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转化与能力培育:语文核心素养提升的具体路径
2018-08-23刘千秋
刘千秋
语文学科四项核心素养的凝练是2017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特色展现,它引领着语文教育由“知识核心时代”进入了“核心素养时代”。在语文课程中落实高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是母语教育担负的重任,形成这四项素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训练才能获得。
一、语文核心素养的课程转化:有效实施18项学习任务群
课程标准是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的强有力保障。新版高中语文课标既有学习要求也有具体的课程内容,课标依据四项核心素养并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设计出18项由若干学习项目组成的“学习任务群”,这些任务群是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的载体。
1.优化课内外教学结构
任务群的设计力求避免语文教学陷入教师大量讲解分析的教学模式,因此任务群的教学要依据每项任务群不同的侧重点来选择和设计专题,注重必修和选修之间的共同任务群以及每项任务群的关联性,梳理整合任务群中的共同因素,最终达到课内外教学结构的优化。比如在课堂教学中落实“积累、感悟”的方法和“听说读写思”的途径,重点学习传统经典篇目,训练语法知识、文学知识、文化知识、逻辑知识,任务群专题知识等。核心素养蕴含的学习观是与现实生活紧密关联的、真实性的问题情境,诸如基于问题的学习探讨、基于项目的活动方式、基于体验的学习探究等都是进行任务群学习的有效方式。
2.增强语文教师教学能力
语文教師的专业发展能力和自身的学科素养是落实核心素养的关键。语文教师要塑造正确的教学观和核心价值观,提升教学理念,树立“任务”意识,将学习内容转变为学习任务,同时增强联系意识,以任务群的整体目标统筹不同的学习内容和活动。语文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统筹”能力,在课堂教学中精准设计教学活动使任务群之间互相支撑和渗透,协调处理不同任务群间的关系,立足“学生的自主学习”来设计、整合教学构成要素,建构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激发、引导学生能动、自主的学习,让学生把知识和经验转为能力,生成素养。
3.教科书编写要设计“任务情境”
相对于作为纲领性文件的课标来说,教科书是教师和学生直接面对的教学凭借文本,是呈现语文核心素养理念的“具象化”载体。高中生在小学和初中已经掌握了系统的语言知识和能力,为了综合运用各项知识技能可以任务群的形式组织教材,统筹兼顾教材中的语言、思维、审美、文化,使这四项素养融会贯通。教科书内容不仅仅是“语言”的展现,而且是以四项核心素养为基础,围绕具体的任务来确定整合性的教学内容,通过一项或几项任务的呈现来达成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素养的综合体现。
二、关键能力的培育: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北师大王宁教授指出:“一个国家语言文字的发展和传播,不但直接影响这个国家对外交流的软实力,而且与发展本土文化有密切的关系。”语文学科的本质是母语学习,“语言运用”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石。“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语文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最显著特征,是语文学科母语教育职责的神圣体现。语言运用能力最直接表现在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培养上。
1.阅读中建构语言运用之内核
阅读是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实践过程,在阅读中可以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可以实现文化理解与传承。对于学生的阅读要采取多样的形式,比如经典阅读、整本书阅读、群文阅读、演讲、辩论等,开展主题读书活动,写读书笔记和专题研讨,加强语言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大量阅读,注重阅读积累。高一、高二、高三每个年级段可以开设专门的阅读课,给阅读配备专有的课程学时来开展序列性的阅读活动,让学生进行系统性的阅读学习。
2.统一写作能力和情意素养
写作既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技能和智能,情意素养是情感和意志层面的素养,包括学生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关照下对写作、生活的热爱,以及丰富的精神感受力。写作主体的人格建构是写作素养的综合体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除了大量的阅读积累保障外,情意素养的支撑是必不可少的因素。因此写作教学中将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情意素养统一起来,在指导学生具体写作时,挖掘写作的“三性”:捡拾身边的“生活”,洞悉“人性”的美丑,追寻“诗性”的绚丽,同时拓展写作的新视野,尝试体裁多边形的跨文体写作方式,注重技术引领的新媒体写作。
国学大师王国维在论及教育的宗旨时提出要培养能力全面、和谐发展的“完全之人物”,这和当今时代教育的最终目的有异曲同工之效。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育社会合格公民。在意识形态论下,教育目的还应关注族群、信仰、文化、习俗等内容,并培育学生成为具有国家意识与国际视野的现代人。不管怎样,丰满人性、健全人格、优秀品质、美好德性、人文内涵以及独立思考、实践创新等都应是学科教学的根本目的和共同旨向。对于语文学科来说,新课标以“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的核心素养培育为宗旨来实现学科教学的根本目的,尤具国际视野与当代意识。
★作者通联: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