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言文教学的几点反思
2018-08-23陈强棠
陈强棠
高考语文试卷中文言文考点共有19分,这是近几年高考比较稳定的考查模式。而且考试难度越来越大,范围越来越广。对于学生而言,文言文复习就显得比较重要了。但是,面对这群“零零后”的学生,他们喜欢网络上新鲜而个性的词汇,不喜欢古板枯燥的文言文。文言文教学面临着很大的挑戰。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效果,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一些尝试。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把鼓励式教学进行到底
大部分学生感觉文言文很难学习,缺乏起码的学习兴趣。想要提高文言文的存在感,教条式的说教和冰冷的批评,事实证明都难以奏效。我们何不改变一下方法,通过激励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喜欢上文言文。
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教师的赞赏。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少批评,多肯定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有了学习的兴趣我们就成功了一半。还要多多当众表扬学生,满足学生小小的“虚荣”。我在文言文教学中很喜欢提问学生,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设置难度不同的问题。如基础太差的学生,我只是要求他能准确读完某段文言文;基础一般的学生,能准确翻译简单的句子等;基础好的要求更高一些。不管提问哪个层次的学生,只要他答案里有正确的地方,我都真诚地当堂表扬他。回答不正确的,切忌批评,而是委婉地指出他错误的地方,最后还要想办法表扬他。他能配合你的提问,敢于回答你的问题,难道不值得表扬一下吗?总之,把“鼓励式教学”进行到底,这是教学成功的第一步。
二、先学后教式教学,课前学案做足功课
教学是师生双方的活动,如果你觉得自己已经教得很努力,但学生成绩就是提不上去,是否该反思一下?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模式一般都是教师在讲台上面使出浑身解数,滔滔不绝地突破各个重点难点。而学生呢?可能反应不一吧,有跟着教师思路的,有边听边恶补课文翻译的,甚至还会有放弃听讲,干脆自己自学的,当然还有一些是昏昏欲睡的。几个课时下来,感觉把该讲的都讲完了,但做练习的时间却不够了,如果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课后得不到及时巩固,基本等于白学。传统的做法都是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课后看书复习,自行做练习,看似很合理,但学生会按你的要求去做吗?他们恨不得瞬间完成语文作业,腾出时间好好地做他的数理化练习。这种传统的“先教后学”的模式,使教师和学生都处于被动的地位,效率低下,效果不好。
新课程改革主张把课堂“还给”学生,要求教师转变角色,发挥主导作用,而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成功的一节课应该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我认为应该大力倡导“先学后教式”教学,这与课改的精神是一致的。
我们要在课前下足功夫,课前充分准备学案,先让学生自主学习,带着问题去了解课文。有些文言文篇幅过长,又要在有限的几个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教师普遍反映时间太少,根本不够展开。这时我们在课前加入简单的练习,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点后,再正式走进课文,这样的效果肯定会更好。另外,文言文相对枯燥,这需要我们在课前的学案设计中多花点心思。比如在基本的字词句的内容外,加上些古代文化常识,一些与文章相关的古代故事趣闻等,在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的同时,也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如《兰亭集序》,可加入许多王羲之的逸闻趣事,像“书圣”“东床快婿”“入木三分”“笔山墨池”等。“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在课堂上,教师不用面面俱到,只需重点讲解学生不理解的知识点。我想,这才是我们想要的高效课堂,师生的教与学才能渐入佳境。
三、远离题海战术
传统的题海战,以牺牲大量的时间为代价,结果却不可预知。文言文教学特别忌讳使用题海战术,否则之前好不容易激发的学习热情会毁于一旦。由于用于文言文练习的材料都是古人的作品,现在又是信息时代,你想要了解的信息,网络上基本都能查到。文言文使用题海战术的后果可能会让许多学生上网抄袭答案,以应付检查。如果我们布置的作业不能真正反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这不是我们老师愿意看到的结果。
设计文言文的练习时,教师要精心选择典型习题,尽量压缩题量。建议灵活采用活页的形式,当堂检测,一旦发现问题即刻解决,充分发挥训练的效益。文言文的练习要结合高考考纲,不能漫无目的地考学生。练习的目的是巩固所学的基础知识,而不是难倒学生,浇灭他们学习的热情。另外一个问题是现在高考考查的热点之一是断句,而以前老旧的训练题目都是考查实词虚词的,这一点,老师们在出题的时候要注意。我认为断句的训练可以因地取材,如把课本的文段去掉标点,就是绝佳的训练模式。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形成文言文的语感,当然这种训练模式得常抓不懈。
四、文史结合
文史结合是个老话题了。现在高考考查文言文基本上是通过阅读一篇五六百字的人物传记,设置几道题目从不同角度考查学生文言文的基础能力。而选取的人物传记,主要是从史书中摘选的,尤其是“二十四史”。像2017年高考就是节选自《宋史·许将传》。所以,我们提倡文史结合,让有条件的学生多看些史书。“读史明智”,了解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知识、著名典故、伟人功绩等,从而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增强人文精神。在一般的传记中,传递的都是一些正统的处世哲学思想,这对正在成长的中学生也是有潜移默化的正面影响的。在史书里还可以了解古代社会的一些社会现实、乡土人情、山川风貌等,这是在平时的课本里很难学得到的。一旦学生熟悉了此类人物传记,在试卷里再次碰到类似的文段,就会产生亲切感,从而增强考试的信心。
总之,高考文言文的考查力度会越来越大,而现在的“零零后”们却不喜欢学习文言文。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去帮助学生,让他们学习文言文不再那么“痛苦”。
★作者通联:广西防城港市防城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