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的教学现状及改进策略
2018-08-24蔡宝拴
高中语文人教版在开篇前言《致同学们》中说:“你们主动选择与确定学习内容的机会多了”,这一点不僅体现在教科书被分为必修与选修两大部分,也体现在众多创新单元式学习方法上。比如“必修”内容中出现了“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和“名著导读”四种更加个性化的教学内容。不过也正如俗语“世上没有完美的事物”一样,高中语文人教版诚然较过去的教材有了巨大的进步,但也依然存在着有待进一步完善的空间。
一、高中语文人教版的教学现状
一是数量依然匮乏,类型与内容受限较多。语言学习与其他专业教学存在的明显差异,差异之一就是其对数量的依赖性较大,无论阅读还是写作,没有足够数量和时间的积淀几乎无法成就一定的语言交流与表达。可以说从量变到质变是提升语文学习能力不能绕过的关口之一。然而,时下人教版的高中语文在必修基础上虽然为学生指出了一些选修内容,但数量实在匮乏,且类型与内容的限制不少,大多集中在古典、传统的名家、名篇。涉及到近现代的文学作品则较少,更不用提当代作家作品。这种有限的“阅读鉴赏”其实并不能对学生实现足够充分的渗透式教育,也就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应试教育产生的负面影响。
二是教学对学生学习能力的促进有所不足。这其实是基于数量不足而产生的连带后果。由于对课堂上短短数十分钟教学的过度依赖,课后阅读与写作的匮乏导致学生难以迅速建立起最适应个体特点的语文学习模式,无法摸索出切实有效的个性化语文学习规律。导致课堂教学对学生课后语言学习的持续影响后劲不足,既不能激发出学生充分的学习兴趣,也不能有限提高学生的语言交流和表达能力。
二、高中语文人教版的改进策略
第一,要扩大阅读和写作的数量,实现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只需参照国外中小学语言教学的特点就不难发现国内高中语文教学的差距。尤其是以欧美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中,母语教学常常不会像国内一般布置每天必须完成的家庭作业,然而教师会要求至少二十页的每日阅读量,其中既有泛读又有精读。而临近周末时,教师则会针对学生一周阅读的累积情况布置对应的阅读写作报告主题或类型,要求学生完成类似于高校论文的阅读报告或读后感。这种教学形式使阅读与写作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实现了以写促读、以读促写的双重进步。高中语文人教版可以尝试在现有的选修内容基础上增加更多的辅助阅读书目,不必局限在经典名著的狭小范围内,而是应当充分扩大到近现代、当代作家的作品。如莫言、余华、王小波、陈忠实、迟子建等等。同时应当采取自然选择阅读书目,并写出读书报告,引导学生多读多写,不断体验阅读加写作的语言学习感受并尝试找寻出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第二,要更加侧重于现实主义的阅读与写作。或许是考虑到古典、传统经典名著在文学性、知识性上的相对完善,且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白璧无瑕的学习对象,高中语文人教版中的教学内容与当代中国社会现实间存在着一定的距离,并不能通过文学作品展示社会发展变化的时代特征。高中语文人教版在当下与未来一个相当长时期内保有足够的创新意识和活跃度,紧密联系时代与社会、行业发展的客观变化,不断发现并找寻更加符合素质教育切实需要的教学特点与规律。然而,近年来的高考写作却不断选择与时事关联密切的形式与题目,几乎与日常教学形成了悖论。就拿刚刚结束不久的2017年高考来说,某省全国通用卷的高考题目有两个选择,《我看高考》与《我的高考》。当记者前往考场采访考生和家长时,不少家长都激动地表示,由于恰逢高考四十周年,本地的《**都市报》提前若干周就在其《特刊》上刊登了包括知名导演、作家、学者、演员等在内的名人谈“我的高考”采访录,而学生也养成了每日读报的习惯,于是给临场发挥提供了不少帮助。一些考生甚至表示“幸亏读了报纸上的‘我的高考,否则在那么紧张的场合下还真不知如何下笔,实在是万幸!”
由此可见,更加侧重于现实主义的阅读与写作是改进高中语文人教版的又一策略。包括报纸在内,各大主流媒体的新闻报道、评论员文章、社论等都应当择其适宜部分纳入到学生日常阅读和写作的范畴内。即便是互联网,也有不少可供选择的题材与内容。教师应当更加不拘一格,从中挑选最能体现时代潮流变化与社会发展方向的焦点与热点内容提供给学生,让语文教学与客观现实间产生更为直接的联系。
当下的高中语文人教版虽然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和突破,但依然存在着可供改进的空间。因此完善教材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个体培养起更加符合现实需要的良好学习习惯,还可以促使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蔡宝拴,甘肃礼县实验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