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心做阅读,开启写作之门

2018-08-24李宁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8年3期
关键词:阅读教学文章课堂

语文教学是母语教学,其教学效果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学好语文的基础知识,对优秀文章熟读成诵,可以提高学生个人涵养,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提升个人气质,同时也会改变学生认识世界的角度,使生活富有诗意。由此可见,语文教学不容忽视。而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基础知识的掌握外,尤其重要的就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而这两者之间又是密不可分、互相影响的。要想学生能用通顺优美的句子,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感情,教师就要在阅读方面给予学生指导,在阅读上“下功夫”,使学生写作能力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一、更新教学观念,激发创新意识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讲授”,也就是以教师的口头教授为主,传授给学生文化知识,学生则以被动接受为主。例如新学一篇文章后,教师将文章的中心思想规范地呈现给学生,忽略了让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感悟的过程,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形成思维惰性,课堂也会变得死板。随着时代的进步,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都在发生改变,这种教学模式显然已不能适应环境,不能促进教学的发展。教师应该着眼于眼下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方式。要变单一授课模式为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勇于提出问题。学生的口头表达有进步或者有创新看法时,教师要提出鼓励,采用激励式原则提高学生发言的兴趣。例如给出作文题目《生活中令你感动的一件事》时,让学生先主动思考自己遇到过哪些感动的事,然后在班上进行分享,多请一些同学说出自己的故事,遇到新颖的写作素材,可以提出表扬,并让其他同学学习、借鉴。又例如学习了一个人物形象之后,让学生说说在自己心目中这是个怎么样的人,,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去看待事情。

二、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写出好的文章,仅仅掌握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没有文化底蕴,没有新颖的题材,写出来的文章定然索然无味。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课上要带领学生学习、阅读经典文章,课后可以安排亲子阅读时间,或者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故事自由阅读,这样可以大大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可以扩宽学生的知识视野,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长期坚持下来,会为写作提供很大的益处。

三、让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相结合

教材中有许多阅读素材,阅读教学不只是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主旨、了解大意、体会作者情感、积累优美词句,同时也是为了提高学生朗读水平,感受语言的魅力。在学习一篇课文的时候,可以将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通过分析写作手法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通过学习文章的写作手法提高写作水平。在阅读教学中,融入对学生的写作指导,增多学生的写作机会。如学习《雨的四季》这篇课文时,可以先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四季的雨的不同特点,体会作者对四季雨的不同感受和赞美之情。在阅读学习之后,融入写作教学。让学生仿照课文的形式,引导他们去仔细观察身边的事物,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事物并充分发挥想象力,完成写作。

四、多角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有句话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认识来源于实践活动。”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组织简单的课外活动或者变换课外作业形式来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例如让学生观察金鱼,课堂上从形状、颜色等方面说说金鱼有哪些特征,这也会为写作提供经验,避免学生出现常识性错误。初中生的心理特点表现之一就是有较好的观察力,教师要根据这一特点来组织教学活动,这样会促使学生观察到新事物的特点,发现不一样的美。

五、优化教学手段,扩宽知识视野

传统的课堂都是借助粉笔和教师的口述展开,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日益普及,教具和教学工具也逐步改善,多媒体教学成为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课前的视频导入,会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展开阅读教学时,可以查询网上优秀朗读资源,来作为学生的朗读示范。引用图片,让学习文章时可以身临其境,更好地体会思想感情。例如学习《苏州园林》时,没有去过苏州游玩的同学,不能深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师可借助教学图片,多角度呈现苏州园林的美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艺术的美妙。但是教学工具只能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如果引用过多的图片,就会限制学生的想象力。通过优化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促进写作水平的发展。

阅讀和写作密不可分。教师要跟随时代的脚步,充分发挥创新意识,改善教学手段,将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相融合,促进两者的共同发展。

李宁,广东广州市第九十八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文章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