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快捻久留针刺法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大鼠的治疗作用分析*

2018-08-23董永书行书丽周红艳范军铭

针灸临床杂志 2018年8期
关键词:血流量前庭造模

董永书,行书丽,周红艳,张 薇,孙 为,范军铭△

(1.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河南 郑州 450000; 2.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郑州 450000)

眩晕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是机体对空间关系的定向或平衡感觉障碍。临床发病率在10%以上[1],表现为站立不稳、平衡失调、倾倒、偏向指物等症状,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2]。眩晕发病机制复杂,多见于包括前庭神经、前庭感受器及相应神经中枢在内的前庭缺血导致的功能紊乱。而后循环缺血是引起前庭系统缺血的主要原因,临床上较为多见[3]。本实验以不完全脑缺血眩晕模型大鼠[4]作为研究对象,分析针刺治疗对大鼠前庭神经核血流量的变化以及旋转刺激后跳台潜伏期、平衡性的变化,探讨快捻久留针刺法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机制。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实验动物 SPF级健康SD大鼠,雌、雄对半,体质量180~250 g。由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技术公司提供,动物许可证号:SCXK(京)2016-0011,合格证号:No.11400700246872。大鼠适应性喂养7天后开始实验。喂养温度20℃~25℃,湿度维持在40%~70%,自由给食和给水。

1.1.2 主要药品与针具 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批号:170220,河南福森药业有限公司);针灸针选用28号1寸的一次性无菌不锈钢毫针(无锡佳健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1.1.3 实验仪器 DTT-2跳台记录仪(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研所);三维立体脑定位仪(型号:DW-2000D,成都泰盟软件有限公司);激光多普勒血流仪(型号:Moorvms-Ldf,英国Moor insturements公司) ;大容量低速离心机(DD5台式,湖南赫西仪器装备有限公司)。

1.2 实验方法

1.2.1 造模前准备工作 ①跳台电刺激逃避反射训练:每天进行该训练,将实验大鼠放进跳台仪中,适应3 min后给予电刺激5 min,刺激强度30 V、50 Hz。以实验大鼠跳上跳台并保持30 s为训练成功,每天训练2次,连续训练3天,建立牢固的实验大鼠逃避刺激的条件反射。②平衡试验:将圆柱形木棒离地50 cm水平放置,地上铺10 cm厚的海绵软垫,正常大鼠可在圆木棒上停留超过3 min。以大鼠在木棒上停留时间大于3 min为阴性;小于3 min为阳性。

1.2.2 眩晕模型的建立 将实验大鼠应用10%水合氯醛溶液(0.35 mL/100 g体重)麻醉,仰卧固定,用外科剪剪开颈部皮肤,钝性分离,暴露分离出右侧CCA并穿线备用;然后沿右侧CCA近心端向胸腔方向找至右侧SCA分叉处,用弯镊勾出SCA,小心剥离周围组织,穿线备用。将实验大鼠固定于脑三维立体定位仪上,平颅头位,在距大鼠前囟10.2 mm,中缝右侧1.1~2.5 mm,深4.5~5.5 mm处定位大鼠右侧前庭神经核,切开正中头皮约1.5 cm切口,用双氧水烧灼皮下组织,暴露前囟,于前囟旁开及向下各1.5 mm处用牙科钻钻一直径1.5 mm的圆孔,使之刚好能容纳激光探头,尽量使表面平整且不钻透。然后使用多普勒激光血流仪测定大鼠右侧前庭神经核内血流量,描记该部位血流值平稳后5 min的脑血流图。等待血流值平稳后结扎右侧CCA、SCA,持续描记血流曲线10 min。术后肌注青霉素4万单位。术后脑血流量明显下降且第2天仍存活的大鼠视为造模成功。

