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蒿鳖甲汤辅助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的疗效分析
2018-08-24卫洁蔡瑞君罗丽琼
卫洁,蔡瑞君*,罗丽琼
(1.甘肃酒泉市人民医院药剂科,甘肃 酒泉 735000;2.甘肃酒泉市人民医院肿瘤科,甘肃 酒泉 735000)
肿瘤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肿瘤患者常免疫力降低,易发生感染,而目前对感染的治疗多采用广谱、高效、联合的抗菌药物治疗方案。但这种治疗方法易破坏宿主自身菌群的生态平衡,使机体正常菌群发生易位,引起自身感染。而肿瘤患者多以虚症为主,其中又以阴虚证更为多见。本研究在尽可能解除易患因素的前提下,对肿瘤合并感染发热的阴虚证患者采用中西结合的方法,通过辨证为阴虚患者使用青蒿鳖甲汤,再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用抗菌药物对感染进行治疗。本项研究拟对酒泉市医院肿瘤科阴虚性感染患者的抗菌药物应用过程展开研究,评估抗菌药物联合青蒿鳖甲汤治疗肿瘤合并感染发热的阴虚证患者的临床效果。故而考虑应用中西结合的方法使疾病的症状快速缓解,尽量减少抗菌药物的使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及分类
选取我院肿瘤科2016年1月—2017年12月细菌感染患者,年龄标准为18~70岁,体温大于37.5℃,中医辨证为阴虚发热患者。阴虚发热证的入选标准:午后潮热,或者夜间发热,不欲近衣,手足心热,烦躁,少寐多梦,盗汗,口干咽燥,舌质红,或有裂纹,苔少甚至无苔,脉细数[1]。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对照组给予抗菌药物治疗,治疗组给予抗菌药物联合青蒿鳖甲汤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以及症状改善效果。青蒿鳖甲汤的组方:青蒿6 g,鳖甲15 g,细生地黄12 g,知母6 g,牡丹皮9 g,将药材入清水中,用文火煎煮500 mL,每日早晚2次服用。
1.2 排除标准
对青蒿鳖甲汤中各味药物过敏者;伴有严重心、脑、肝、肾等疾病患者;患有严重免疫系统疾病;妊娠及哺乳期患者。在观察期间合并应用其他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的中药者;因各种原因中途退出者;治疗期间因严重不良反应终止治疗者不计入疗效,但列入安全性评价。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患者一般情况
因各种原因,最后入组病例共60例,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男性14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43.8±4.7);对照组男性13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44.6±4.9)。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说明患者之间存在可比性,结果详见表1。
表1 患者基本资料分布(例)
2.2 疾病类型统计结果
我院为三级甲等医院,病人组成多样,包括乳腺癌、宫颈癌、肝癌、肺癌等多种肿瘤患者,入组的患者患病种类分布也较为广泛,结果详见表2。
表2 患者类型及分布及构成比(例)
2.3 感染类型统计结果
肿瘤科患者感染多为院内感染。感染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真菌感染相对较少。部分患者因长期或严重营养状况较差,且住院时间较长,容易诱发各类感染。我院肿瘤科细菌感染患者感染类型多为呼吸道感染,其次为泌尿系统感染,具体见表3。
表3 感染类型分布及构成比(例)
2.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结果
治愈:患者发热症状用药3 d后消失;好转:患者发热症状用药3 d后病情有所恢复,发热温度明显下降;病情无效:患者病情无改善或病情加重。总有效数包括治愈和好转,总有效率=总有效数/总例数×100%。治疗组22例治愈,6例好转,2例无效;对照组15例治愈,7例好转,8例无效。两组总有效数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统计分析,两组结果相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4.32,P<0.05),详见表4。
2.5 两组治疗费用及疗程比较结果
