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审美视角的高中语文课堂节奏管见

2018-08-24曹加明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18年5期
关键词:语言文字节奏建构

曹加明

审美视角的高中语文课堂不是固化、单向的“灌输场”,也不是加工千篇一律的零件的“流水线”,因此语文课堂必须摒弃所谓的高效率、快节奏,以“多”“快”“好”“省”地“超英赶美”式的急功近利的做法。高中语文课堂的审美节奏,应该着眼于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的提升,应该尊重教育学、心理学、语言习得的规律,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而不是任由单纯的“GDP至上”的思维作祟。

一、细涵泳,乐表达,追求节奏舒缓——“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要求

高中语文课堂首要追求的是“语言建构与运用”,这就要求课堂节奏不能过于急促。南宋思想家、教育家朱熹有言:“学者读书,须要敛身正坐,缓视微吟,虚心涵泳,切己省察。”如果课堂节奏过快,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印象都很粗浅,那么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何以可能?南宋思想家陆九渊也曾在《读书》一诗中写道:“读书切忌在匆忙,涵泳工夫兴味长。”语言文字的揣摩品味,需要细细“涵泳”,“匆忙”的阅读很难感悟到文字的“兴味”。朱熹、陆九渊等“资深读者”、“教育家”的提醒,我们不能视而不见、充耳不闻……

课堂节奏太快,师生,特别是学生在过于急功近利的快节奏中对语言文字走马观花,没有涵泳,没有体悟,文本的内容、情感之丰富将何从体会,语言形式之独特与精妙将何以感悟?没有涵泳体悟,没有对文本语言表达形式的揣摩和特定表达形式的表达效果的领会,学生的语言表达兴趣何以激发,语言表达的能力何以提升,语言表达运用的自觉意识何以养成?以“立德、立功、立言”享誉至今的曾国藩先生也曾说过:“涵泳者如春雨之润花,如清渠之溉稻……”在舒缓的课堂节奏中追求“春雨之润花”“清渠之溉稻”般的“涵泳”和浸润,多么让人憧憬,“春雨之润花”“清渠之溉稻”般的节奏又是多么值得语文人深思和掌控调节!

语文教师引领学生在较为舒缓的课堂节奏里徜徉浸润于语言文字之中,仔细的咂摸琢磨语言文字,领会语言文字的内涵意蕴,揣摩语言形式的妙处,激发学生“建构”自己的语言天地的兴趣,在舒缓的课堂节奏中充分地涵泳体悟,提高语言感悟力;激起学生的表达愿望,在扎实的语言活动中历练学生的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建构起自己的语言“大厦”……因此,对于文本语言,细涵泳,乐表达,保持课堂节奏的舒緩,乃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之“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应然要求;同时,先涵泳体味,然后勇于表达、乐于表达,这也是符合心理学的学习认知规律的。

二、巧点拨,促发散,保持节奏明快——“思维发展与提升”的需要

高中语文教学追求的不是对学生的“任性”“灌输”,而是在语言品味基础上的点拨和唤醒。进而促发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因而课堂教学的节奏应该是简洁明快的,而不是繁琐滞重的。何以实现简洁明快的理想节奏呢?这无疑需要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巧点拨,促发散。

语文教师要牢记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的提醒——“教育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那么,在何时何处“唤醒和鼓舞”呢?先贤孔子告诉我们——“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即在学生“愤”“悱”之时启发引导,加以点拨。因而,我们的语文课堂就应该留出相当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思考领悟,自觉主动地去“愤”“悱”,这就要求教学节奏不可过于繁琐滞涩,从而避免因为节奏繁琐而挤压了学生在课堂上“愤”“悱”的时空,更可以避免因为节奏滞涩而挫伤学生的“愤”“悱”的热情和兴趣。

于是,在教学设计上追求简洁,在教学环节上突出重点,在教学理念上看重引导,在课堂教学中巧加点拨,促进思维发展,从而保持节奏明快,就很有必要。课堂不是“满堂灌”的作坊,而是释疑解惑的场所,高中语文课堂,教师应该重视点拨、引导,促发学生的思维在质疑、想象、类比、综合等多维度的发展与提升,让学生在明快的节奏中逐步学会质疑,善于联想,类比拓展,归纳综合,多维发散……

高中语文课堂,巧于点拨,促进发散,从而保持课堂节奏的简洁明快,这是“思维发展与提升”的需要,是实现教学从灌输到唤醒的“涅槃”的需要,是教育学规律的要求。

三、慢欣赏,善品味,追求节奏沉稳——“审美鉴赏与创造”的基础

高中语文课堂不能简单定位为战术的“题海”,而应该是“语言建构与运用”的“策源地”之一,是促进“思维发展与提升”的“杠杆”之一,还应该是“审美鉴赏与创造”的“主战场”之一。语言文字所凝结成的文本世界是一个美的世界,语文教师应该带领高中学生去领略语言文字中的感性的形象美、意境美、情感美,感悟文本形式背后的理性的逻辑美、境界美、人格美;学会鉴赏文字之美、文本世界中的自然之美和人情人性之美,进而创造属于自己的美的文字世界和美的精神世界,从而在语文课堂上实现真正的审美提升——鉴赏美,创造美,甚至最终成为美……

