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恰当情境 建构魅力高职诗歌课堂
2018-08-25张立群
【摘要】以情激趣,融情于景,是诗歌学习的常用方法。为引导学生高效学习诗歌,建构魅力的高职诗歌课堂,创设恰当的情境必
不可少。诗歌鉴赏的目的,是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感悟诗歌情感、解读诗歌中蕴含的哲理和意境。为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与精神境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有必要创设恰当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进入到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氛围中,去感受、体验、领悟和表达,结合教学实际经验做一些简单阐述。
【关键词】高职诗歌;情境教学;创设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合作探究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为激励学生主动学习,促进学生深入思考,巧妙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是非常好的方法。教师需要在诗歌教学前,做好科学预设,精心准备,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及教学目标,预设一些恰当的问题。问题的创设需要具有启发性,有助于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问题也需要提到点子上,让学生能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内容、主旨,激发鉴赏诗歌的兴趣。
如李清照的《声声慢》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提问的方法,创设恰当情境,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品味这首词中的“愁情”。师:“李清照是哪个时期的女词人呢?谁能简单介绍一下她的生平简介”。“李清照的词风如何,她是婉约派的代表,创作以哪个时期为界限,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声声慢》是南渡后还是南渡前所作的词?”“我们一起读一读这首词,品读一下词中哪里体现出了愁情、愁心、愁景,又是如何刻画的愁境?”基于一些递进性的问题,创设了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合作探究,建构了以生为本的课堂。
二、运用背景烘托,引导深入理解
诗歌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不管是写景、写人,或写事的诗歌,其中的情感一定是诗歌的升华,或表于言外,或藏于言内。有时候,单纯地让学生朗读,学生反复读可能都难以领悟出诗歌中的情感和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为了提升学习效率,让学生更加高效地领悟诗歌中的主旨和内涵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有必要运用背景烘托的方法,引导学生来到作者当时写作的年代,在那个场景下,感悟作者本身的遭遇、情怀与内心的想法,引导深入理解诗歌。
如在学习李煜的《浪淘沙》时,教师可以先借助图片和文字,介绍作者的生平事迹和这首词写作时的背景,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浪淘沙》的情怀和主旨。教师借助课件展示:“李煜,是南唐中主李璟的第六子,宋建隆二年(961)6月,李煜在金陵(今天的南京)即位……追忆往事,伤怀故国……”“这首词是李煜降宋被俘虏到汴京软禁的时候写的……”通过背景介绍,学生对词的写作背景有了较为细致的了解,也对作者本人的身份、词的特点有了基本了解,继而展开对词的品读学习。背景熏陶的方法,让学生更能深入理解词。
三、结合场景渲染,促进身临其境
如诗如画,写的既是诗也是画。古代优秀的诗歌,不仅诗歌中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哲理,而且其中也描绘出了一幅幅或优美或凄凉的图景。为了让学生高效学习诗歌,教师可以结合场景渲染的方法,来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感悟诗歌中的画面、情感、主旨与内涵。可以借助多媒体的辅助,或生动的语言描写,将直观形象的画面刻画出来,创设诗画合一的美学情境,激活趣味课堂。
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古诗学习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将作者当时写作时的背景,以画面的形式呈现出来。通过运用场景渲染的方法,让学生高效理解古诗内涵。教师课前制作这首古诗的微课,也可以由学校教师一起制作,合作分享,课堂上借助微课,呈现出这首古诗的写作背景、古诗发生时的场景和画面。“安史之乱让很多人民不聊生,杜甫为国忧愁,痛苦不堪,突然听到史朝义自缢,唐朝的军队胜利了……”微课中,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古诗写作时的背景和当时的场景等。绘声绘色地展示和表现,刺激了学生全身心器官,学生积极投入学习中,感悟到杜甫的忧国忧民及战乱对人民生活的影响。运用场景渲染的方法,学生身临其境,深入理解了杜甫的情怀。
四、基于引入故事,激活生动课堂
故事对于学生具有较好的吸引力。在高职诗歌教学时,也可以加入一些有趣、生动的故事。当然,故事的引入不能离题万里,也不能毫无用处,需要基于教学内容和目标,巧妙预设故事,搜集、整理或提炼故事内容,并借助师生讲故事、表演故事,多媒体呈现故事等方式,让故事为高效诗歌学习服务。
如在教学柳永的《蝶恋花》时,教师可以引入一些关于柳永的故事,激活课堂,让学生对柳永有更多了解。“柳永出生于官宦之家,父亲原来是前朝的旧臣,之后归顺于宋,得到范仲淹的赏识。少年的时候,是有名的阔少年,经常会一掷千金……年少时有声名,却在成人之后不是很顺利,第一个愛的女人为他而牺牲了自己……”通过借助故事创设了情境,让学生对《蝶恋花》及其作者有了了解,学生也积极投入到古诗词的学习中,让学生感悟人生,也深刻思考人生。
五、结语
总之,创设恰当情境,有助于建构魅力的高职诗歌课堂。巧妙创设恰当的情境,建构了魅力的诗歌课堂,需要教师多引导学生感悟、体会,以诗歌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与良好的道德修养,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刘志明.基于建构主义视角的高职课堂情境创设[J].教育与职业,2014(33).
作者简介:张立群,女,1983年生,江西南昌人,江西水利职业学院公共教学部教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语文诗歌教学、应用写作教学。
(编辑:陈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