表4 发热治疗效果比较[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表5 两组患者抗菌药物治疗费用及疗程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bP<0.05
3 讨论
肿瘤合并感染的患者常伴有发热的症状,而肿瘤患者多为虚症,其中又以阴虚证多见,故中医证型多以阴虚发热为主,青蒿鳖甲汤是治疗阴虚发热的常用方剂。青蒿鳖甲汤源自清代温病学家吴鞠通所著《温病条辨·下焦篇·十二》:“夜热早凉,热退无汗,热自阴来者,青蒿鳖甲汤主之”。组方:青蒿6 g,鳖甲15 g,细生地黄12 g,知母6 g,牡丹皮9 g。方剂中鳖甲入至阴之分,滋阴退热,入络搜邪,青蒿芳香,清热透络,引邪外出,两味相合,共为君药;细生地黄甘凉、滋阴凉血,知母苦寒、滋阴降火,共助鳖甲以养阴退虚热,两药为臣;佐以牡丹皮辛苦性凉,泻阴中之伏火,使火退而阴生,诸药合用,有养阴退热之功[2]。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青蒿能调节免疫功能,有降温、消炎、抑菌等作用[3];鳖甲可以增强免疫以及抗纤维化等[4];知母有显著的解热、抗炎、抗肿瘤作用[3];牡丹皮的主要成分丹皮酚具有镇静、降温、解热、镇痛、抗炎等作用[5-6]。故青蒿鳖甲汤因其药理作用具有多样性临床上对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研究诸多。
青蒿的有效成分青蒿琥酯具有显著提高抗生素抗菌活性,有研究表明青蒿琥酯单独使用几乎没有抗菌作用[7],但是可减慢大肠埃希菌生长速度,与不同抗生素联合使用后可以明显提高抗生素的抗菌效力,故青蒿琥酯具有一定的抗菌增敏作用,能明显提高抗生素的抗菌效应[8]。知母体外试验证实对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结核杆菌、白喉杆菌、肺炎球菌、葡萄球菌等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从知母根中分离出的成分(Z)-41,411-(3-乙烯基-1-丙烯-l,3-二基)二酚具有广谱抗真菌和抗细菌作用[9]。牡丹皮体外实验表明其成分丹皮酚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抑菌作用较强,其次是伤寒杆菌和乙型副伤寒杆菌,对变形杆菌作用较弱[10]。鉴于青蒿鳖甲汤多种成分均存在抗菌效果,故将青蒿鳖甲汤联合抗菌药物治疗细菌感染及发热的患者。如表5统计结果所示,治疗组患者抗菌药物的治疗疗程明显缩短。但因为患者病情的差异,抗菌药物治疗方案不同,药物的品种不同,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的药品价格虽有差距,但并无统计学意义。青蒿素的部分有效成分不溶于水或者油,目前还没有对应的静脉给药制剂,只能口服给药,组方中其他成分目前的研究大多为体外实验,体内实验证据并不明确,故临床只能作为抗菌治疗的辅助用药。
青蒿鳖甲汤组方中含有多种药物,具有解热、抗炎、抗肿瘤的作用。鳖甲还可增加血浆蛋白和提高机体免疫力[11]。肿瘤伴细菌感染患者多存在阴虚发热症状,可以在辅助抗菌作用的基础上,及时降低患者的发热,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效提高抗菌药物的治疗效果,减少抗菌药物的用量及疗程。如表4所示结果,治疗组的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对比有显著差异。部分患者使用化疗、放疗等治疗,阴液亏虚, 水不制火,引发阴虚内热,故可能存在感染发热同时伴有癌性发热,青蒿鳖甲汤有滋阴潜阳、退热除蒸的作用。医学上青蒿鳖甲汤治疗癌性发热也有较多研究,研究发现青蒿鳖甲汤对癌性发热副作用较少且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12]。
抗菌药物的过度使用加速了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当前新的耐药菌在不断出现,常导致治疗失败、并发症增多、感染复发、住院时间延长等。因此,寻找新的治疗方法势在必行。青蒿鳖甲汤辅助抗菌药物的中西药结合疗法,通过辅助提高抗生素抗菌活性,有效改善患者的发热症状,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减少抗菌药物的治疗疗程,对推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和改善肿瘤患者感染的治疗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为青蒿鳖甲汤运用于临床提供了现代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