1.2.3 分组及各组大鼠处理方法 将造模成功的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模型组、药物组、普通针刺组和快捻久留针组,另外设假手术组。模型组:制备缺血模型后不做其他处理,大鼠自由摄食饮水饲养;药物组:将盐酸氟桂利嗪胶囊配制成0.153 mg/mL的混悬溶液,给药的容积为10 mL/kg(等同于9倍临床用量),每天灌药1次,连续10天;普通针刺组:每天给予针刺治疗,参照《实验针灸学》动物标准穴位图谱等文献[5-6],选取大鼠百会、双侧率谷穴、双侧风池穴,给予常规剪毛消毒,柔性固定后用28号1寸针灸毫针快速刺入皮下,进针深度为8 mm,每次30 min,每日1次,连续10天;快捻久留针组:选穴及进针手法同普通针刺组,进针后即用右手拇指腹和食指桡侧缘持针做捻转动作,频率200~300次/min,连续行针1 min,半小时后再次行针1次,留针1 h,每日1次,连续10天;假手术组仅手术分离大鼠右侧CCA及SCA,不做其他处理,自由摄食饮水饲养。

1.3 指标检测

1.3.1 大鼠行为学表现 观察实验大鼠的形态外观、反应能力、精神状态、行走姿势、活动情况、进食水量及体重的变化。

1.3.2 缺血性眩晕模型大鼠前庭神经核组织血流量的变化 使用多普勒激光血流仪测定每组实验大鼠干预前、后右侧前庭神经核部位的血流量,计算干预前后该部位血流量的变化。

血流量变化的计算:血流变化率=(造模后血流量-造模前血流量)/造模前血流量×100%。

1.3.3 旋转刺激眩晕模型大鼠跳台逃避时间实验 将实验大鼠置入离心机并以300转/min的转速匀速旋转30 s,立即将其抓置于跳台仪中,记录实验大鼠受到电刺激到第1次跳上跳台并且30 s内不跌落所需的时间(不计算实验大鼠在跳台上的时间)记为潜伏期。

1.3.4 平衡试验 如前所述大鼠停留在平衡原木上的时间或阳性大鼠的只数。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各组大鼠一般情况

假手术组设置大鼠12只,造模成功大鼠56只,随机分入模型组、药物组、普通针刺组和快捻久留针刺组每组各14只,治疗期间模型组大鼠死亡3只,药物组大鼠死亡1只,两针刺组无死亡大鼠。假手术组精神状态良好,行动自如;其余各组大鼠倦卧少动,反应能力下降,自发活动量减少,进食进水量减少。治疗后药物组和针刺组大鼠情况均好于模型组,尤以针刺组为佳。

2.2 对缺血性眩晕大鼠前庭神经核血流量的影响

与假手术组比较,其他各组大鼠造模后右侧前庭神经核血流均有明显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药物组及两针刺组在治疗后右侧大脑前庭核血流明显增加(P<0.01);药物组及普通针刺组增加前庭神经核的血流幅度无显著差别(P>0.05),快捻久留针刺组增加前庭神经核的血流幅度与其他各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见表1。

2.3 对旋转刺激缺血性眩晕模型大鼠跳台潜伏期的影响

测定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其他各组大鼠跳台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与模型组比较,药物组和针刺组在治疗后均可不同程度缩短大鼠跳台潜伏期(P<0.01) ,其中,药物组和普通针刺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快捻久留针刺组对潜伏期的影响最为显著。见表2。

表1 对缺血性眩晕模型大鼠前庭神经核血流变化率的影响

注:与假手术组比较,△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1;与药物组比较,▲P>0.05,▲▲P<0.01;与普通针刺组比较,●P<0.05

表2 对旋转刺激缺血性眩晕模型大鼠跳台潜伏期的影响

注:与假手术组比较,△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1;与药物组比较,▲P>0.05,▲▲P<0.01;与普通针刺组比较,●P<0.05

2.4 对缺血眩晕模型大鼠平衡试验的影响

造模前每组实验大鼠经训练后可在圆柱形木棒上停留3 min以上。说明造模前各组实验大鼠平衡性较好。造模后分别进行观测,除假手术组实验大鼠可在木棒上停留3 min以上,其余各组大鼠在木棒上均不能站立,放置后随即掉下,停留时间小于3 min者为阳性,证明眩晕模型造模成功。干预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药物组及各针刺组平衡试验中的阳性动物数显著减少(P<0.05)。快捻久留针刺组疗效与药物组、普通针刺组相当。见表3。

