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豫西黑猪种质资源保护与研究

2018-08-24王明旻智利红河南省洛阳市畜牧工作站

中国畜牧业 2018年15期
关键词:栾川豫西卢氏

文│王明旻 智利红(河南省洛阳市畜牧工作站)

刘贤 王现伟(河南省畜牧总站)

张全有(河南省栾川县畜牧局)

豫西黑猪(暂定名)发现于2010年,2014年被河南省畜牧局列入提纯复壮并重点保护的地方畜禽遗传资源,省市县畜牧部门在种质资源分布及数量调查、生产性能评定、遗传距离测定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一、品种的形成

据民间传说,栾川、卢氏自清朝即有黑猪养殖。洛阳市志记载“20世纪60年代以前,洛阳以饲养豫西大耳黑猪为主”。豫西地区包括洛阳和三门峡两市所辖区域,因此查阅两市所辖县(市)的有关历史资料,发现栾川、嵩县、洛宁、卢氏的县志均有大耳黑猪的记载。如栾川县志记载,“传统品种是大耳黑猪”。嵩县志记载,“1962年大黑耳猪绝迹”。洛宁县志记载,“境内传统品种大耳黑猪耐粗饲料......”。卢氏县志记载,“(20世纪)50年代前期,养本地大耳黑猪最多”。其他县志中未发现相关记载。

由此说明,豫西地区的栾川、卢氏、嵩县、洛宁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大耳黑猪分布广泛,因此暂定名为豫西黑猪。

二、分布及数量

2013年,经两县调查,栾川县黑猪存栏1.29万头 ,主要分布在合峪、庙子、三川、冷水、陶湾、叫河、狮子庙,其他乡(镇)均有豫西黑猪分布。与栾川毗邻的卢氏县黑猪存栏15000余头,主要分布在五里川、朱阳关、瓦窑沟、狮子坪、双槐树、官坡、汤河等7个乡镇。周边县有少量黑猪分布,也有来源于栾川、卢氏两县猪种。

三、主产区的自然生态

栾川、卢氏两县位于豫西深山区,两县毗邻,山多地少,两县平均海拔都超过千米,全年平均气温12~13℃。历史上,自汉代以来栾川即归卢氏管辖,1947年栾川才单独设县。由于大山阻隔,交通不便,区域封闭,长期以来猪种交流不多,得以形成品种特征较为一致的猪种。

四、杂交改良

大耳黑猪有“生长速度较慢、体型小等缺点”(洛阳市志)。为了提高经济效益,20世纪50年代后,政府决定引入外来猪种进行杂交改良。1953年洛阳市开始引进乌克兰、巴克夏、约克夏猪种,随后又引入新金、内江、宁乡、北京黑猪、杜洛克、长白等十多个外来猪种,在一定区域

内,本地黑猪杂交改良比较普遍,猪群导入了一定的外血,原始品种特征特性也有退化现象。

表1 豫西黑猪体尺测定 厘米

表2 豫西黑猪的屠宰性能测定

表3 豫西黑猪肉质性能测定表

五、遗传距离测定

由于南阳市与洛阳市相邻,南阳有南阳黑猪(宛西八眉猪)的存在,为弄清二者是否有血缘关系,查阅南阳市志,据记载,“南阳黑猪主产于内乡、淅川、邓县一带”。说明南阳黑猪与豫西黑猪主产区栾川、卢氏两县的三川、冷水、五里川等乡(镇)并不接壤,二者为同一品种的可能性较小。2012年,河南农业大学分别对豫西黑猪与南阳黑猪进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发现南阳黑猪群体比豫西黑猪品种群体拥有更为丰富的遗传多态性,且二者遗传差异明显,遗传基础也不尽相同。测定结果还显示两个黑猪群体间遗传相似度较低,遗传距离较远,已产生了明显的遗传分化,因而鉴定南阳黑猪与豫西黑猪品种并非同一品种。2016年河南农业大学又对豫南黑猪与豫西黑猪的遗传距离进行分析,二者相似度较低,遗传距离较远,无血缘关系。

