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材“阅读方法”的比较研究

2018-08-24邹玉霞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18年4期
关键词:部编本阅读方法习题

邹玉霞

课程标准对教材的编写如同一面旗帜,有着导向作用。教材与课标相互联系吸引着人们的思考与实践,部编本的编撰历时四年于2016年秋季投入使用,全国将有数百万初中生使用部编本。新教材伴随着深入基础教育改革应运而生,给我们的初中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由于投入使用时间较短,这一輪的初中老师对部编本的了解不及人教版深入透彻,对部编本单元的组织结构(阅读体系、选文、助学系统、语文知识)、教材的体系结构(阅读、写作、综合性学习、口语实践、名著导读、其他)以及教学方式等,都是教师面临的急需探究的问题。

部编本教材的探究有必要性和紧迫性。笔者试从“阅读方法”入手,探求部编本的创新之处,并从实践方面对阅读方法提出思考。

一、多版教材阅读方法的比较

(一)阅读方法的种类比较

《语文课程与语文教材》指出:“一本教材放在前面,老师指点朗读该怎么读,默读该怎么默读,精读该怎么精读,速度该怎么速读,学生按老师的指点去朗读、默读、精读、速读。”(顾黄初、顾振彪:《语文课程与语文教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阅读方法是多样的,通过统计和比较分析,得出以下数据。

由上表可知,三版七上教材朗读占据绝大部分比例,2007年版涉及的阅读方法中除了朗读,就是阅读。2013年版阅读方法很多,默读、熟读、阅读、诵读、细读、朗读,以默读为要求的篇目增加,部编本则是以朗读和默读占据了绝大部分,其他阅读方法种类较少且篇目较少。

不同版本的区别之一在于选文的不同,经统计,三版教材保留了相同的五篇文章,分别是朱自清散文《春》,老舍先生的散文《济南的冬天》、文言文《论语》(题目由2007版《〈论语〉十则》改为2013年版和2016年版的《〈论语〉十二章》),安徒生童话《皇帝的新装》,莫顿·亨特的叙事作品《走一步,再走一步》,以及《诗歌四首》,有三首诗歌在改版中保留,分别是《观沧海》《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

从上表中可得知,《春》由最开始的“抑扬顿挫”“有感情”到2013年版的“把握感情基调”“读准语气”,到2016年版的标重音和停连。《济南的冬天》在人教版都没有关于朗读的课后习题,部编本继续标注重音和停连。《论语》则是没有任何朗读的习题设计,《皇帝的新装》由2007年版的“阅读文章”到2013年版、2016年版“快速阅读”,《走一步,再走一步》由“朗读”变为“默读”到部编本的不设置问题;诗歌则是由最开始没有阅读方法的要求到“朗读、背诵”到部编本的“反复朗读”。

(三)单元导读阅读方法提示语的比较

2007年版七上对于阅读不分层级,朗读方法笼统,如第一单元的单元目标提到:“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第二单元提出“还要练习朗读技巧”,提示了朗读技巧,但并未明确地为学生、老师指出技巧如何操作,第三单元是“反复朗读”。第四单元要求“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第五单元“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第六单元“学习朗读和默读,比较长的文章,可以先默读,再朗读,默读在于快速了解内容,朗读要读准语气。”

2013年版的七上,第一单元要求“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第二单元要求“默读的方式,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读,一气呵成地贯通全文。”但三单元是品读优美诗文,全身心投入,反复诵读。第四单元学习默读,“眼到、手到、心到,”注重圈点勾画。五单元是“默读加摘录”,第六单元是“快速阅读”,“力争每分钟不少于500字。阅读时,尽量扩大一次性进入视野的文字数量。”

部编本的第一单元要求“朗读课文,想象场景;把握好重音和停连;感受汉语声韵之美”。第二单元继续重视朗读,要求“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注意语气、节奏的变化”。第三至第五单元都学习默读,“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读,一气呵成”“勾画,标注”“勾画重要语句或段落,做摘录”,第六单元学习快速阅读,“力求每分钟不少于400字”“寻找关键词语”。

二、部编本阅读方法的优势

阅读方法很重要,除了要达到全面——多元性,具体——操作性,可观察,可测量、恰当——适度性,让学生能“跳一跳能摘到桃子”。与此同时,还需要符合“促进学生的发展的目的,让学生有所进步”;拒绝“一刀切”。通过比较研究得出部编本提及的阅读方法有以下优点。

