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陶渊明《饮酒》组诗探析

2018-08-24杨红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18年4期
关键词:组诗陶渊明饮酒

杨红

自古文人爱喝酒,陶渊明就是其中之一。他在《五柳先生传》中自叙说:“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这段话充分表现了诗人嗜酒如命,随意纵放的洒脱性情。他有许多饮酒趣话,“葛巾漉酒”成为后人常用的咏酒典故。重要的是,酒是他诗歌创作的主要题材,他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饮酒诗创作最多的的诗人之一。陶渊明现存作品142首,涉及酒的就有56篇,约占总数的40%。其中《饮酒》二十首就是陶渊明作品中占有重要位置的一组以“饮酒”命名的诗。

这组饮酒诗,虽都题为《饮酒》,但20篇中只有10首跟饮酒直接有关,那为什么把其他跟饮酒无关的诗也放在组诗里呢?大文豪苏东坡也曾经提过这样的疑问:“不知陶公方饮酒中,何缘记得此许多事?”这其中缘由,陶渊明从未明白地说过,但从序文和其中的少数几首诗里,我们可以窥见陶渊明写作这组诗的思想背景和真正动机。

其诗序说:“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焉复醉。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辞无诠次。聊命故人书之,以为欢笑尔。”其中的“偶有名酒”,这是非常重要的一句话,也透露了一个重要的信息。陶渊明喜欢喝酒,却没钱买酒,他的传记故事里有许多这方面的记载。他虽没钱买酒,但还是经常有酒喝的,这酒似乎大有来头了。与序文相互印证的还有组诗第九首和第十八首提到有人给他送酒的事,而这送酒的人都是有目的而来。一个劝他改变所选的道路,一个要他回答各种难题。由此可见,陶渊明喝着这些来头不小的酒时,他怎能不想到那些送酒人的忠告与要求呢?这就是为什么陶渊明这二十首诗题为“饮酒”,而实为探索思考人生的原因所在。难怪萧统在《陶渊明集序》中说:“有疑渊明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也。”

萧统的“寄酒为迹”一语道破了陶渊明诗酒中的深心,即借诗酒寄意造怀,抗衡浊世,求得自身人格的清高与自为。走进他的饮酒组诗,扑面而来的是他的慷慨不平之气,抑郁悲戚之风。这与我们所熟悉的他的田园诗简朴恬淡的田园生活和平淡自然的静穆之风是很不一样的。是什么造成这不一样的诗风呢?这就不得不谈到陶渊明的生平、家庭与他所处的时代对他的影响了。他的人生经历曲折坎坷,他出身于下等士族之家,曾祖陶侃曾经官至东晋的大司马,他的祖父做過太守,父亲早死,母亲是东晋名士孟嘉的女儿。虽然陶氏家族在他这代已经没落,但作为后世的陶渊明为有这样的祖先而骄傲,并渴望建立自己的功业。陶渊明的几次出仕就是为了实现建功立业的抱负。但是由于其性格刚直,不愿与当权者同流合污,短暂的几次出仕经历都不顺。同时,东晋末年,政局动荡,朝代更迭不断,陶渊明的理想抱负在动荡不安的年代基本无法实现,岁月流逝,功业无成,尽管他已经归隐了,但他的内心却常怀苦闷与矛盾。这就是他的这组诗里具有慷慨不平之气,抑郁悲戚之风的原因所在。苏轼曾对陶渊明的诗歌作出这样的评论:“陶渊明诗,人皆说平淡,据某看他自豪放,但豪放得不觉耳。”可见早在宋代,人们已看到了陶渊明诗歌豪放的一面了,甚至宋以后,更有人指出其“怒目金刚”的一面。

那么,这组具有“怒目金刚”抑郁悲戚之风的饮酒组诗到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思考?

