过品读小骆驼的担心,而对小骆驼身上的三样法 宝——驼峰、脚掌和睫毛的神奇作用加深印象,也是为后面讲故事留下引线。最后,通过一趟沙漠之旅,小骆驼在得知自己身上那原本难看的驼峰、脚掌和睫毛竟然能有这么大的作用后,由委屈、担心最终转变为自豪。在指导读好前文的基础上教到这儿,学生自然会读出小骆驼自豪的情感,也可谓是水到渠成。整个读故事环节,重在指导学生朗读,通过指名读、分角色读,以“你就是小骆驼,你会怎么说?你就是小红马,你会怎么说?”等问法,用强烈的带入感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直观印象。通过朗读,理解小骆驼身上三样法宝的作用,加深对文本的理性思维。这两者的设计也无一不是为讲故事服务的。
抛开了传统的先讲故事再编故事的模式,我采用顺学而导的方式,既然小骆驼已经感到自豪,自信心又重新恢复了,那么下次它再一次在小溪边照镜子时遇到小红马又会发生什么呢?此处的编故事,我没有限定让学生想象小骆驼可能说什么。因为三年级孩子的想象力是天马行空的,小骆驼也许会对小红马加以说教,也许什么话都不说,带它走一趟沙漠,让它亲身体验一把,从而让它知晓这个道理,又有可能小骆驼只会以表情回应,这些都可能存在于孩子的想象之中。而之所以这样设计,也是为了在讲故事的时候不限定孩子的思维,潜移默化地让他们知道讲故事或者编故事,如果想要讲好、编好,只有文字语言功底是不行的,还需要注意人物的神态、动作以及自身想象力。
三、教学重点突出
按照传统的教法,课文教到这就已经结束了。学生明白了小骆驼自豪的原因,了解了驼峰、脚掌和睫毛的作用,也会编一小段故事了。可是我认为这样的教法对于学生的言语能力并未有太大的作用,这些都是学生本就会的,既然要教,就是教学生如何讲好一个故事。
在这个环节,我首先出示了复习导入环节的那三组词语,让学生可以对照着这三组词语和板书,自己练习讲故事。学生练习讲述完毕,挑选一位学生上讲台讲一讲这个故事。第一个学生根据那三组词语和板书的引领是可以大概地将这个故事讲出来的,在短时间内能自己大概复述出故事,这样的孩子,我称赞他为“讲故事能手”。紧接着第二步,我提问:“要想把一个故事讲得娓娓动听,我们要注意什么呢?”孩子们都知道要注意加入神态、动作还有自己的一些想象。那么接下来,我就让学生根据自己刚才说的,加入这些元素,同桌互相练习讲故事,我在巡视时也相机指导。然后,第二次叫一位学生上讲台讲一讲这个故事,这次比上次肯定会有些进步。讲完后让学生点评,和上次比怎么样?好在哪?还有哪些要注意的?再一次在学生心中加深。要讲好一个故事需要注意的元素。对于这样的孩子,我称赞其为“讲故事高手”。在两次尝试后,我第三次让学生同桌间练习讲故事,并且去掉了三组提示的词语,巡视的过程中也着重对个别孩子进行讲故事辅导。那么第三次请学生上台讲这个故事,无论是从语言的流畅程度还是从人物神态、动作方面来看,都更像是真的在绘声绘色地讲一个故事,而不是复述故事。对于这样的孩子,我称赞其为“讲故事大王”。“讲故事能手、高手、大王”三种不同的称赞,对应着三种不同的讲故事能力,同时也将讲故事这个环节清晰地、有层次性地划分成三块,能够一目了然地看到学生在讲故事时能力的递进与提升,而这才是我这节课想要达成的教学目标,也是故事类文本的教学价值的意义所在。
四、教学方法延伸
三年级的故事类文本很多,比如《三袋麦子》也是一篇趣味性十足、人物对话丰富的童话。对于这一类文本,教法是万变不离其宗的,即锻炼孩子的言语表达。执教这一课时,我将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为“复习导入”“听故事”“读故事”“讲故事”“议故事”五大板块,而重中之重则非“讲故事”莫属。
复习导入旨在加深学生对文本的印象,听故事则是以老师的示范性作用让学生注意到讲故事不必完全拘泥于课文语言,最动听的故事就是将书本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辅之以动作、神情,让你讲的故事形象生动。故而,讲故事环节能否成功,在这一环节中我的示范性作用极其重要。第三板块读故事,依旧是通过学生的个性化朗读,让他们在对人物性格有所了解后,记住整个故事的发展流程与线索。而这些铺垫都完成后,则进入关键的讲故事环节。一节课能否出彩,就在于学生能将整个故事讲到多精彩。最后的议故事环节,则是在整合文本后,对学生价值观的树立与提升,只要前面每一板块都指导到位,最后一个板块自然是水到渠成。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