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线段图之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

2018-08-24刘善娜

小学教学设计(数学) 2018年8期
关键词:分率画图线段

刘善娜

【教学时机】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分数除法解决问题》新授学习完毕后。

【教学过程】

一、看懂“量率对应”

师:看图,轻声说说其中蕴含的数学问题,并口答列式。

问1:这四幅线段图,从数据标注上,你们能发现什么共同点?

生:分率写在上面,具体量写在下面。

师:这样有什么好处?

生:便于发现“率”与“量”的对应关系。

问2:上面两幅图和下面两幅图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小结:分别居于上、下的“率”与“量”,有时是直接对应;有时是间接对应转化为直接对应。

【设计意图:此环节重在分析和回忆。在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单元教材中,学生已经解读了大量的类似问题线段图。学生对线段图大多停留在“读懂”的阶段,自己独立作图分析的能力较弱。】

二、根据要求画图

1.会区分“率”和“量”,上下分开。

(2)尝试画线段图(草图)。

(3)交流,反馈。

学生一般会画出两类图:

问1:信息和问题都在线段图上表示出来了吗?

问2:哪幅图更能找到对应的“率”和“量”?

再次强调:“率”和“量”分上、下表示,能更方便找到“对应”的“率”和“量”。

【设计意图:此题中的具体数量和分率都是分数,且对应关系不明显,在画线段图时,如果让学生把分率和具体数量都表示在线段的一侧,不但不能显现出量率对应关系,还容易使学生产生误解,对分析数量关系产生干扰。如果强调把分率和具体数量分开,分别表示在线段的上、下两侧,就能有效地避免这个干扰,并从线段图中直观地看出千米对应的分率是(】

2.会“量、率”对应,灵动变化位置。

(2)尝试画图(草图)。

(3)交流,反馈。

●反馈一:展示能做好“率上量下”的作业。

问1:线段图上每一个“率”“量”的标注是怎么想的?谁来解说一下?

小结:需要分辨清楚每个“率”“量”在线段图上的起点到终点位置(长度)。

问 2:这个图上,“量”有三个——10页、14页、150页,“率”也有三个——“1”、怎么通过它们找到一组对应的“率”和“量”?你能找到吗?

小结:虽然率上量下很清楚,但由于“率”和“率”之间有叠加部分,很难在图上清楚地找到对应的“率”和“量”。

【设计意图:“率上量下”掌握起来不难。画错的学生一般找不准“第二天的”是从哪个点开始画,因为需要与“第一天的”有交叉,第一天并没有看完。所以,画线段图的过程,就是深度理解题目信息的过程。】

●反馈二:教师示范“分开画法”。

问1:剩下的150页怎么画?从哪个点画到哪个点?为什么?

问2:在这个图上,“量”有三个——10页、14页、150页,“率”也有三个——“1”、现在你能通过它们找到那一组对应的“率”和“量”吗?

师:谁能上来指认?

【设计意图:较为复杂的线段图画出来后,通过已有的量和率去寻找对应的量和率,对学生而言并不容易,因此需要放慢脚步,让学生找一找、想一想,掌握一些实用的步骤。】

3.会识别单位“1”的变化,分步算,分步画。

(2)理解题意。

问2:如果不好算,能否换个角度想想,能不能简化题目,倒推着来?

小结:第三次用去15米,剩下6米,可以合并为“两次用去后,还剩21米”。

问3:仔细观察“量”重复的部分,你能发现什么新的信息?

小结:当分数问题中单位“1”发生变化,得不到清晰的“率”时,从“量”入手,一步步简化,一步步观察“对应”,标注数据,往往能推算得到新的“率”。

(3)尝试画图,解决问题。

(4)反馈交流。

师:你接下来求的是什么?为什么求这个?

小结:每一步“量”的合并,会带来新的“率”,新的“率”又帮助求出新的“量”,于是谜底慢慢揭开,数学思考的乐趣就在此。

(5)试着完整地画一遍,并完成列式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讲解思考过程,教师追问跟进,在互动交流中突出画分数问题线段图的重点与难点。交流、分析、理解,然后再完整地画一次,感受线段图的优越性。】

三、跟进练习

四、全课总结(略)

【教学建议】

分数问题的线段图,学生在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的学习中已经积累较多的直观经验。线段图往往作为理解问题的抓手,而当学生理解了这一类问题后,教师就会更倾向让学生利用“量率对应”的规律去解题,不会专门再抽时间去教画线段图解决较难的分数应用题。

在实际教学中,有两点建议:

一、画简单的分数问题线段图是基础

学习分数乘法应用问题时,教材的例题均带有线段图以帮助学生理解。这些线段图,不能仅仅定义为分析该题的一个直观辅助,更不能想当然地认为三言两语学生就能看懂会用,而是需要让学生一步一步理解“量”“率”如何在线段图上表示,理解什么是图上的“对应”,能够根据图编数学问题,根据数学问题画出图。教学简单的分数问题时,就重视这些环节的落实,到了较复杂的分数问题教学,学生就有能力较快地掌握技能,深度理解问题。事实上,画分数应用题线段图的过程,就是不断理解数量关系、理解量率对应的过程。未必要求每位学生都能做对,但通过教学和训练,使学生都能从“量率对应”的角度用线段图表示出全部的或部分的已知信息和问题,学生在此过程中,对分数问题本身就会有更深程度的理解。

二、难度要根据学情一点点推进

本课设计面对的是前期有画图基础的学生,如果学生基础较弱,可以将本节课内容划分成两部分来教学——不变化位置的复杂问题和需要变化的复杂问题,从“强化对应”走向“如何巧妙对应”。画线段图的过程中,分数问题的特征会被一次次强化。学生一旦掌握了在线段图上找“量率对应”的办法,解决分数问题就简单又充满乐趣了。

接触较难的分数问题,本质上就是为了强化锻炼学生寻找对应的“率”与“量”的能力。经历过这样的分析思考过程,学生拿到一般分数问题会有比较强的寻找对应量率的意识,同时在解决这样的问题过程中,学生充分感受到了线段图分析分数问题的优越性,画图的意识和能力将得到大幅提升。

猜你喜欢

分率画图线段
怎样画图
画出线段图来比较
利用Aspen Plus模拟分离乙醇-水体系的研究
画图比多少
画图理解“同样多”
怎样画线段图
我们一起数线段
数线段
画图理解“多多少”
解分数问题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