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色美味:鸡蛋不翻

2018-08-24彭海军河南省豫光金铅股份有限公司熔炼厂

中国畜牧业 2018年15期
关键词:鏊子摊儿饼子

文│彭海军(河南省豫光金铅股份有限公司熔炼厂)

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的特色和风格,无论时光如何变迁,那些源自地域根源的质朴民风和文化,却始终不会改变。

吃,也是如此。拿位于豫西北的弹丸小城济源来说,不大的城区里,肉夹馍、包子、油条、水煎包、烧油馍……这些品味皆佳的早餐到处都是,也吸引了很多早起来不及做饭的上班族和学生,却远没有当地另一种特色小吃—“鸡蛋不翻”的人气旺盛。

每天早上,天刚刚蒙亮,济源的街头巷尾就出现了一辆辆挑灯的三轮车不翻摊儿,被早起的上班族和求学的研子不断围聚—往往是这个还没有拿到,那个就在不断催促,紧接着另外一个的喊声飘了过来:喏,鸡蛋放那儿了,一会过来拿啊!每个不翻摊儿都是这么热闹,这种热闹的情形会从早上的上班上学高峰期,一直持续到上午十一点左右。那些不翻摊儿的主人们,围着各种花色的围裙,两只手就像永动机一样,灵活地在浆桶、油盒、火炉、蔬菜盒子和鏊子上上下翻飞,随着他们手的动作,一个个圆臼形的不翻,不急不缓地传递到人们手中。而那些等了好久才好不容易拿到不翻的人,他们双手捧着鸡蛋不翻狼吞虎咽的样子,往往令一些新来的外地人心生好奇:到底是什么样的美味,让这里的人这么馋,这么抢?那圆圆的、被一层鸡蛋覆盖成金黄色的小小食品,究竟藏着什么样的奥秘啊?

在济源,最早的不翻大多都是用陈米制作。在物资匮乏的年代,大米也是稀缺物,一般人家里的米都会储藏很久,到第二年时,做米饭早已失去了原本的香甜,聪明的本地人就把剩余不多的陈米放入水里泡上几个小时,碾成米粉,加水拌成糊,放少许盐,经过一晚上的发酵,再做成不翻。具体做法是:把一种直径十二厘米到十四厘米左右的、圆形的、四周凹、中间鼓的专用鏊子,放在小火炉上,等鏊子热了,用筷子夹小块棉布在专用的鏊上涂抹一层油,盛上一勺米糊倒入鏊中,在米糊与热油激起的阵阵香气中盖上盖子,仅需一分钟左右的时间,米糊就冒出熟透了的香气。这时,掀开鏊子盖子,顺着不翻中间鼓起的地方倒入一个生鸡蛋,再盖上盖子等一分钟,掀开盖子—哇,一个金灿灿、香喷喷、又鲜又嫩的鸡蛋不翻就诞生啦!咬一口,透齿甜;咬两口,满嘴香!

吃鸡蛋不翻一定要趁热,刚烙出来的不翻还烫手,就在食客的两手间来回颠着,弃不得、留不得的时候,趁机咬上一口,鸡蛋的焦香,不翻的糯香,就在口中相互碰撞,紧接着,那种不可抵御的美食力量,就牢牢抓住了肠胃。

大米发酵后独有的清甜,糅合了它经过火与油的熏烤,那种独特的清爽和香甜令位于南太行山下、黄河岸边的济源人,世世代代如醉如痴。最关键的是,在做不翻的过程中,不需要像其他饼子一样来回翻面,一次即熟。也许,这也是它能够成为忙碌的济源人早餐主打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关于不翻的由来,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相传古时候济源下冶、邵原黄河(今天济源黄河三峡)岸边一带,男人们以在黄河上摆渡商船为生,女人们在家里照顾老小。商船走得慢,货物到达的路途又远,再加上黄河上的风浪不定,让在家里守望的女人们成天心惊胆战。有一年,村里的一个年轻人新娶了媳妇,这个新媳妇心灵手巧,央求村里的铁匠专门打制了一只不翻鏊子,将家里的小米碾成米粉,发酵后做成帽子一样的圆饼给将要出河航行的丈夫做干粮。丈夫奇怪她为什么把饼子做成这种形状,她说,这种饼子不用翻就能熟,你带上它,就像带着我对你的祈愿:一帆风顺,永远不翻!

这个故事是真是假,已经无从考证了。但济源不翻历经了艰难困苦的年代,已经从小米不翻拓展到大米不翻、鸡蛋不翻,以及加上韭菜、卫龙、火腿等各种菜色的不翻,已经从那位年轻船夫的独享成为全部济源人的舌尖美味。这种价格低廉、食用方便的早点,在济源至今没有一家专设店面,是一道名副其实的游走在街边的美食,却一直占据着济源人早晨的味蕾。

猜你喜欢

鏊子摊儿饼子
娘的剩“饼”
二月二的风
饼子麻花故乡情
草莓甜吗
每个天津男孩的初恋,都是在刨冰摊儿上开始的
包里还有一个饼
摊煎饼
把煎饼摊出正宗山东味
来,我们聊聊鏊子肉
开心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