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2018-08-23张超禹
张超禹
摘要:在小学教学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是教师不容忽视的问题,而审题是解题的关键,所以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至关重要。审题是一种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而读题是审题的基础;画图是帮助学生审清题的方法;引导学生悉心观察,进行归类、比较。下面结合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的实际情况,谈一谈在解决问题问题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关键词:审题;读题;画图;归类;比较
我们在教学中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老师教得认真,学生学得也很认真,老师和学生对学习效果都感觉很满意。可是无论是在平时练习中,还是试卷中,学生做的题错的一塌糊涂,尤其是解决问题做的更是惨不忍睹。过后,学生常常后悔地说:“我都会做,怎么就做错了?”老师也说“这么简单的题,怎么就做错了?”这种情况,学生和有些老师常常把学生产生错误的原因归结为不认真。那到底是不是粗心、马虎惹的祸呢? 深入分析,其实在粗心、马虎的背后暴露的正是学生审题能力薄弱的问题。其实,在学生看到题目到动笔解题之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这个过程便是审题。审题是一种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所以在解决问题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能力,是我们需要不断探索的问题。
一、培养良好的审题习惯从读题抓起。
我们想要了解一个人,我们首先从这个人的外表了解,审题也一样,要想审清一道题,我们必须先读题,只有读懂题,我们才能审清题。所以我们决定先从读题抓起。对于五、六年级学生来说有了语文课读课文的基础,读数学题不是问题,只是需要我们教师教给他们读数学题的方法。
1、读题分四步走:第一遍读做到不漏字、不添字、更不能读错字;第二遍,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考,对关键词、易错点、倍数、单位“1” 做好标记;第三遍,仔细推敲字、词、句的准确含义,以达到理解题意;第四遍,用自己的话复述题意,检验是否读懂。
2、以老师范读的形式或温馨提示的形式教给学生读题的方法。
3、及时进行评价,激发学生的读题兴趣。对能完整地、准确地读完题目的说一句“你真了不起,这么长的句子都能一字不差的读出来!”。对读出关键词、词、句的说一句:“你真棒,能找出关键词、词、句。”在这样的鼓励下,完整准确读出题目的学生会越来越多,找出关键词词句的会越来越多,学生认真读题的意识会越来越强。
二、画图是帮助学生审清题的方法。
1、会看图
要想画出规范、正确的图,应该从会看图开始。所以,在图文结合的题中,我们要让学生描述出图形所表示的含义,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看图习惯,积累画图经验,并且学会方法迁移,遇到类似题目时学生可以想起利用画图分析题意。
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一课中,大部分学生都画不出图,即使看书画出来也不理解,所以课上我们主要是出示图,让学生表达出图意。在会画图的学生表达完自己的画图方法以后,我们不要让学生接着列式解答,而是问其他学生“你能看明白他画的这个图吗?你能再说一说吗。”这样大部分学生就明白了为什么把单位“1”也就是青少年的心跳次数平均分成了5份。
2、利用画一画、折一折、列表整理数据的方法理解题意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曾说“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休”,不同题型可以采用不同的策略,教学中要根据问题加以分析,或进行画图分析,或应用列表的方法来整理数据,从而更清晰的分析题目的条件和问题。我们还应引导学生进行图文对比、检查,从而保证画的图是正确的,使图真正为审清题服务,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相遇问题》时,可以在助学提示中提示学生画出线段图,通过观察图就可以找出等量关系式,从而列出方程。为了保证画的图是正确的,使图真正为审清题服务,在学生每次画出图以后,我们要引导学生把图和题目中给出的条件进行对比、检查,看看图意是不是跟题意一样。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用百分数解决问题例5》时,我们可以在助学提示中提示学生用列表格的方法整理数据,通过观察表格,学生能清晰地发现5月份的价格比3月份降了,从而求出变化幅度是多少。画图是一种好的理清题意的方法,也适用于解决“空间与图形”的题,而且在初中用到的地方比较多。同时当量比较多时,列表格整理数据这种方法的优点更突出。
三、引导学生悉心观察,进行归类、比较。
数学的题有千千万,但是万变不离其宗,不需要让学生做很多题,也不是每个例题都需要讲,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把前后例题对比,建立起联系,也就是同题进行归类。那样学生已经把前面的题都掌握了,后面的题很容易就解决了,也就不会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了。
通览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教材我们发现:在六年级教材中一三单元分数乘除法中的解决问题是学习六单元百分数的解决问题的基础,所以我们决定在教学第六单元的单元准备指导课时,把一三单元的和六单元的解决问题进行沟通,进行同题归类。所以,在《百分数单元准备指导课》中,课上有学生说:通过读例2和小精灵的话,用到的旧知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我们可以追问:“你是怎么想到用到这个旧知的?”引导学生把这个例题跟前面第一单元的例3“种土豆的面积占这块地的1/5,李伯伯家有一块1/2公顷的地”进行归类,前面那个例题讲的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只不过这里把几分之几换成了百分之几”,使得同一种类型的题进行归类了,那后面的例题我们不讲学生也会做了。
总之,培养学生仔细审题的习惯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需要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地反思,进一步地强化要求和训练。通过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审题能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而最终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周燕萍.审题,走好解题第一步[J].数学教学通讯, 2018(06):51-52.
[3]钱玉萍.培养学生的审题与推理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有效性[J].新课程(上),2014(10):1
[4]先華锋.培养学生数学审题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有效性[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2(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