表3 对缺血性眩晕模型大鼠平衡试验的影响

注:与模型组比较,★P<0.05

3 讨论

眩晕是种不正常的感觉体验,是身体对空间关系、定向感觉出现的障碍[7]。多由前庭系统病变导致。由于前庭系统对缺血比较敏感[8],一定程度的后循环缺血会导致前庭神经、前庭感受器以及相应中枢等部位血液灌注不足,从而导致前庭功能紊乱,出现眩晕、平衡失稳等症状。改善患者前庭神经系统供血可明显缓解眩晕症状,利于疾病的治疗。

中医认为眩晕病的发病特点为本虚标实,病机为肝肾不足、气血亏虚、痰湿阻络、清阳不升而致眩晕。所以治疗上多采用活血化瘀、填精补髓、疏经通络的方法。本研究则应用不同的针刺治疗方法刺激大鼠头部相应的穴位,利用穴位特性激发调补虚实的功能。百会为身体诸阳之会,可以提领一身之阳气,具有安神定眩之功效;风池穴为足少阳胆经之经穴,手足少阳经与阳维脉的交会穴,如气血循于脉道,升发阳经气血上注于脑,则髓海得养眩晕自消[9-10];率谷穴位于耳尖之上,为足少阳胆经经穴,亦为与足太阳之交会穴,具有疏风活络、收湿降浊之功,诸穴合用可达到补虚泻实、补益脑髓、活血化瘀、疏通经络的作用。而快速捻转及长时间留针刺激可更大程度上激发经络之气,提高疗效。

采用结扎右侧颈总动脉和锁骨下动脉的方法制作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大鼠模型可以最大程度的模拟后循环缺血导致的眩晕[11]。由于右侧椎动脉是右侧锁骨下动脉的下游分支,结扎锁骨下动脉可完全使椎动脉供血减少从而保证了后循环缺血致前庭神经核缺血模型的成功[12]。通过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检测模型大鼠前庭神经核血流量的变化也给予了有力的证明。而跳台逃避潜伏期反映了大鼠在机械旋转刺激后眩晕的严重程度,只有当大鼠眩晕症状减轻、身体保持平衡后才能在电刺激下迅速的跳上平台并保持稳定来躲避刺激,前庭系统缺血后其保持身体平衡的功能减退,在给予旋转刺激后恢复身体平衡的时间也相对延长,因此,跳台逃避潜伏期能反映模型大鼠前庭功能的缺血受损程度。

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假手术组,造模成功后各组大鼠右侧前庭神经核的血流明显下降(P<0.01),跳台潜伏期显著延长(P<0.01),平衡木上停留大鼠明显减少(P<0.01)。药物组和两针刺组干预后可显著缩短模型大鼠跳台潜伏期(P<0.01),亦可显著升高右侧前庭神经核血流量(P<0.01),从而改善模型大鼠的眩晕症状,普通针刺组和药物组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快捻久留针刺组疗效优于药物组(P<0.01)和普通针刺组(P<0.05)。而在平衡性的检测中两针刺组和药物组具有相当的疗效(P>0.05)。故可得出结论针刺和药物治疗均可以通过纠正后循环缺血、改善前庭神经核供血来治疗眩晕,而长时间及高强度的行针刺激可加强疗效。

猜你喜欢

血流量前庭造模
前庭康复在前庭疾病的应用进展
豁痰定眩方治疗痰浊上扰型前庭阵发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远离眩晕一运动助您改善前庭功能
脾肾阳虚型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造模方法及模型评价
胆囊胆固醇结石湿热证小鼠造模方法的研制与评价
湿热证动物模型造模方法及评价研究
被忽视的“前庭觉”
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癌前病变大鼠造模方法的文献研究*
阻力递增踏车对年轻健康男性相关呼吸、运动肌肉血流量的影响
抖腿是健康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