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的技巧和方法

2018-08-24张继富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8年3期
关键词:妙语思乡抒情

古诗词赏析历来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我在教学中探析出鉴赏的技巧和方法,即赏“情”,赏“技”,赏“妙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赏“情”

“诗言志”“诗缘情”“诗歌合为事而作”,诗人写诗,往往是有感而发,感于外而发于心,发于心者即为“情”。通读全诗,初步把握诗人所要抒发的感情,这是赏析的第一步。

1.指导学生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遭遇经历、个性特征等。如李白傲视权贵的个性,渴望施展才华而郁郁不得志;杜甫的穷困潦倒,乱世流离的不幸及忧国忧国的情杯;刘禹锡、苏轼屡遭贬官的经历;岑参、范仲淹边塞军旅生涯;李煜由帝王沦为阶下囚的遭遇。

2.通过标题来确定。有些标题即指明了诗的主题,如标题中出现“送”,表明是送别诗,往往是表达真挚友情的;出现“塞上塞下”,表明是边塞诗,往往表现的是戍边将士们的爱国思乡之情;出现“秋”,则往往是悲秋之作,抒发的常常是思乡怀人之情。

3.通过意象来确定。意象往往具有象征意义,如“胡马”“单于”“楼兰”象征入侵的敌人;“柳”与送别有关,古人有折柳而别的习俗;“雁”“月亮”借以抒发思乡怀人之情;“花落”“花残”令人伤感;“杜鹃”“子规”,叫声哀婉,令人凄凉哀伤;“菊花”“梅花”象征是坚强、高洁。

以上几种方法初步把握诗的主旨,这仅是“点”,要想真正具备这种把握能力,由点到面,还需指导学生大量阅读课外古诗词。

二、赏“技”

“技”指表达技巧,主要指抒情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三个方面,这是教学中的重点难点。

1.抒情方式。抒情是诗的灵魂。教者在教学中应明确诗人常用的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叙事、写景、议论等,这有助于学生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具体为:①直抒式,直抒胸臆。如《关睢》《蒹葭》,爱慕之情流露大胆、直接、强烈而真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断肠人在天涯”等都直接抒发了思乡之情。②叙事式,即通过叙事来抒情,如《木兰诗》《观刈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③写景式,这是最主要的抒情之式。情景相生,写景就是为抒情服务的。④议论式,即通过评论来抒情。如“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等。

2.修辞方法。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双关等。笔者在分析时常提问:为什么要用?用与不用,有什么不同?启发学生理解修辞方法运用的作用。《雁门太守行》首句中“黑云”“金鳞”的比喻,写出敌重兵压境及守城将士们严阵以待的情形。《观刈麦》中农民辛勤劳苦与自己不劳而获的对比,表现白居易作为封建官吏关心民生疾苦的可贵。《凉州词》中的“春风”,《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的“风吹雨”都是双关词,要分析其深刻含义则要指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及比喻等修辞手法。

3.表现手法。诗人常用烘托渲染、典故、借古讽今、虚实相对等表现手法来增强诗词的表现力,以利于自己情感的表达。如《泊秦淮》首句以“烟、水、月、沙”四种景物烘托出凄迷冷寂的气氛,暗示唐王朝国运衰微,隐含对国事的担忧,与下文沉湎声色享乐的达官贵人形成对比。《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冯唐”典故的运用,表现苏轼渴望重新得到朝廷重用,为国效力的强烈愿望。《观沦海》中曹操先写眼前大海生机勃勃的实景,后写想象之景,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博大气象,借以抒写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和宽阔胸襟。

三、赏“妙语”

妙语指精妙的词语,学会赏析凝练精准的词语,这是古诗词赏析的较高境界,也是具备鉴赏能力的体现。

词语的理解赏析,主要是分析其含义和表达作用,体会其妙处。笔者在教学中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来指导赏析:一是换字法。李白《塞下曲》“宵眠抱玉鞍”中的“抱”能否换成“枕”?“抱”更见军中生活之紧张,将士们只能抱鞍打盹,一有警情,“抱鞍”者即能翻身上马,奋勇出击。故“抱”更合军中习惯,较“枕”准确。二是填空法。笔者曾让学生做过这样一道题:在“轻风( )细柳”的空格内填上一个动词,备选动词有“吹、摇、扶、舞”,结果绝大多数学生选择了“扶”,并且能说出“扶”字的妙处。三是情境分析法。“黄沙百战穿金甲”,“穿”写出环境恶劣,战事频繁,突出表现戍边将士比钢铁还顽强的意志和杀敌报国的坚强信念。

古诗词鉴赏能力的提高绝非朝夕之功,必须在加强积累的基础上,反复涵咏、咀嚼体味、品味语言、分析形象,把握主题,才会有较大的收获。

张继富,云南新平县第二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妙语思乡抒情
春 日
会抒情的灰绿
每一片雪花都飘着思乡情
有种相思叫思乡
简论抒情体
微言妙语
人生妙语
优质课竞赛后的三则评课妙语
『双阳』抒情十八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