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骆驼祥子》

2018-08-23张玲莉

东方教育 2018年22期
关键词:骆驼祥子幽默语言艺术

张玲莉

摘要:《骆驼祥子》既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又极其简洁朴素,开创了一种风格独特的文学语言;“京味儿文学”语言。语言凝练含蓄,准确生动,幽默诙谐,人物语言个性鲜明、独特以及以北京话为基础的俗白,令人叹为观止,在现代文学史上占有显要的位置。

关键词:骆驼祥子;语言艺术;北京口语;准确生动;幽默

《骆驼祥子》创作于1936年,此时的老舍已经有了很丰富的生活阅历:在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讲过学;游历过欧洲;到过新加坡。《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的一部长篇小说,它真实地反映了旧中国城市底层人民生活的苦难。作者在作品中主要塑造了祥子——一个普通车夫的形象,同时也塑造了其他一系列性格鲜明的人物。老舍先生的作品在中国现代小说艺术发展中有十分突出的贡献。他的贡献不在于长篇小说的结构方面,而在于其独特的文体风格。他的作品总是那么的清新活泼而又凝练隽永,幽默传神,以及以北京话为基础的俗白,在现代作家中独具一格。《骆駝祥子》中的文字经过他的组织和调配,那语汇之丰富,字音之响脆,所表达的内容之深刻、准确、鲜明、生动,在现代学史上占有显要的位置。

一、《骆驼祥子》主要人物形象

《骆驼祥子》极其生动的刻画了祥子等一批小人物形象,描写立体饱满;语言也带有鲜明的老舍特色。《骆驼祥子》中的人物众多,涉及各个层面。其中主要人物按照类别来分,大致可以归为以下几类:一是以祥子为代表的社会底层的受压迫者形象,二是剥削阶级人物,其中以刘四爷为代表的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人物为一派,以孙侦探为代表的军阀人员为一派;三是以曹先生为代表的蕴含先进思想旧社会知识分子。本次主要分析祥子,虎妞以及小福子。

(一)主人公祥子。他是一个来自农村的破了产的青年农民,20到30年代正是中国现代史上最黑暗,混乱和多灾多难的年代。他们为了谋生都纷纷涌入城市,而祥子就是涌入城市的破产农民中的一个。他是本部作品中的主人公,在他身上既具有劳动人民的优良品质,又具有当时中国国民的劣根性。祥子作为一名普通的车夫,在他身上有着劳动人民的许多优良品质。祥子从来是很少说话,和同行们也不亲近,所以他想要人看得起自己,就算拉车也要混出点名堂来。他相信靠自己,能够做一个体面的、光彩的、独立的劳动者。祥子勤劳、有理想。可是祥子作为一个没有觉悟的个体劳动者,却不会选择自己的正确道路。祥子没有看清当时的社会本质,也没有意识到凭借个人的要强和努力,是无法达到自己的目的。然而到了后期,祥子逐渐堕落,最后变成了一个懒散,贪小便宜的无赖。他跑车不再像以前那样,用尽全身力气,他中途倒车,瞪客人,和巡警打架,他成了“头等的‘刺儿头”。也变得更加麻木,为了钱而不择手段。他染上了吸烟,喝酒。此时的祥子与前期判若两人,生活的逼迫使他彻底沦丧为小马儿祖父,二强之流,最后像一条狗一样栽倒在街头,再也爬不起来了。

(二)虎妞。虎妞首先是一个很精明的人。作者在介绍“仁和车厂”时,说到“她长得虎头虎脑”“连骂人也有男人的爽快”,读到这里,给人一个很直观的印象:虎妞是属于“武则天”式的实干女强人。然而当虎妞真正出场后,作者却体现了其作为女性的柔情的一面:她像招待好朋友一样对祥子说“你要是还没吃了的话,一块儿吧”。其次,虎妞是一个十分泼辣凶悍的人,在刘四爷揭穿虎妞对祥子的感情之后,她能“痛快的反驳刘四爷”,即使四爷要和她断绝父女关系她也顾不得,只知道赚取一时的口头之快。在和小福子的相处过程中,作者则刻画出了其变态的一面。她要小福子将一些“享受”的“蹂躏”。从而满足她心灵上的空虚。从一方面来说,虎妞是值得同情的。虎妞从小没有母亲的教育,跟着流氓的父亲生活在车场里。从另一方面来说,虎妞也是让人憎恶的。她根本就不想一辈子做车夫的老婆,因为本身就瞧不起这个行业。过惯了剥削阶级的生活的虎妞对祥子是有些爱,但是对待贫苦农民,她却没有一点同情心。

