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4种药剂对水稻恶苗病的防治效果

2018-08-24曹梦娇钟雪明王晔青朱金良

浙江农业科学 2018年8期
关键词:甲霜咪鲜胺悬浮剂

曹梦娇,钟雪明,王晔青,朱金良

(嘉兴市土肥植保与农村能源总站,浙江 嘉兴 314050)

水稻恶苗病又称为徒长病,在我国各水稻种植区均有发生,尤其以广东、广西、浙江、江苏、上海和安徽发生较重。病害一般致水稻减产5%~20%,发病严重时可减产50%以上[1]。近年来,随着机械化水平的提高,高密度催芽,导致药剂浸种不彻底,有利于恶苗病的发生。同时,长期使用单一农药,病菌抗药性增强,致使防效下降。嘉兴市水稻恶苗病近年来呈加重发生趋势。种子处理是水稻恶苗病最为经济、有效的常用防治方法,嘉兴市历史上先后使用温汤、石灰水、乙蒜素、咪鲜胺浸种等种子处理技术来防治水稻恶苗病。2013年开始推广氰烯菌酯浸种,防治效果好,对控制病害起了积极作用。然而,2017年各地反映,早播水稻使用氰烯菌酯浸种对恶苗病防效差。为此,我们于2017年开展不同药剂处理防治水稻恶苗病的田间药效试验,旨在了解氰烯菌酯、咪鲜胺、乙蒜素等常规药剂连续使用多年后的防效[2-5],摸索常规药剂混配下的防治效果,探究甲霜·种菌唑等新型药剂的防治效果,为指导农户水稻恶苗病防治提供技术保障。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试验在嘉兴市南湖区新丰镇杨庄村承包户颜甫金的单季晚稻田中进行,前作为大麦。试验作物为单季晚稻,品种为秀水134。供试药剂为4.23%甲霜·种菌唑微乳剂、25%氰烯菌酯悬浮剂、45%咪鲜胺乳油、80%乙蒜素乳油。

1.2 处理设计

试验设5个药剂浸种处理:处理1,4.23%甲霜·种菌唑微乳剂400倍液;处理2,25%氰烯菌酯悬浮剂1 000倍液;处理3,45%咪鲜胺乳油3 600倍液;处理4,80%乙蒜素乳油2 000倍;处理5,25%氰烯菌脂悬浮剂2 000倍+45%咪鲜胺乳油3 600倍混配液;以清水为对照(CK)。大田种植小区面积24.5 m2,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次。

5月31日浸种,6月2日催芽,6月5日播种。各处理用水量1 000 mL,用种量500 g,各处理按设计浓度配制好药液并充分搅拌后,倒入干种子,捞去秕粒,浸种48 h,未冲洗,直接催芽,3 d后播于秧盘,出苗后将秧盘移至秧田,秧龄20 d时移栽至大田。

1.3 调查项目

发芽率在播种前进行调查。病情调查分别在移栽前(6月22日)、大田发病高峰稳定后(8月21日)各调查1次。

播种前考查发芽率,各处理重复3次,随机选取100粒稻种,检查发芽情况,计算发芽率。

移栽前调查秧苗水稻恶苗病发病情况,调查各处理每盘全部秧苗发病情况;大田发病高峰稳定后调查整区水稻恶苗病发病情况,记录发病株数,并计算各处理病株率和防治效果。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发芽率的影响

从表1看出,5个药剂处理水稻种子的发芽率都在90%以上,其中清水对照为93.3%,最高的是45%咪鲜胺乳油3 600倍液处理,达96.0%;最低的为25%氰烯菌酯悬浮剂2 000倍+45%咪鲜胺乳油3 600倍混配液处理,为90.7%。各药剂处理与对照无显著性差异,说明各个处理方法对种子发芽率均无影响。

2.2 苗期防治效果

从表1看出,在移栽前时,不同药剂处理对水稻恶苗病的防治效果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其中,25%氰烯菌酯悬浮剂2 000倍+45%咪鲜胺乳油3 600倍混配液处理最好,水稻秧苗的病株率为0.0%,防治效果为99.8%;25%氰烯菌酯悬浮剂1 000液倍处理最差,病株率为1.0%,防治效果为74.3%;4.23%甲霜·种菌唑微乳剂400倍、80%乙蒜素乳油2 000倍液处理也都极显著高于25%氰烯菌酯悬浮剂1 000倍液处理,显著高于45%咪鲜胺乳油3 600倍液处理的91.0%。

2.3 大田期防治效果

从表1看出,大田期水稻恶苗病发病稳定后,4.23%甲霜·种菌唑微乳剂400倍与80%乙蒜素乳油2 000倍液处理对水稻恶苗病具有很高的防治效果,病株率均为0.0%,防治效果达100%,极显著高于25%氰烯菌酯悬浮剂1 000倍液处理的56.0%,和45%咪鲜胺乳油3 600倍液处理的65.6%。

表1 不同药剂处理对水稻发芽率的影响与防治水稻恶苗病的效果

3 小结与讨论

水稻恶苗病的初次侵染源主要来自于上年带病种子,为典型的种传病害,种子处理是控制病害发生的最有效的方法。本试验结果表明,使用4.23%甲霜·种菌唑微乳剂400倍液、25%氰烯菌酯悬浮剂1 000倍液、45%咪鲜胺乳油3 600倍液、80%乙蒜素乳油2 000倍液或25%氰烯菌酯悬浮剂2 000倍+45%咪鲜胺乳油3 600倍混配液浸种,对水稻种子发芽率均无影响,安全性较高;使用4.23%甲霜·种菌唑微乳剂400倍液、80%乙蒜素乳油2 000倍液、25%氰烯菌酯悬浮剂2 000倍+45%咪鲜胺乳油3 600倍混配液处理对水稻恶苗病都具有很高的防治效果,适用于当前水稻浸种;单独使用25%氰烯菌酯悬浮剂1 000倍液、45%咪鲜胺乳油3 600倍液对水稻恶苗病的防效较差,显著低于二者混配和4.23%甲霜·种菌唑微乳剂、80%乙蒜素乳油的防效,建议慎用氰烯菌酯、咪鲜胺单剂。目前生产上应将4.23%甲霜·种菌唑微乳剂、80%乙蒜素乳油,或把氰烯菌脂、咪鲜胺混配,作为防治水稻恶苗病的高效药剂来推广。

猜你喜欢

甲霜咪鲜胺悬浮剂
手性农药甲霜灵在土壤微生物中降解的研究*
HPLC-MS/MS法测定32%肟菌·咪鲜胺水乳剂 有效成分含量
云南省马铃薯春作区晚疫病菌对甲霜灵敏感性测定
雷帕霉素联合甲霜·噁霉灵对马铃薯早疫病菌的抑制效应
超高效液相色谱一串联质谱法测定蒜薹中的咪鲜胺残留
20%吡噻菌胺悬浮剂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15%噁唑酰草胺·五氟磺草胺可分散油悬浮剂的配方研究
40%丁香·戊唑醇悬浮剂配方的研制
系列嵌段聚醚在高浓度可分散油悬浮剂的应用
不同药剂配方种子包衣对玉米出苗安全性及玉米丝黑穗病和蚜虫的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