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2018-08-24覃一桢

新一代 2018年9期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优秀传统文化教学

覃一桢

摘 要: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文化灿烂辉煌,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本文在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价值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教改的要求,浅析优秀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大学思政课堂的途径。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高校思政课;教学;路径

一、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教育价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2017年1月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指出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的各环节,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等各领域。”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荟萃,具有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产生事倍功半的效果。

(一)有助于高校学生的人格完善和道德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多表达出对真、善、美的追求与渴望。对大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引导大学生明辨是非、善恶、美丑。有助于其自觉诚其意、正其心、修其身。使学生能够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外来文化勐烈冲击的今天能够自觉抵制媚俗文化、缓解功利思想,强化学生个体对自己、家庭、社会、民族和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习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系列讲话精神蕴藏着增强民族自信心的重要任务,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仁义礼智信”的价值理念。高校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整理、挖掘、传承和弘扬上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通过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以及地域文化、民族文化教育,可以激发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内容的挖掘

(一)以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提到“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着浓郁的家国情怀,既有将“孝”看为“百行之先”“为仁之本”的家庭伦理,又有倡导“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民族担当。可以通过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即可以促进大学生认知和亲近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又可将大学生的个人成长和国家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增强大学生家国一体的爱国情。

(二)以“和合”为重点的社会关爱的教育内容。“和合”理念是指中国文化的首要价值,也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和合,就词义本身而言,“和”,指和谐、和平、祥和;“合”是结合、合作、融合。中华优秀傳统文化蕴含丰富的社会关爱思想,倡导和谐、合作理念,是进行感恩互助、回报社会教育的重要内容。可以通过开展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教育,积极引导学生“和合”思想意识,促使大学生传承、弘扬团结合作、和谐互助等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使之能够成为和谐社会关系的引领者和缔造者,由此改变缺乏社会关爱、公众意识危机的社会状况。

(三)提高大学生的人格修养教育。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且系统的人格修养方面的教育资源,如:立志、内省、自省、修己、责己、慎独、改过、力行等。高校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积极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将其贯穿于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引导大学生树立公正、诚信、友善、谦敬、礼让、奉公尚忠的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道德品性。使学生能够保持平和的心态,培养其正确的三观,潜移默化的提升学生的人格修养。

三、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方法途径

(一)挖掘内容。充分挖掘思想政治课程体系中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内容。大一新生入校之始便会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而这门课可以被拆分为思想、道德、法律三个层面。在这门课授课时可以利用国学传统文化进行,如在讲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时,这24字并不是凭空臆想,而是植根于中华优秀文化之中。在国家层面,国为什么要“富强”,《汉书》中提到“国富民安”;“民主”的内涵在何处,《孟子》告诉我们“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何谓“文明”“和谐”,孔老夫子提倡“礼”,《论语》有“礼只用,和为贵”。诸如此类的讲解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使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到我们的“24字箴言”是如何高度凝练出来的。

(二)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有力补充,与理论教学一道构成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要想实现思想政治课内涵和教学质量的提升,在充分挖掘内容之后,必须要通过实践教学与所挖掘的优秀传统文化实行无缝对接。实践教学是促进大学生内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并外化为自己自觉的行为习惯的重要路径,能够引导大学生深刻地领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精神实质。只有当学生在实践教学中有了深刻领悟才能够起到追求真善美的价值导向作用和行为约束规范作用。要以思想政治课为主阵地、主渠道,结合各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将一些隐性的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外显的方式内化到学生的情感世界中去,加强感情认同。

(三)打造环境。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是贯穿于学生生活、学习的整个过程,在时间和空间上均是一个连续的整体。因此,要将思想政治课的相关理论切实起到价值导向和行为规范的作用,仅仅依靠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是不可能完成的,必须打造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增强渗透性。可以打造校园品牌,在校级、院系、班级、社团开辟优秀传统文化专栏、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尤其利用微博、微信、qq等传播快、影响力广的特点,建立公众号,推送和思想政治理论课一脉相承的传统文化的德育素材。

猜你喜欢

高校思政课优秀传统文化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翻转课堂”在高校思想政治课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网络考试:高校思政课考试改革的新取向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探析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