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的发展方向与对策
2018-08-22李晓红
摘要:面对融资困难的问题,中小企业应该采用供应链融资的方式突破瓶颈期,充分挖掘我国经济市场的发展潜力。在实际融资过程中,由于供应链意识不强、潜在风险大、积极性不高、信息技术滞后等原因,导致供应链融资在结构以及制度方面存在一定问题。本文将阐述供应链融资的内涵与现实意义,对其发展方向以及策略进行浅析,旨在为中小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模式创新;融资服务平台
1、概述
供应链融资就是金融机构将核心企业以及相应产业链有机结合起来,基于上下游产业结构特点的基础上,制定行之有效的融资策略,从而为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或者融资产品。通常情况下,供应链融资应以核心企业为主体,为上下游企业的银行贷款创造便利,进而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供应链融资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供应链是在核心企业信用的基础上建立信誉链,以便为银行放贷提供可靠参考依据。这不仅可以拓展银行经营范围,同时,还提高了中小企业融资方案的实效性以及企业对经营风险的防控能力。第二,供应链融资的方式更加多元化,除了抵押固定资产外,还可以将应收账款、预付账款或者未来货权等作为抵押物,这对中小企业资金流的盘活大有裨益。第三,供应链融资可以促进企业与银行之间的合作,使各产业节点相互协作,推动资金链稳健发展。
2、现实意义
2.1 突破审贷风险评估
供应链融资可以提高各产业链节点的粘性,为企业营造良好的金融市场环境。它强调以企业规模、运营情况、自偿能力以及贸易背景等为依据,制定贷款审核标准。而银行则是通过调查核心企业的信誉度,制定针对性融资方案,对上游产业链进行动态掌控,进而减弱投资风险,将资金投入到以前并不看好的中小企业当中。这不仅提高了银行收益,解决过于依赖大客户的弊端,同时大幅度提升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平衡供应链资金分配,促进中小企业与核心企业实现合作共赢,提高了融资供应链上各个节点的综合竞争实力。供应链融资使企业发展目标达成高度一致,即个体利益的实现有助于集体利益的提升,其内部管理具有规模性、经济性优势,进而形成共生、反哺,协同互助的产业链体系。在供应链融资的实际应用过程中,供应链情况、核心企业及其产业链经营状态、贸易背景真实性、资金流掌控能力等对供应链融资风险具有重要影响。
2.2 创新担保方式
与传统融资方式不同,供应链融资形势下的中小企业,其融资风险大幅度降低,可以与大企业相提并论,甚至可以获得很高的投资收益。由于中小企业条件有限,其固定资产担保、抵押等往往低于银行放贷标准。而供应链融资背景下,银行可以将应收账款、未来货权流动资产作为抵押物,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拓宽了银行贷款渠道,使融资模式更加灵活化、多元化。与此同时,由于供应链融资是以核心企业为主体,其信用水平对应收账款、存货价值具有直接性影响,因此,中小企业的供应链融资风险可以与核心企业的贷款水平接近一致。
2.3 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供应链融资不仅可以提高风险防控水平,同时还有助于成本控制。与传统的金融信贷模式相比,供应链融资在产业链衔接以及服务等方面占有显著优势,可以充分发挥银行、物流、客户之间的协调职能,利用规模化的作业模式,对融资机构进行批量管控,减少大量冗余流程。同时,银行与企业生产活动有效结合,促进资金供应长期稳定发展,在降低融资成本的同时,大幅度提升了工作效率。供应链融资背景下,银行具有资金提供者以及企业合作者的双重身份,不仅能够对供应商的生产全过程进行跟踪服务,同时还可以动态掌握企业贸易往来以及资金流向,为其提供针对性融资方案,以便加速企业资金使用实效。
3、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的发展方向
中小企业的固定资产有限,流动资产所占比重大,资金缺口严重,因此,供应链融资模式应该有效结合中小企业的经营特点,不断优化传统抵押与票据业务,从采购环节、生产环节、销售环节三方面着手,对未来存货融资、融通仓融资以及应收账款融资的发展前景进行合理规划。
3.1 采购阶段的未来存货融资
中小企业必须要采购大量物资以维持正常运行,这会使企业的资金周转陷入窘境。面对这一问题,可以采用供应链的融资方式,加速资金回笼,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环境。而未来存货融资就是将合同中的产品金额作为融资抵押物,主要有先款后货以及担保提货两种常见模式。其中,先款后货主要是在提交保障金的基础上,遵守合同向下游厂商供货,以便获得银行授信向核心企业贷款;担保提货与先款后货一样,由中小企业向核心单位支付全额贷款,再由核心企业将全款提货单抵押给银行。而银行在收到中小企业保障金的同时,会为核心企业及时发货。简单来讲,供应链融资可以促进中小企业形成分期付款提货的采购模式,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资金紧缺的问题。同时,还提高了银行信贷的风险防控能力,实现产业链各节点的合作共赢。
3.2 生产阶段的融通仓融资
实际生产过程中,中小企业会产生大量半成品以及成品,产品堆积导致成本高昂,资金回流缓慢。而融通仓融资可以有效避免商品滞留问题,通过第三方物流公司的物流服务,授信人可以获得信用评估、风险管理等金融服务,并将库存商品作为抵押物或者还款渠道。融通仓融资可以分为静态抵质押、动态抵质押、普通仓单质押以及标准舱单质押几种授信方式。上述授信方式都是以第三方物流服务平台作为前提,改变银行放贷意愿,并通过流动资产构建融资渠道,协助中小企业打破经营瓶颈。