(一)阅读方法呈现专业术语,更具理论性

加涅的理论智力技能层次中指出:“智力技能是指学习者通过学习获得了使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即运用符号办事的能力。”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是理解和运用概念与规则的能力,“由低级到高级分为四个亚类——辨别、概念、规则、高级规则。”

抑扬顿挫是公认较好的、表达感情的朗读方式,但是如何抑扬顿挫,概念却很模糊。2013年版采用例子示范来进行引导,“加重语气来表达期盼”,示例让学生更清楚,操作更明白,但还是处于一种捉摸不定的语感状态。部编本则是利用注释将“重音”和“停连”进行解释。概念介绍,理论性更强。“辨别”是找出事物的不同点,“概念”分为具体概念和定义性概念,“规则”就是办事、做题的单一规则,“高级规则”是利用几条规则同时去解决问题。华中师范大学张筱南老师曾这样阐释过:“辨别就是字词识别——基础知识;概念则是提取词义——准确陈述概念、过程;规则便是基本阅读技能——阅读思路,构思过程;高级规则便是高级阅读技能——自问自答,写作。”部编本则是利用注释将“重音”和“停连”解释,概念介绍,强化了语文中常忽略的概念知识。

在部编本中,《春》处于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济南的冬天》则是第二课,两课课后练习中的阅读方法反复出现,对于知识点的训练更加系统性,两篇文章属于抒情散文,适合朗读,在声音中感受文字之美。单元提示是注重朗读,作业系统将重音和连读出现在两篇课文里,体现了系统性。部编本第六单元的《皇帝的新装》着重于快速阅读,符合单元目标中提出“学习快速阅读”“力求每分钟不少于400字”“寻找关键词语”,和《女娲造人》《寓言四则》的朗读在设计上存在系统性。反复加强训练,则是符合处于初中生的孩子们的记忆特性,符合艾宾浩斯的遗忘规律。

(二)阅读方法着眼体裁区别,更具针对性

在与从事初中语文教育五年以上的老师交流中得知:之前的课后习题由于随意性、分散性太强,有效使用率极低,很少将课后习题的内容放进教学目标或者教学过程中去。阅读类的习题本身数量少,加之质量较差,很少运用在教学过程中使用。这是一个很尴尬的问题。2007年版的课后习题对于阅读技巧很少提及,大多是“朗读”“阅读”,如何去读?很少指导。2013年版稍加改造,比2007年版多了“细读”“诵读”,且读不再是作为理解思想感情、感知文章思路的途径,阅读方法开始在课后习题中有了自己的地位,课后习题在题干中介绍方法,重视阅读方法的训练。如2013年版《春》后面的习题:

“仿照示例朗读课文,注意把握感情基调,读准语气。(两个“盼望着”语气要逐渐加重,表达期盼、欣喜的心理)”

现代散文是抒情性的文字,同样需要声情并茂、抑扬顿挫、节奏、语调。而且,散文还在于情感的细腻和感情的真挚,如题中示范,操作性强,对朗读时的感情和语气有技巧的指导,符合“轻重缓急长短”六字朗读法。再如2013年版诗歌《秋天》:

“诗歌有很强的节奏,朗读时要注意体会,仿照例句,划分节奏,并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同样是示范,由于体裁不同,其朗读的要求和技巧也不一样。诗歌是文学作品的重要形式之一,情绪情感的个性抒发,几乎是情绪的喷发,有着超越时代的魅力和较为持久的生命力。且有着简洁凝练的语言和独特隽永的意象。郭沫若说过:“节奏之于诗是它的外形,也是它的生命。”这首诗歌着重于节奏的划分,诗歌按照新月派主张“三美”——音乐美,建筑美和绘画美。其音乐美除了韵脚的设置之外,节奏让诗歌诵读有着节奏美。

小说的朗读要求则又不一样。如2007年版的《皇帝的新装》第二题:

“阅读下面描写皇帝的爱好和心理活动的句子,研讨括号里的问题”

小说、童话有故事,有情节,篇幅较长,其阅读要求不可能如同短小精悍的诗歌来细细诵读,因此读只能作为感知文章、梳理文章等问题的辅助。

《皇帝的新装》2016部编本的课后练习要求如下:

“快读阅读全文,把握故事情节”

