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区中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文学类课文之策略

2018-08-24刘小献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18年2期
关键词:文学类教授文本

刘小献

在山区中学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对文学类文本学习缺乏主动学习的积极性。究其原因是文学类文本中散文类的文章较难把握其思想,小说类的篇幅较长,一般为中长篇小说中的节选,对于阅读量相对较少的山区中学的学生来说,文学类文本的学习,容易产生“怕读,读不懂”的畏惧心理,导致语文课堂教学收益甚微。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一个教师都希望在自己的课堂上使学生感兴趣”。如何能够让学生真正的对文学类文本课堂学习产生兴趣,教师就得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一定的教学策略,让学生能主动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让学生好学,乐学!

一、开课策略

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该抓住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吸引住”。课堂教学设计一个好的开头,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如何导入课堂学习却是一项需要经过精心设计的教学艺术,可以有以下策略:

1.故事导入。利用学生喜欢听故事的心理,在学习文学类文本的时,可以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授《边城》,可以这样导入:有这样的一个人,出生在没落官僚家庭,少年顽劣,不到14岁就去当兵,20岁时由于厌倦了“半匪半军”的生活,只身来到北京,想考大学;但只有小学文化的他考大学失败了,就到北京大学“蹭课”,一边苦读一边写作。1924年,发表第一篇小说,到了1948年,出版一共70多本著作,是中国最多产的作家。只有小学文凭的他,却先后在武汉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任教。曾两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这个人是谁?沈从文。以这样的故事导入,学生学习这篇文章的兴趣明显提升了。

2.悬念导入。悬念往往能引起人们探究的好奇心,在学习文学类文本阅读时,如果在课堂一开始就设置悬念,就能引发学生学习文本的好奇心,带着悬念阅读文本,并试图在文本中找出相关的内容去解决悬念,课堂教学就达到了应有的效果。例如在教学《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时,这样设置悬念:林冲作为八十万禁军的枪棒教头,娶了漂亮的妻子,“高富帅”配“白富美”,可谓事业和家庭都很美满,为什么要上梁山,落草为寇呢?以这样的问题作为学生的学习悬念,能有效激发学生阅读并探究这篇文本的兴趣,并在阅读过程中思考这些疑问,并试图解决这些问题。

3.美图导入。美麗的图片,往往能吸引众人的眼球,给人一种视觉美的享受。在学习散文时,我们不妨结合文本的相关内容,以美图导入,给学生视觉上的盛宴,达到引起学生学习文本的兴趣。例如在教授《荷塘月色》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荷花的美图,让学生从不同角度领略荷花的美韵;让学生思考:如果让你来写荷花的美,你会怎么写?从什么角度把荷花的美写出来?然后引入《荷塘月色》的学习,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4.视频导入。教学中,教师播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以视觉冲击,引起学生兴趣。使学生能从中得到一种体验。例如在教授《林黛玉进贾府》时,可以在课堂上先播放“王熙凤出场”的视频片段,让学生思考凤姐的出场与贾府里的其它人物的出场有什么不同?体现了王熙凤在贾府中怎样的地位和性格特点。以此来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5.情景导入。情景导入缩短了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距离,形成了最佳学习状态。例如在教授《小狗包弟》时,创设情景导入:巴金先生的一生起起落落,他的一生,映照着一代五四知识分子坎坷而不平凡的命运。当文学面对现实的冷漠时,我们多么需要有巴金先生这样直面现实的勇气,多么需要他那样振聋发聩的呐喊,多么需要他来扫除我们心灵的垃圾,净化我们的灵魂。今天就让我们来一起学习他的名作《小狗包弟》,感受巴金与一条叫包弟的狗之间的不解之缘。以这样情景语言,诱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与巴金产生情感共鸣,从而激发主动学习课文的热情。

精心地设计课文的导入,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确实能收到良好的效果。然而语文课篇目繁多,语文知识纷繁庞杂,课堂上学生的注意力保持有一定的限度,因此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创新。我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保持学生课上学习的兴趣。

二、课上策略

1.善为学生释疑。在教授文学类文本前,让学生在预习课文的基础上写“初读印象”。然后提出疑问,教师在教授时,先让学生回答,教师进行点拨。这样学生带着疑问,并期待解决问题的心理来上课,课堂氛围就会十分的活跃。例如教授《边城》,学生预习后,有些同学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例如:①翠翠为什么会有“假若爷爷死了呢?”这样的想法?②第五节的第8段中“勾起甜而美的回忆”,勾起了什么回忆?在讲授时一一为学生释疑,学生提出的疑问既得到了回应,又有学会“提出问题”的成就感。

2.分角色朗读。提升阅读教学的效果,分角色朗读是语文课堂教学尤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分角色朗读应在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指导学生重点体会人物角色的内心活动和思想感情,挖掘人物角色的个性。通过分角色朗读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授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时,在整体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分角色去朗读文中别里科夫与柯瓦连科的“吵架事件”这部分的内容,揣摩人物的性格特点,并感受人物的语言特点,从而很好的把握文章的主题,形成一种良好的朗读氛围,以便学生全身心主动地投入到课堂的学习中来。