这组诗写于公元417年,正是东晋政权极为动荡的年代,刘裕正在进一步加大代晋国自立的进程。陶渊明自公元405年归乡隐居,已经有十二年的时间,他远离了政治权力斗争的中心,过着相对平静的隐居生活。但在这国运维艰的特殊时刻,诗人回顾自己前半生的经历,展望未来的生活道路,难免有许多感慨。陶渊明是一位哲人和诗人,既有洞察世事的慧眼,儒家仁者爱人的情怀,还有一颗诗人的丰富敏感的心灵。他的切身经历以及普通民众在战乱中生灵涂炭,流离失所的悲剧让他受到深深的震撼,也引发了诗人对生与死、穷与达,衰与荣等人生问题的深刻思考。陶渊明饮酒诗的思想内容,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人生道路的抉择,第二部分是对人生哲学的思考。而这两部分有时又是交融在一起的。

第一,对人生道路的抉择。反复阅读《饮酒》二十首,不难发现陶渊明从我国封建社会的官场走向田园是被迫的。陶渊明的归隐,标志着他政治生涯的结束。从归隐田园到写组诗《饮酒》的十二年中,他所走的路无疑是艰难的。出仕与归隐的矛盾始终在诗人心灵深处猛烈碰击着。归隐后日趋困窘的生活,不被朋友甚至家人理解的困惑,不慕名利但看重身后名的思想也曾让他在田园中狐疑过,困惑过,但他最终经受住各种严峻的考验,坚持了自己“吾驾不可回”“终死归田里”信念。《饮酒》组诗第六首至第十八首,正展现了诗人归田后的矛盾与痛苦,抉择与信念。可以这样说,面对当权者及亲朋好友的劝说、诱惑,陶渊明写作《饮酒诗》二十首组诗的目的就是明确表明自己不再出仕的态度,以杜绝好心人的劝说与揣测。这一写作原因在《饮酒诗》之九中表现得很明确,诗云:

清晨闻叩门,倒裳往自开。问子为谁欤,田父有好怀。壶浆远见候,疑我与时乖。褴缕茅檐下,未足为高栖。一世皆尚同。愿君汩其泥。深感父老言,禀气寡所谐,纡辔诚可学。违己讵非迷.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饮酒诗》二十首之九)

第二,对人生哲学的思考。饮酒诗二十首之一、二、三、四、十五、十六等,对人们普遍关心的衰与荣、善恶有报、生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并做出了自己的结论。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陶渊明对传统的和主流的价值观念并非是肯定并盲从的,而是提出了自己的质疑与否定。陶渊明并非简单枯燥地直接展开他的人生哲理的思考与阐释,而是借助历史人物与历史典故将深刻、抽象的人生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直白如话,如:

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邵生瓜田中,宁似东陵时。寒暑有代谢,人道每如兹。达人解其会,逝将不复疑。忽与一觞酒,日夕欢相持。(《饮酒诗》二十首之一)

积善云有报,夷叔在西山。善恶苟不应,何事空立言。九十行带索,饥寒况当年。不赖固穷节。百世当谁传。(《饮酒诗》二十首之二)

《饮酒诗》第一首通过“衰”“荣”的相互交替,“寒”“暑”往来更换来揭示一个普遍的历史规律:任何事物都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在诗的一开始,诗人便发出“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寒暑有代谢,人道每如兹”的议论,指出世间的衰荣并无定数,然后他例举历史上邵平由富贵到贫穷的变迁,得出了衰与荣只是暂时的,不是恒久不变的结论,从而把抽象的人生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第二首则通过伯夷叔齐荣启期的际遇云人生的祸福报应也是无常的,诗人通过他们的遭遇委婉地批判了这个善恶不分的社会,并热情的肯定了他们能够甘于清贫,苦中作乐的原因是内心的坚守。这份强大的内心坚守,才是他们“百世当谁传”的原因。

在生死问题上,陶渊明受道家思想影响颇深。悦生而不恶死,主张及时地享受现世的欢乐,平静地对待死亡。陶渊明对当时普遍信奉的神仙、长生观念并不相信,他也不相信生死轮回的封建观念,认为人死后是没有感觉、认识的。《饮酒诗》第十九首诗人就写道“死去何所知,称心固为好。客养千金躯,临化消其宝。裸葬何必恶。人当解意表。”它表明了诗人对生死问题的独到看法。

《饮酒》组诗二十首展示诗人痛苦的思想历程,表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揭示诗人在出仕、归隐这个问题上内心的斗争历程,展示了他未能忘情于世事的人生态度。他巧妙地把对政治生活中的感慨、内心的矛盾与痛苦,以《饮酒》这一独特的方式曲折隐晦的表达了出来。

