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具体方法

2018-08-24王萍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8年3期
关键词:拜师钻石老子

学习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只有教会学生运用自己的心智去发现和探索问题,去思考和探究问题,才能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疑中探——发现问题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只有发现了问题,才具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础条件。那么,怎样才能让小学生在文本阅读中发现问题呢?一个有效的途径就是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给自己一双怀疑的眼睛,在探索中不断前行。

为了便于学生发现问题,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一堂语文课,我经常把用于讲解的时间控制在15分钟左右,更多的是诱导和点拨,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去自主学习,让他们在更自由的空间里去发挥想象力。比如:在教学《狮子和鹿》这篇课文时,我首先采用多媒体技术,在视频中为学生呈现出一只漂亮的鹿,在欢快的音乐声中,从丛林来到池塘边。“同学们,认识它吗?”大家异口同声——“鹿”。“鹿漂亮吗?你觉得小鹿身上哪里最美?”“在狮子和鹿之间究竟发生一个怎样的故事呢?”在这些问题的引导下,学生趣味盎然地走进了文本。在解读文本过程中,我有意提示学生,“狮子跑得快还是鹿跑得快?” “鹿角除了美丽,真的就成了累赘吗?”“狮子总是追不到鹿,它们吃什么呢?”……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入文本阅读当中,用质疑的眼睛再去阅读课文,就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二、问中想——分析问题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不同经验,每个学生都有差异性的知识背景,有不同的想法和观点就是必然。怎样才能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在问题的分析中闪现创新思维的火花,这是作为教师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教学中的关键所在,就是让学生在问中想。沿着一个有价值的问题,用心思考,用力探究,就会不断接近问题的实质,就会获得更多的认知。

比如:在教学《孔子拜师》一文时,板书“孔子拜师”之后,“大家可能都预习过了,谁知道孔子为什么要拜师?孔子是怎样拜师的?孔子所拜的老师是谁呢?”这些问题都在学生的回答声中找到了答案。没想到,有一名学生突然发问:“老师,老子是人吗?”我接到这个问题之后,稍作沉思,没有回答,而是顺水推舟,把这个问题再次交给学生,“老子是人嗎?谁能回答?”这个问题看起来有些荒唐,但仔细一想,这位学生是动了脑筋的,我也就借此来启发大家对老子的认识。学生纷纷发言,有的说老子是人,有的说老子是神仙,但无论答案如何,他们围绕这个问题,展开的思考和议论,都很有效地加深了对老子的了解。然后,我又适时对这位同学敢于质疑、用于思考的学习态度给予表扬,鼓励更多学生提出问题,但更要在深思熟虑后提出高质量的问题。

三、辩中悟——解决问题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解决问题,不仅仅是寻找问题的答案,更重要的是开发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这也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关键。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个体,他们都有自己独立的思维和想象,看问题、想问题都有自己不同的角度和立场,有时候给他们一个充分交流和碰撞的机会,往往会摩擦出智慧的火花。

比如:在教学《七颗钻石》一课时,学生在我的诱导下,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这七颗钻石跟整个故事有什么关系呢?”“七颗钻石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吗?”……我不想直接给他们一个答案,而是让他们自己围绕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和争辩,各抒己见,在碰撞和交流中寻找答案,解决问题。有的同学就发言说,“钻石是最后出现的,是那个木质的小水罐首先变成银的、金的,然后才有了钻石,说明钻石是最珍贵的。”也有同学就紧跟着这个问题进行追问,“钻石好像是对小姑娘行为的一种褒奖,钻石的珍贵是不是代表了小姑娘行为的珍贵呢?”“七颗钻石应该是代表了天上的北斗七星,是一种永恒的标志。是不是预示着小姑娘付出的所有的爱心,就像北斗七星一样永远闪亮呢?”随着这些问题的出现和辩论,文章的主题就水落石出了,更加深了对小姑娘种种行为的感悟,升华了情感体验。

辩论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和致知途径,正所谓“灯不拨不亮,理不辨不明”,是与非,对与错,在一番辩论中不但分明立见,并且不断深入、不断拓展,常常会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问题意识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在教学实践中,真正给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还要善于引导和点拨,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学会发问,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

王萍,辽宁开原市靠山镇学校教师。

猜你喜欢

拜师钻石老子
拜师
老子“水几于道”思想解说
鹌鹑蛋里的钻石
湍河之畔拜师记
湍河之畔拜师记
比钻石更值钱的
浅析老子之道:有与无
变成一颗钻石
智者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