3.3 销售阶段的应收账款融资
从供应链整体角度出发,销售环节应当算是企业提高收益的关键所在。在销售阶段,应收账款融资是应用最为广泛的融资方式,即中小企业将应收账款作为抵押物获得金融机构的贷款。假如直至还款期限,企业无法偿还账务,那么银行可以向核心企业收取应收款。由此可见,应收账款融资应包括中小企业、核心企业以及银行三方,分别为融资方、担保方、提供方,而应收账款则为质押物。实践应用过程中,应收账款融资方式又被分为让售融资、证券化融资两大类。由于中小企业作为融资方处于产业链条末端,其在经济市场中的综合竞争实力与核心企业有较大差距,基本上无法满足银行所需的贷款要求。而应收账款融资方式則可以通过核心企业的帮带作用,为中小企业信贷提供支撑,这不仅有效缓解了中小企业贷款难的压力,而且大大降低了银行的放贷风险。
4、实施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的对策建议
4.1 强化中小企业内部管理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供应链融资模式对其内部管理水平提出了较高要求。首先,应提高财务管理规范性,制定明确的发展战略目标,并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形成良好的责任机制,为企业品牌塑造打下坚实基础。其次,中小企业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对供应链融资方案进行优化选择。第三,要构建信息数据库,创新信息传播方式,实现资源共享,并通过加强与银行合作的稳定性,提高贷款信用级别。最后,中小企业应引入金融专业人才,通过深入研究与定期培训等加强业务人员的职业素养,进一步降低融资管理风险。
4.2 健全金融机构管理体系
作为供应链融资的重要节点,银行等金融机构应在保证融资安全的基础上,尽可能提高风险防控能力。应采用科学手段对融资管理体系进行动态管理,并及时调整融资方案,以促进融资风险防控水平的提升;健全资金安全保护机制,杜绝客户信息外泄现象的发生。要充分掌握供应链节点的具体运营状态以及资金流向,在信贷风险无法全部消除的情况下,通过资信评价机制,提高银行放贷风险管控质量。需要注意的是,在构建金融机构管理体系的过程中,中小企业应进行全方位分析,提高信用评定标准的公共影响力。
4.3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在供应链融资方式的落地过程中,政府主管机构的主导地位不容忽视。因此,可以成立供应链融资专项基金,对业务良好的金融机构给予过高要求。同时,还应构建信息共享平台,政府应完善登记流程,并在物权法的指导下,对中小企业的私有财产进行优化调整,不断加强融资相关配套措施,促进供应链融资长期、稳定发展。
4.4 促进間接融资向直接融资的发展
就目前而言,我国的供应链融资主要是围绕商业银行来开展的。商业银行属于中介结构,以其为主线的金融方案归属于间接融资的范畴。而我国供应链融资在直接融资方面基本处于空白阶段,具有极大的上升空间。随着金融市场的多元化发展,间接融资模式显然已经无法满足中小企业的实际贷款需要,因此,直接融资方式的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一直以来,贷款难、资金紧缺问题都是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重难点,只有从根本上拓展直接融资渠道,才能真正引导中小企业走出发展困境,将供应链融资推向一个全新的高度。实现供应链融资的途径有很多,例如,借贷市场、期货市场、抵押市场以及证券市场等等,这些都是供应链融资的借助渠道。
5、结语
综上所述,中小企业由于规模有限,一般很难满足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要求。而供应链融资背景下,中小企业作为融资方,其融资效率大幅度提升。同时也打破了传统融资模式需要大量固定资产抵押物的硬性要求,对中小企业的资金回笼、成本减低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因此,为了提高供应链融资在中小企业中的应用效果,必须提高中小企业的内部管理水平,健全金融管理机制,全面发挥政府职能,为银行信贷的获取提供有效保障,进而推动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静,梅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思考[J]. 现代经济探讨,2015(1):68-70.
[2]范柏乃,朱文斌.中小企业信用评价指标的理论遴选与实证分析[J].科研管理,2013(6):86-88.
[3]陈佳贵,郭朝先.构筑我国中小企业金融体系的思考[J].财贸经济,2013(6):55-57.
[4]江莎.供应链金融—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的良方[J].现代经济信息,2014(10):96~98.
[5]徐洪水.金融缺口和交易成本最小化: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成因研究与政策路径[J].金融研究,2015(1):41-43.
[6]严宏亮.供应链金融基本模式及对拓宽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启示[J].浙江金融,2014(9):24-25.
作者简介:李晓红(1976-),女,汉族,内蒙古兴安盟人。经济学博士,副教授,中级经济师,现为辽宁金融职业学院金融管理专业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