(三)小福子。与祥子不同,作为一名女性,小福子完全没有能力抵抗社会带给她的不幸。小福子是一个不善于言语表达的、善良的人。从父亲先把她卖掉,军人把她抛弃,然后她回到了娘家,看着两个挨饿的弟弟被迫走上了卖身的道路。最后她又被被父亲卖到了窑子里,绝望的自杀了。她对任何不幸的安排都不会说“不”字,几乎成了一个麻木的人。她不会恼、不会恨,有的只是绝望,所以小福子在作者的作品中也是一个可悲的人物。

二、《骆驼祥子》的悲剧性

作品中人物的悲剧有自身的原因,有社会的原因,还有文化的原因。人自身的原因是主观的。

祥子的悲剧首先是其性格上的原因。纵观祥子的一生,无论前期还是后期,祥子都有一个局限性——迷信。其次是其农民阶级的独特个性。但是祥子的生活坏境却是在城市,这二者在本质上就构成了冲突,祥子虽然在城市中生活了很多年,却始终都没有融入到城市生活圈里去,没有学会市民的处事行为方式,因此,他的梦想注定会破灭。

祥子的悲剧和其婚姻的失败也有着莫大的关系。祥子对于虎妞一直都具有排斥感。他们的婚姻从根本上来说双方都不情愿。

祥子的悲剧最根本是有社会环境造成的。因为他面对的是一个强大的,罪恶的,病态的社会。在这种背景下,祥子只能沦落为牺牲品。

主观原因除了上述中祥子思想上的局限外,他性格、心理上的弱点,也体现了国民的劣根性,这都能导致他在谋生过程中堕落。社会的原因是客观的,客观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把人变成鬼的旧社会的逼迫。二是车厂女儿虎妞的诱骗。祥子的生活理想与虎妞的生活理想毫无共同之处,而且存在着尖锐的冲突。

三、《骆驼祥子》的语言艺术

(一)语言的俗白。老舍的语言艺术得力于他对北京市民语言及民间艺术的热爱和熟悉。老舍用字“俗”与“白”,当然不是他识字少,学问低。他中文和英语的根基极深,知识丰富而又不像展览字典似地穷卖弄,一心一意在深入浅出方面下功夫,把大白话处理得生龙活虎,花团锦簇。

(二)语言准确生动。《骆驼祥子》语言千锤百炼,做到了凝练、准确生动、精当传神、一丝不苟,平中有奇,经得起咀嚼推敲。动词,是一种表示动作、行为或发展的词,是语言运用中最重要的词类,是“句眼”所在。它运用得好,能使人物“活起来”,使所描写的事物“动起来”。因此,托尔斯泰曾说:“在艺术语言中最重要的是动词”,“必须首先找到能说明物体准确动作的准确动词”。《骆驼祥子》的动词正是找到了这种“能说明物体准确动作的准确动词”。

(三)语言风趣幽默。老舍先生的作品一方面来自狄更斯等英国文学的影响,同时也深深地打上“北京市民文化”的烙印,形成更内蕴的“京味”。他总强调:“幽默出自事实本身的可爱,而不是由文字硬挤出来的。

总之,老舍先生的艺术是深深植根于人民大众之中的艺术,以为人民写作为己任。

参考文献:

[1]老舍.老舍文集.四川人民出版社发行,1982年8月第二版

[2]老舍.老舍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11月北京第一版

[3]老舍.我怎样写《骆驼祥子》.1945年《青年知识》1卷2期,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1998年版

猜你喜欢

骆驼祥子幽默语言艺术
巧用语言艺术生动小学数学课堂
生活中的语言艺术
新理念下数学教学的语言艺术
河北省卷《骆驼祥子》阅读
论《骆驼祥子》中祥子人生悲剧的原因
视听语言
论马克?吐温短篇小说集《百万英镑》的创作艺术
试论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四要素”
美国导演昆汀电影的幽默元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