六、豫西黑猪的保种与提纯复壮

2013年河南省畜牧局组织专家对豫西黑猪进行了考察和鉴定,认为豫西黑猪分布较广,数量较多,品种特征突出,具有一定保护价值,但原有猪种性状分化严重,必须进一步提纯复壮。

1.成立豫西黑猪提纯复壮领导机构。2014年河南省畜牧局批准成立豫西黑猪提纯复壮领导小组和专家组。

2.制定提纯复壮工作方案。2014年河南省畜牧总站制定了《豫西黑猪提纯复壮工作方案》,协调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科技大学及洛阳、三门峡等地畜牧部门开展提纯复壮工作。

3.建立保种场。为加强黑猪保护,防止种质资源灭绝,在原有黑猪养殖场的基础上,2014年后栾川县建立了亨利、益生源两个保种场,卢氏县建立了雏鹰、天社和焱牧三个保种场,通过对民间种用黑猪的收购,目前存栏可用种公猪11头,种母猪200多头,黑猪专业饲养户达到20多户,民间饲养量达到20000余头。

4.养殖档案和系谱建立。在河南科技大学的主持下,保种场都建立了黑猪的系谱档案和生产记录。

七、品种特征与生产性能测定

2015—2016年,农业部种猪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对豫西黑猪进行两次屠宰试验和生产性能测定,2016年河南海瑞正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对肉质进行测定。

1.外貌特征。原始品种大耳黑猪“ 属地方品种,中等体型,被毛黑色,头大凹脸,两耳大而下垂,颈短粗,背腰较宽,四肢健壮,性情温顺,耐粗饲,抗病力强,繁殖性能好。成年猪体重68~70千克,产仔每胎6~8头,但有生长速度较慢,体型小等缺点”(洛阳市志)。现存的黑猪体型较大,体质健壮,被毛黑色,有浓有疏,头型中等稍长,额部有皱纹,嘴长短中等,也有较长者,上翘,耳大下垂,稍前倾斜。背腰稍凹,腹部下垂,四肢粗壮结实,尾长、粗、卷。原始猪种与现存的猪种相比,外貌特征相似度较高。

表4 豫西黑猪不同肌肉部位主要化学成分测定结果(%)

表5 豫西黑猪不同组织脂肪酸含量 (%)

表6 豫西黑猪不同组织氨基酸含量(%)

2.生物学特性。豫西黑猪耐寒冷,生长速度较慢,种公猪平均260天左右性成熟,使用年限3~5年,寿命平均10年。种母猪发情日龄一般在200~240天,平均230日龄,使用年限一般6~10年。母猪怀孕期115天,个别有116天。母猪乳头数一般6~7对,个别有9对。平均每胎产10个,最多可产20个。

3.生产性能测定。见屠宰试验结果与分析 。

(1)体尺测定。见表1。

(2)屠宰性能测定。见表2

(3)肉质性能测定。见表3。

(4)肌肉的主要化学成分测定。在屠宰测定的同时,分别取两个不同部位的肌肉样品保存、送检,测定结果见表4。

(5)脂肪酸含量测定。在屠宰测定的同时,分别采取腰大肌和背最长肌组织样品、送检,其中γ-亚油酸、芥酸、二十二碳五烯酸、二十二碳六烯酸、二十四碳单烯酸和二十五碳五烯酸含量均<0.02,其余脂肪酸含量见表5。

(6)氨基酸含量测定。对屠宰测定采集的腰大肌和背最长肌的样品进行测定,其测定结果见表6。

猜你喜欢

栾川豫西卢氏
开封卢氏鸡特种养殖助力脱贫致富
豫西靠山簧的衍变与传承
豫西夜长坪钼钨矿床典型磁异常二维反演浅析
卢氏连翘生产现状与产业转型升级
纳兰容若与卢氏:人生若只如初见
王鑫:美一方环境 惠一方百姓
王妃没卢氏墀嘉姆赞对吐蕃禅宗的历史贡献探讨
瑞阳苹果在豫西黄土高原地区栽培表现
“栾川人”中原地区远古人类的一次重要发现
豫西名吃 栾川养生“豆腐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