(三)阅读方法明确操作要求,更具操作性

在《中学语文阅读方法新编》中提到:“快速阅读对中学生来讲,以掌握70%-80%的内容为宜,若高于90%,这将意味着阅读速度过慢,低于70%,阅读速度就会过快。”可以看出,2013年版之后同样是阅读为文章而服务,就阅读的提示,不再是简单的阅读,而是提供了一种阅读方法——快速阅读。快速阅读这个名词的出现,给学生提供了阅读方法。“快速阅读”在2013版单元提示中写道:“力争每分钟不少于500字”,2016年版则是“力争每分钟不少于400字”。2016年版对2013年版既有继承又有创新,且更加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课后习题目的之一是锻炼学生的能力,让学生掌握一种技能,课后习题作为技能的获取渠道,在信息的提供上存在着操作程度大小不一的情况。最近,掀起“国学热”,回到经典,向经典致敬的途径之一便是对古代经典作品的诵读或者“悦”读。诗歌常常要求因声求气,应该在反复涵泳中体会诗歌的艺术。除了对诗歌含义的了解和诗歌艺术的探求之外,还应在一字一音的诵读中去体会。古代诗与歌有着紧密的联系,这就要求了诗歌有着旋律美,同时,律诗在平仄上有着严格的要求,平平仄仄平平仄,抑扬顿挫的音乐美则蕴含在诗句中。

《古代诗歌四首》从最开始的没有阅读提示到2013年版则要求朗读、背诵,部编本则给出朗读提示——“反复诵读《观沧海》,体会铿锵的特点。”以及“朗读《次北固山下》,边读边想象”。对不同风格诗歌作品提供了不同的诵读技巧。

(四)阅读方法单元组合训练,更具巩固性

部编本阅读单元的组织“兼顾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语文要素在阅读方面体现在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的训练。阅读方法在七年级着重朗读、默读。阅读策略着重于阅读能力的养成,如整体感知,品味语句,概括中心,理清思路。

由上表可知,阅读要求更有连续性。2007年版阅读方法不分层级,各单元之间没有联系,散漫处理。由于2011年版的课标出炉,对阅读有了新的要求,2013年版也相应有改进,由朗读到默读,到诵读,再到默读、快速阅读。2016年部编本则是一二单元朗读,三至五单元默读,六单元是快读阅读。

阅读方法更具体。由最开始2007年版的笼统提供“练习朗读技巧”的概念到2016年版的“想象场景”“把握重音和停连”,感受汉语声韵之美。由2007年版的“默读在于快速了解内容”到之后两版的“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读,一气呵成”。阅读要求随着实践不断调整,符合教学实际。《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默读的要求是“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因此2013年版在第六单元提出“力争每分钟不少于500字”,2016年部编本改变为“力求每分钟不少于400字”。和在职老师交流中得知,在实践操作中要让大部分孩子达到一分钟500字以上确实有点艰难,400字以上的速度更符合初一孩子的閱读速度。快速阅读是默读中的一类,与试卷上的阅读题的处理息息相关,先默读,后部分精读,部编本对于七上孩子的试卷中出现的阅读题的题量和文章字数的相应调整提供了参考。

结 语

本文以比较研究和调查研究为方法,以人教版(2007年版、2013年版)与部编本在阅读方法上的种类、练习系统提示语和单元导读提示语的比较,得出了部编本更理论性、针对性、操作性和巩固性的结论。切实践行温儒敏教授提出的“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理念。

参考文献:

[1]顾黄初、顾振彪.语文课程与语文教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2]戴建国.中学语文阅读方法新编.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2002年版。

[3]黄甫全、王本陆.现代教学论学程(修订版).2003年出版。

[4]储建明.教育信念与文化自觉.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3年版。

[5]宋祥、刘莉萱、李晓明.语文学科教学论.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6]王荣生、李海林.语文课程与教学理论新探:学理基础.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7]张颂.朗读学.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8]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2013年5月第3版。

[9]李秀然.诵读艺术 技巧与训练.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10]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2016年7月第1版。

[11]王本华.守正创新,构建“三位一体”的语文教科书编写体系——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的主要特色.语文教学通讯.2016年第26期。

[12]张磊.部编教材出炉记.今日教育.2016年第10期。

[13]王佑军.抓住核心素养用好部编教材——以七年级上册为例》.云南教育(中学教师).2016年第11期。

[14]秦丽.用好新教材应树立四个意识.语文教学通讯.2016年第35期。

[15]温儒敏.“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特色与使用建议》.课程.教材.教法.2016年11期。

猜你喜欢

部编本阅读方法习题
一道课本习题“链式反应”
坚守与建构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对一道习题的多角度思考与拓展
小学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内容研究
关于一道习题解的讨论
“部编本”语文教材课后习题的处理初探
“部编本”七年级语文教材简析
书香阅读 心灵成长
浅谈如何提高阅读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