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让高中语文教学充满活力与魅力

2018-08-24朱寿芬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8年3期
关键词:魅力活力高中语文

语文学科具有人物美、意境美、形象美和情感美等方面的基本特征。就高中语文而言,基础教材中编入的许多作品更是文质兼美、丰富多彩,融知识性与思想性、智慧性与情感性、实践性与创造性等于一体,既是引领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必需品”,又是促进他们全面发展的“营养品”。然而,由于应试教学及其惯性力量等因素的影响,高中语文教学正失去应有的活力和魅力。如何切实显现高中语文教学的活力和魅力呢?笔者结合自身体验与思考,从语文综合实践的角度,试对此作出一些抛砖引玉之论。

一、善于在开放性课堂中显现语文教学的活力与魅力

1.举行知识沙龙竞赛,不断放大以赛促学效应。“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积极开展语文知识沙龙赛,既可不断加深对课本的理解,又能有利于对相关知识的积累。以《琵琶行(并序)》为例。笔者课前让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在课堂教学中,让他们通过“小组讨论+集体交流”等形式,围绕本课内容和特点进行探究与共享,切实感悟“语文文学与音乐艺术的和谐结合”,深入体会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博大精深;并在课后写下实践活动的过程和个性化的感悟。

2.举行课本内容编演,不断培养创新表现能力。高中生已具有相应的创新意识和较强的表现能力。他们虽然对戏剧不感冒,如果让他们去创编教材并扮演课文角色,势必会引发较大的参与热情。对于故事性、趣味性和操作性较强的课文,如《鸿门宴》《祝福》《窦娥冤》等作品,教师可让学生以课本剧的形式,积极开展自我改编、自制道具、自我表演、自行评价等活动。不仅有利于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而且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3.举行演讲辩论活动,不断培养情感思辨能力。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许多人物形象、阶级理论和时代观点与现代思潮有一定的差异性。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深入历史、体悟时代,可组织学生开展主题演讲或专题辩讨等活动。如:对《林黛玉进贾府》中的众钗人物解读,对《游褒禅山记》中作者心灵情感的触摸等。让学生在文学辩论会中更好地走入文本、走进作者,丰富自己的语文思想情感。

二、善于在拓展性延伸中显现语文教学的活力与魅力

国家基础教育改革提出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一崭新的艺术实践课题。以大力开发与充分利用“课外资源”为主要形式的拓展性教学活动,掀起了阵阵热潮,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组织并引领学生,根据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积极开展丰富多元的课堂延伸和课外拓展语文实践活动,以有效实现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的相互渗透、有机结合、和谐相长,为深化语文学习情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源源不断地注入活力元素。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例。教学结束前后,可组织学生联系《红楼梦》剧情,把林黛玉等大观园人物放到一个整体大环境中进行认知与分析,以更好地透析以“大观园”为缩影的封建制度本质。再如《祝福》,可向学生提出“如果首任丈夫和儿子不死,祥林嫂能否过上幸福祥和的生活呢?”引领他们深入地进行阅读与思考、感悟与体验。还可让学生通过网络搜寻、调查考察、走访等途径和方式,积极开展“走向社会、拥抱自然”等實践活动,不断拓展他们的视野,增强他们的学习厚度。

三、善于在个性化性发展中显现语文教学的活力与魅力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它的“工具性”主要体现在“是最主要的交际工具”和“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工具学科”两个方面,“人文性”则集中地体现在“体验情感”和“健全人格”方面。作为母语学科和最基础应用学科,只有凸显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教育功能,才能更好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全面分析教材内容、有效把握内在联系的基础上,合理利用并优化整合教材,把“情感体验”作为贯穿其中的教学主题,以切实有效地健全学生人格。如,以第3单元内容为支撑,并且拓展阅读朱自清的《背影》、黄飞的《甜甜的泥土》、邹韬奋的《我的母亲》、川端康成《父母的心》等作品,开展“体味至爱亲情、传承民族传统”的主题实践活动。既有效地弥补了学生时代特质的不足,又在“真情体验”中促进其人格健全。

语文综合实践跨越了课堂教学和书本知识的局限性,既为学生开辟了自主灵动的学习时空,又为他们提供了实践创新和综合发展的精神田园,让语文课程及其教学活动充满活力、绽放魅力。

朱寿芬,山东青岛市西海岸新区致远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魅力活力高中语文
独特魅力——MINI JOHN COOPER WORKS CLUBMAN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活力
《东方欲晓》的魅力
改制增添活力
收回编制 激发活力
被注入东方魅力的配饰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铜都一号”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