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课堂如何做到“知人论世”

2018-08-24柳良民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8年6期
关键词:知人论世罗素时代背景

高中语文课堂中要想让学生深刻地解读每篇文章的丰厚内涵,离不开对作者的志向追求、人生阅历、情感倾向、个性风格等内容的认知和探究,也离不开对作者创作该篇课文时的特定社会环境的分析与挖掘,还离不开对影响作者创作的多种主客观因素的综合分析。这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一、在介绍作者和背景中汲取精神养分

在一些凝聚着作者人生思考、情感态度的至情至性的课文里,当然要走进作者,知人论世。但与作者的对话,绝对不只是“姓名、出生地、作品、评价的简单罗列,不是停留在表层的整体性的概述,而是对作者生命情怀的实际观照。真正意义上的作者介绍,是能够通过作品解读出隐藏在背后的作者这个“人”,要突出这个作者的自然人和社会人的属性,防止将“人”误认为某个特定身份的标签。

例如在执教《小狗包弟》时,在品读课文体味情感完成后,再走进作者,提炼有关作者的多方面信息,归纳作者是怎样的人,再引出对巴金赞美的描写,从文章中发现作者的形象和品性,体会作者情感,最后对巴金进行颁奖等类似的适量的补充与拓展,这样的教学安排,既能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又能激发学生对作者的敬仰之情。在与作者的对话中汲取精神养分,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二、把握呈现时机,开启学生思维

学生接触一篇全新的课文时,思维尚未开启,困惑也未形成,对作者的解读不会起到答疑解惑的作用,作者简介和写作背景呈现的最好时机是能够服务于文本的解读需要,服务于学生的学习需要和感情浸染的需要。从教学环节来看,最好放置于反复阅读文本之后,当学生的思维出现停滞时,利用作者情况和背景支撑正确理解文本,引导学生“知其所以然”。从课堂内容设计来看,在PPT上恰好设计的信息,目的也是为了帮助学生探究作品的主题意义。在教学中把握呈现的时机,让作者简介和时代背景的介绍真正发挥开启学生学习思维的作用。

例如在执教《晚秋初冬》时,在总结了文章的语言特点后,再对作者德富鲁花的生活年代和时代背景及其写作方向做了介绍,让学生在了解到作者的相关知识后,最后再品味文章主题。学生在此教学安排下,发现了作者矛盾的心理,提出了新颖的观点:作者想借助自己的文章让所有人都尊重自然、爱好和平,但是别人理解不了他的想法,文章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郁闷。学生的发言,证明了将作者的简介和写作背景放置于此是正确的选择,准确的开启了学生的思维。

三、在与前贤的对话中接受情感的熏陶

研究作者,不只是为了知晓其创作动机和创作原因,更是为了知晓作者伟大的灵魂,用这样的灵魂感召青春的生命。学生真正走进作者时,才能感受伟大灵魂的精神开启,在文字中接受情感的熏陶。语文教师可让学生在对话中了解作者的相关知识和写作背景,作者便“活起来”了,学生与作者才能共同交流自己的价值诉求和喜怒哀乐,才能将背景资料的静态信息转化为能够唤醒学生情感共鸣的精神养分。

例如在执教《我为什么活着》一文時,学生在对罗素这一伟大人物进行了全面理解,产生了敬仰之情的基础上,教师可安排学生与作者对话,文章中“获得了一些成就,然而并不多”体现了作者的谦虚,还有“嘲讽”一词,罗素为了实现大爱情怀,无论经历怎样的苦难,依旧以悲悯的眼光看待世界,追求和平,在对作者文字的细细咀嚼中,激发学生内心深处对罗素的敬佩之情,潜移默化中改变了学生的价值观,自觉学习罗素对知识的无限探索、对大爱情怀的执着追求。

高中语文课堂在知识的传授之外,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育人,育人不是靠生硬的说教,枯燥乏味的理论的呐喊,而是依托课文作品中文字和形象的感知,作者的简介和时代背景便是最好的说服证据。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切记不要忘了从古至今鉴赏文学作品中的“知人论世”,不要让作者简介和时代背景成为可有可无的摆件,更不能变成教授作者的八卦和奇闻轶事。探讨哪些文章必须知人论世,怎样“知人论世”才是语文教学的正路。

参考文献:

[1]贺剑英.小环节,大功能——处理“作者简介”“写作背景”的一点心得[J].语文知识,2014(08):40-42.

[2]郝丽萍.试论语文教学中作者和写作背景介绍环节的作用[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01):105-106.

柳良民,山西太谷县第二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知人论世罗素时代背景
罗素悖论
新时代背景下棊江区政协建设
语尽意不尽,意尽情不尽
知人吟咏悟人生
散文教学要做到“知人论世”
罗素的亲知理论解析
探索新时代背景下的交通运输管理模式
“非常害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