那么,何以实现“审美鉴赏与创造”的“高端”追求呢?这样的追求需要什么样的课堂节奏的支持呢?以何方式达成这样的课堂节奏呢?对此,语文人不能不深思之。要想创造美,甚至最终成为美,哪怕只是欣赏美,首先必须慢慢品读欣赏,因为语言文字所营建的文本世界,首先是一个静态的世界,而不是如电影般的动感世界,需要静下心来,细细琢磨,才有可能走进语言文字之门;文本的世界,也不是单纯地如雕塑一般的立体空间的世界,而是时而平面时而立体、时而空间时而时间的,需要读者用心捕捉、补充建构的时隐时现的独特的美的“存在”,需要师生漫步观赏,倾心品味,追求课堂节奏的沉稳,方可窥得语言文字之美的“一二”。

而且,语文的独特性还在于,在课堂上需要师生漫步欣赏、揣摩品味的,不止有语言文字的内容之美、情感意蕴之美,还有语言文字的形式之美,这就要求师生要有足够的耐心放慢欣赏的节奏,即放慢课堂节奏,细心琢磨品味,因为“行色匆匆”“走马观花”必将虽然路过却极易错过文本的内涵美和形式美;因为高中语文审美维度的追求不止在于“欣赏”美,还在于“创造”美,这就尤其需要语文课堂放慢节奏,在发现语言文字美本身的同时,去发掘其“何以美”,方有可能学会去“创造”美,书写美,因此,边欣赏边领悟的沉稳的课堂节奏就成为“审美鉴赏与创造”的基础要求。

四、重理解,深融通,保持节奏悠长——“文化传承与理解”的必须

对于高中语文而言,“文化传承与理解”是当仁不让的。无论是儒、道、释等传统文化,还是自由、平等、民主等近现代文化,都是久经淘洗的人类文明,其中蕴含着相当的智慧、理性之光,毋庸置疑,是值得我们“传承与理解”的;然而这些文化不是口号式地悬浮于语文文本的表层的,而是沉潜于语言文字的深处,需要耐心品读体味,需要不疾不徐、保持适当的课堂节奏,师生才能真正理解文化,体悟到语言文字中的文化精髓,方有可能成为文化的自觉传承者……

表面滑行的文本阅读教学,不能够进入到文本的内核,自然无法深切地感知理解文化;没有对蕴含于语言文字之中的文化的感知理解,“传承”文化自然也就成了一句空话。因此,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要重理解,深融通,并在此基础上保持节奏悠长——“细水长流”,因为文化的“理解”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即可见效的,文化的浸润和熏陶是需要长期濡染的。语文教师要有长远意识,作长远打算——每一节课要保持舒缓,让蕴含于语言文字的文化“润物细无声”;从一个教学时段来看,又能够保持这个时段教学节奏的悠长——因为作为高中语文核心素养重要维度的“文化传承与理解”绝不是靠一两节课就能迅速奏效的,需要一节课一节课扎扎实实的对文化的体悟。

具体到每一节课,需要师生重视语言品味基础上的理解,因为没有真正的理解,师生对“文化”就会处于或深或浅的“隔膜”中,就容易粗浅、片面地理解“文化”,甚至会“误解”“文化”,同时,从青少年身心发展和文化认知的规律来看,唯有真正理解,方可切实传承文化;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要切实发挥自身在语文课堂的引领作用,在语言的品味中领着学生去融会贯通,让学生真正理解“文化”,热爱“文化”,这才是符合青少年身心成长规律的,如此,庶几有可能实现“文化传承与理解”的追求。重理解,深融通,保持课堂节奏的悠长是“文化传承与理解”的要求。

着眼于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的提升,细涵泳,乐表达,追求节奏舒缓;巧点拨,促发散,保持节奏明快;慢欣赏,善品味,追求节奏沉稳;重理解,深融通,保持节奏悠长;课堂节奏庶几可以真正摆脱“GDP至上”的、一味求快的思维“桎梏”,实现舒缓、明快、沉稳、悠长的审美追求。

猜你喜欢

语言文字节奏建构
多元建构,让研究深度发生
关于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
节奏学习也可以变得很有趣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节奏
芜湖市芜湖县召开语言文字工作会议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轻快漫舞
建构游戏玩不够
视唱练耳教学中节奏训练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