所以,我们在读陶渊明的《饮酒》诗时,不应该被诗人所笼罩的“面纱”而迷失,而是应该透过这层薄薄的面纱去研读诗句所包含的真正意蕴,用心去揣度诗人的真情实感,从中了解诗人思想感情、政治倾向、人文品格等,这正陶渊明《饮酒》诗的魅力所在。

饮酒诗不仅有丰富深厚的生活内容,更有深邃高远,耐人深思的理趣.这使他的饮酒诗对后代文人及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第一,陶淵明的饮酒精神。陶渊明的饮酒精神既指其远离官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在隐居生活中甘于贫贱,坚持操守的高远境界,也包括其热爱生活,努力在现实与理想之间保持心灵的平静与平衡,在平凡中发现美好的人生追求。正是由于陶渊明独特的饮酒精神,让饮酒诗具有非凡的艺术魅力。越来越多的文人喜欢朗诵陶渊明的诗文,欣赏他的高尚精神,对他的评价也越来越高。李白仰慕陶渊明的人品,欣赏他的诗作。李白醉后高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思想,和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是何其相似。在安史之乱之后,杜甫过着漂泊流离的生活,他把陶渊明视为知己,并写道:“宽心应是酒,谴兴莫过诗。此意陶潜解,吾生后汝期。”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晚年退隐生活中,宋代文学家苏东坡在谪居海南时期,都酷爱陶渊明,白居易效陶潜体诗十六首,苏东坡作和陶诗一百零九首。陶渊明已成为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一个归宿,许多士大夫在仕途上失意以后,或厌倦了官场的时候,往往回归到陶渊明,从他身上寻找新的人生价值,并借以慰藉自己。好饮的陶渊明已经成为困境中坚守原则的人生的象征,陶渊明饮酒精神作为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鼓舞着深处逆境的士子文人。自陶氏之后,饮酒诗创作蔚为大观,陶渊明酒精神也通过历代诗人的创作传承下来,并在文学史上散发出永恒的艺术光彩。

第二,陶渊明饮酒诗改变了玄言诗枯燥说理的弊端,将诗歌回归了抒情的传统,为古代诗歌的健康发展作出了无法替代的贡献。玄言诗是东晋的诗歌流派,约起于西晋之末而盛行于东晋,是一种以阐释老庄和佛教哲理为主要内容的诗歌。其特点是玄理入诗,以诗为老庄哲学的说教注解,严重脱离社会生活。故《诗品》评价玄言诗大多“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缺乏艺术形象及真挚感情,文学价值不高。陶渊明的出现,才使诗歌艺术的脉络重新接上,并且增加了许多充满生机的新元素。陶渊明以自己的创作对玄言诗进行了根本的改变和创新,回复了古典诗歌的抒情传统。陶渊明的饮酒诗与玄言诗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却是一种崭新的超越与再生。陶渊明不象玄言诗人那样直接在诗中铺陈玄理,而是从饮酒、田园耕读,亲朋往来的日常生活中感悟生活和宇宙哲理。陶诗中的说理之所以高妙,在于其形象生动性,饮酒诗的理是自然而然从诗句中流淌出来的。因此,陶渊明饮酒诗极易打动读者的心灵,引起不同时代、身处不同环境的人们的共鸣。饮酒诗因为具有了关于宇宙、人生的思考而呈现出深厚、高远的艺术风貌。

他的饮酒诗,不仅是对前代诗人的继承和发展,更对东晋以后文人饮酒诗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正是饮酒诗,得以让后人了解他、解读他、推崇他。在诗歌发展的过程中,饮酒诗一直是诗歌史上的一大题材,更是诗歌史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并会永久的矗立于民族文化之林。

参考文献:

[1]叶嘉莹.叶嘉莹说陶渊明饮酒及拟古诗.2007年2月中华书局.

[2]张虎昇.陶渊明人格与风格.2006年8月湖北人民出版社.

[3]游国恩.中国文学史.1963年7月人民文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组诗陶渊明饮酒
可见光(组诗)
滋养组诗
饭后闲笔组诗
苍凉组诗
陶渊明失败了
贫而无谄的陶渊明
中西方饮酒文化大对比
与猫狗共饮酒
不为五斗米折腰
陶渊明论“持之以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