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上海高校多校区背景下的治安形势及对策

2018-08-23金炜

东方教育 2018年18期
关键词:平安校园治安

金炜

摘要:文章阐述了上海高校多校区形成的背景、现状和特征,及由此对治安管理产生的影响。同时,对上海部分高校开展了问卷调研,并在此基础上以图表形式描述了多校区背景下高校的治安现状,其中包括安全隐患、原因分析、教育状况等,并从五个方面提出了建立“大校园安全观”的治安管理体系理念。

关键词:多校区;治安;平安校园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进行了大规模合并、新建,形成一批拥有多个校区的大学。

1、上海高校多校区形成的背景、现状和特点

多校区高校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国家对高等学校的结构与布局进行调整,把几所高校合并重组为一所大学,从而在原校区基础上产生一个新校区,这种模式称之为“合并重组型”。二是高校考虑到长远发展,到更加有利于学校发展的地区开拓发展空间而建设的新校区。以上模式称之为“自我发展型”。[1]

目前,上海高校校园占地面积由调整前的16600亩扩大到40100亩,净增23500亩;校舍面积由调整前的742万平方米扩大到1308万平方米,净增566万平方米。在校的本专科生和研究生由2000年的25.54万人,扩大到2005年的51.62万人。[2]面对校区面积的不断扩大,各高校安全管理和制度建设等较以前更具特殊性和復杂性。因此,加强对多校区高校保卫工作管理模式的探讨和研究十分重要和必要。

2、多校区背景下上海高校的总体治安形势

为了科学掌握上海高校安全稳定特征,明确治安管理工作形势,我们分别对闵行、松江、奉贤、原南汇(临港)等校区较集中的大学城或科教园区开展了调研,包括上海电力学院、同济大学、上海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海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工商外国语学院(民办)等本市高校20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发放问卷2000分,回收1912份,有效问卷1906份。

2.1、多校区办学或异地办学难以形成统一的治安管理模式

根据高校治安工作必须置于党委绝对领导之下的原则,治安工作必须由该校的党委直接领导。而根据治安工作属地化管理原则,校内刑事、治安案件由各校区所在地的公安机关管辖,因而形成了在一所高校的不同校区有不同管辖单位、不同工作重点、不同工作方法的新模式。

2.2、校区分散、周边环境复杂是影响当前高校治安安定的重要因素

从回收问卷我们分析得出,在大多数高校都存在多个校区的情况下,学生对其他校区的情况知之甚少。学生对校园周边环境及安全状况的满意度普遍不高。在市区的隐患主要集中在网吧、赌博、色情场所等。在远郊的隐患主要集中在建设工地、盲流等。调研还反映出校区周边没有紧急求救、求助设施。

2.3、治安环境由过去的单一性向多样化发展。

如今高校校园已成为一个具有多元化、多因素、多层次的复杂社会。多校区背景下的违法犯罪行为有三个特征:第一、治安案件情况更为复杂,周边环境、人员等都会导致案件形式和后果差异较大。第二、在大学城中,学校间相互交叉的治安案件发案率明显提高。第三、在大学城公共区域发生的治安案件容易产生辐射效应。分析问卷我们可以得出,学生在学校期间,发生最多的是财产侵害。其中尤以宿舍盗窃最为严重。公共场所抢劫、失窃、校外人员入校犯罪和车辆被盗等也构成了最大的治安隐患。调研中,有高达96%的学生最关注人身、财务的安全。绝大多数学生认为治安案件发生的原因主要是自身缺乏安全防范意识,其次是校园周围复杂的环境影响。

2.4、多校区间安全管理成效不均衡

提高学生自身的安全素质能有效降低学校安全防范成本。但最令人担忧的是学生不知道如何控制事态恶化。而目前各高校真正参加过应急预案演练的学生不足2成;有近一半的学生仅留意或根本不留意安全隐患。分析显示,在校内突发紧急情况时,学生多先求助于校内教师,最后才是公安机关。对于学校和教师,如何担当起这份信任和职责,提高安全管理绩效是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3、建立“大校园安全观”的治安管理体系

校园安全,在多校区的背景下要建立“大校园安全观”的治安管理体系。“大校园安全观”理念是学校、社区、地方部门纳为统一的创安体系。我市高校在校园治安管理上还是主体较单一、权责不明、范围局限等现象。对学校而言,应当主动意识到多校区治安管理是一个学校内外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互动系统,需要借助和发挥各方面的力量。同时,学校也应谨防把某一校区的治安问题作为偶然现象看待,应当分析此类案件在校区之间的共性以及可能产生的影响。

3.1、师生是大校园安全管理的主体

“大校园安全观”的理念需要将师生纳入治安管理体系,充分发挥二者的管理、参与功能。保卫部门不能将教师,特别是学生当作被管理对象。如果多校区的治安管理没有师生参与,对及时管理和有效恢复都形成巨大障碍。

3.2、建设多校区治安管理体系

结合当前上海高校校区管理模式,对于实行“以块为主”管理的校区,安保力量配置通常相对均衡。保卫部门可针对不同的校区治安特点,设置有针对性的管理体系。虽然本校区的保卫部门更加熟悉校园情况,便于管理,但又容易形成校区间各自为政的局面。因此,这类管理机制的要点是抓特点、重交流。

对于实行“条线为主”管理的校区,人员数量、职权分布不均衡。通常老校区的治安管理工作有长期积累,因此治安案件防控重点应该放在新校区。在学生数量较少、地处偏远的校区,保卫部门应重点做好治安信息收集工作且要重心下移。

3.3、将安全教育贯穿学校教育始终

从调研中学生对安全保障的评价来看,学校应加强和重视对师生的安全防范、应急处置和人格教育。如果缺乏平时的宣传教育,在面临危险时,学生不但无法有效自救,甚至可能表现为集体无主见。特别对个别心理应激障碍者,自杀往往发生得快而突然,给学校和家长造成极大损害。因此,事前要传授基本的防范常识、技能,避免危机产生。

3.4、健全高校内外的治安管理联动推进机制

当校园发生重大治安案件时,需要学校与政府部门、公安机关、教育行政部门综合协调。第一时间建立联动推进机制,针对主体、对象和范围等的变化,随时相互配合开展有关的工作,以助决策。[3]

校园平安对社会稳定有重大影响,掌握多校区背景下高校的治安形势,并做好管理工作,有利于保证学校各项工作的健康发展,从而不断优化育人环境,为和谐社会建设尽高校保卫工作者的一份力。

参考文献:

[1]《关于多校区高校保卫工作管理模式的探讨》:李子德《经济师》2007年第8期,P:95

[2]《2006年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工作要点》:上海市教育网站

[3]《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的研究》:何新生 (2007年河北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猜你喜欢

平安校园治安
日本人感觉治安变差
关于企业内部治安保卫工作思考
如何加强企业内部治安保卫工作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平安高职院校建设措施的探讨
关于创建平安校园的问题研究
爱国婊
班主任在高职平安校园建设中的作用研究
探索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的规律与特点
构建安全管理新模式,努力创设“平安校园”
农村治安承包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