3.鼓励学生“说”。要让学生自觉地“说”,不采取一定的教学手段是难以达到自觉的。因此,在课堂上,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举手发言。一开始,用随机报号数的方式让学生起来回答问题,并鼓励学生,回答错了不要紧,站起来回答问题已是有勇气的一种表现。通过回答问题暴露自己存在的问题,思考加以改正,这样的学习才有进步。学生扫除了心理障碍后,便加大难度,提高要求,由学生即兴发表观点、看法。久而久之养成了习惯,学生能自觉地、坦然地起来回答问题。教学中重视鼓励学生“说”,把学生的积极性、自觉性、主动性调动了起来,这对提高课堂效率有很大作用。

4.引入写作背景。在教授《装在套子里的人》时,通过对文本的理解与分析,学生还是很难明白:“别里科夫作为一个中学教师,整天战战兢兢,他怕的是什么呢?他为什么能辖制全城十五年呢?”在这个时候,教师适当的补充这篇小说的写作背景:“这篇小说反映了19世纪末沙皇俄国的黑暗现实。……必须禁止那种人人饶舌的不可名状的街头巷议,以期尽量减少流言蜚语……”(转引自《契诃夫传》)学生在了解这些写作背景后,才能很好地理解课文中别里科夫的种种怪异的行为,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文本的兴趣。

5.饱含情感的示范朗读与讲述。课堂上,教师应注重语言表达艺术。语言生动、形象、富于情感,往往能感染学生。例如在教授《故都的秋》时,教师饱含深情地朗读了课文中的几个片断,学生们被教师的情绪感染着,很快投入到学习中,很好地掌握了课文的情感。然后用生动的语言向学生进行了讲述,从而调动了他们主动学习文本的兴趣。教学中用浓厚的富于情感的语言组织教学,对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同样有效。

三、课尾策略

课尾总结处巧设教学策略,是学习活动的拓展和延伸,能延续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能起到阅读教学的画龙点睛之效。精妙的课尾结束语恰如优美的乐曲尾声,曲虽终,却余音绕梁、意犹未尽。

1.设置悬念结尾。课尾总结处巧设悬念,往往能极大地延续学生的阅读热情,让阅读教学锦上添花。例如在教授《边城》时,节选章节的主要内容是:边城筹备龙舟赛——翠翠巧遇二老——翠翠巧遇大老——迎婚送亲撩拨情思。节选部分没有交待人物的开端与结局,因此在学完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结尾:翠翠和爷爷相依为命,那翠翠的父母去哪了?最后翠翠与天保、傩送兄弟的感情是如何发展了?引导学生对原著进行阅读,既为学生的学习制造了新的悬念,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延续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2.续写文章结尾。在教授《边城》时,让学生了解了文本的主要内容,并重点品味了节选的“风景美、风俗美、人性美、语言美”。在本文的結尾写道:他“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这个结尾多少让人感觉有点淡淡的哀伤,到此教师可以这样设计教学结尾:如果傩送一直没有回到茶峒来,翠翠的一生将会怎样度过?请你为翠翠设计一个命运结局。让学生续写名家名篇结尾,与名家比较谁写得好,这样的方式很有趣,学生主动探讨人物命运结局的兴趣就更浓厚了。

3.比较阅读结尾。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采用比较阅读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我们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把有不同比较点的课文加以比较,分析这些作品在内容或形式上的异同点。例如在教授完《边城》时,这样设计结尾:让学生课外阅读汪曾祺先生的《受诫》,比较两篇小说里的人物形象——翠翠和小英子性格的异同点。通过对比的方法启发学生,让学生觉得有趣而主动学习。

4.仿写结尾。读文章除要细细品读外,还要读出自己的感受,也就是要联系自己的生活,由作者的文章想到自己的生活,甚至写自己的生活。例如在教授《故都的秋》后,让学生仿写。从不同角度写写自己感受到的秋天,试着融进自己的感情。仿写精彩的句子,如:

故都的秋,在秋槐的每一朵落蕊里;

故都的秋,在秋雨的每一个雨点中。

这样既学课文,又学写作,学生主动学习文本的兴趣就可以大大增加。

5.激情的诵读结尾。苏轼曾说过“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就是吟诵的精妙呈现。诵读就是要学生放声朗读,读得正确、流畅,在抑扬顿挫中将语言形象化,将情感美化、深化。让学生沉浸其中,读出文章的味道来并有所“得”。例如在教授《荷塘月色》时,让学生朗读第四自然段:“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其中“曲曲折折”“田田”……,这些叠词运用很准确到位,使音节舒展悠扬,富有节奏感,给人以听觉上的美感。让学生朗读用柔和的语调来读,轻柔的语调与轻柔的情景相符,能渲染出一种雅而不俗的语言氛围。用这样的声情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散文语言的优美,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诚然,无论课前、课中、课尾,启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方法策略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我们潜心寻找好阅读教学的切入点,善于设计教学,学生主动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定会大大增强。

参考文献:

[1]魅力课堂高效与有趣的教学.赵希斌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

[2]阅读教学设计的要诀——王荣生给语文教师的建议.王荣生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7年。

[3]语文课堂寻真——从原点走向共生.黄厚江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

猜你喜欢

文学类教授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读练结合,读写交织,读悟贯通
年度图书
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意会”和“言传”
新课改后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
开心格格
恐怖的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