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析中国现当代文学电影改编的文化学

2018-08-22黄苏

东方教育 2018年17期
关键词:中国现当代文学电影改编

黄苏

摘要:我国电影行业已经进入黄金时代,现阶段各类电影层出不穷,票房收入相对于以往也有了明显提升。电影行业的繁荣,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使得人们的消费观念向文化娱乐方面倾斜,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电影通过对文学作品的改变,增强了电影的文化性,使得电影的发展具有内在动力。通过对文学作品进行改变,电影的艺术性得到很大的提升,使得我国的现当代电影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所以,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电影改编的文化学进行探索,有助于促进我国电影事业的发展。本文将通过分析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的关系,探索文学作品在改编成电影中的关键点。

关键词:中国现当代文学;电影改编;文化学

在我国电影的发展过程中,经济的发展是推动其进步的外在动力,是现阶段电影市场繁荣的关键因素。在我国的很多经典电影中,通常很多是对于经典文学作品的改变,这就使得电影的文学性大大增强,也是实现我国文化繁荣的重要途径。所以,现当代文学是我国电影发展的内在推动力。通过对文学作品改编进行电影创作我国电影发展中的一个常态,比如早年间冯小刚对王朔小说的改编以及近年来对刘震云和严歌苓小说的改编等等。这种通过电影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进行改编的方式,不仅促进了电影的繁荣,也使得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被人们所熟知,对于中国文学的发展也是一个重要的推动力,两者呈现相辅相成的关系。很多制片人已经意识到现当代文学对于电影的推动作用,正在尝试进行更多的文学作品改编。

一、影视作品对非经典文学作品传播作用

在很多电影对于文学作品的改编中,通常是选择一些不为人熟知的文学作品进行改编。一方面,因为知名度较高的文学作品其改编难度较大,一旦失败就会成为导演职业生涯的污点。另一方面,这类文学作品通过文字的形式已经表现出其极高的艺术价值,进行电影的改编纯属狗尾续貂,所以很多导演有自知之明,尽量不去改编知名度非常高的作品[1]。

比如中国唯一一部获得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的电影《霸王别姬》,虽然已经过去了二十几年,但是依旧是中国现当代电影中的佼佼者,无论是在时代背景的刻画,还是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都具有极高的艺术性。《霸王别姬》改编自李碧华的同名小说,是将文学作品改编成电影并获得巨大成功的案例。但是在《霸王别姬》电影上映之前,很多人并不熟知李碧华的小说,通过电影的上映和获得国际大奖,人们开始回过头来观看小说《霸王别姬》,使得文学作品的關注度得到大大提升。所以,影视作品通过改编文学作品,也是对文学作品的一种有效传播,也是促进我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电影《鹿鼎记》改编自金庸同名武侠小说,电影中蕴含着丰富的楹联,是对我国古老文学艺术形式的一种宣传和推广。比如“三秀草呈云彩焕,万年枝茂露香凝”是借用故宫永寿宫的楹联,用到了电影中太后寝宫内。

二、影视作品改编文学作品的注意事项

(一)遵循文学作品思想内涵

我国由于在电影行业的发展水平还比不上美国等发达国家,导致很少有人对经典文学作品进行改编[2]。正如前文所讲,一方面是由于水平限制,另一方面是如果改编经典,一不小心就会成为狗尾续貂之作。很多对于经典文学作品的改编比较失败,这是由于在改编中没有遵循其中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导致商业性强于艺术性,这就会使得观众产生反感,导致其改编失去应有的价值。所以,在进行文学作品的改编过程中,遵循原著的思想内涵与艺术价值,是促进电影改编成功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但是也不能给走向另一个极端,就是对于文学作品进行照搬式改编,导致电影成了文学作品的视频化处理,不能够发挥电影本身的价值。

尤其是在很多改编的古装电影中,楹联的巧妙运用不仅仅会增强电影的艺术性和文学性,对于普及楹联这种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也至关重要。比如在电影《鹿鼎记》中,有一个皇宫画面,其楹联为“一贯惟诚主于敬,万几无旷本诸身”,这幅楹联出自故宫倦勤斋。楹联在表达主人公韦小宝与康熙的微妙关系的同时,是对整个电影主题思想的一个侧面反映。

(二)注重对于经典文学的合理利用

前文讲到经典文学作品的改编难度会非常大,但是不能够因此就放弃对于经典文学作品的改编[3]。因为非经典文学作品虽然可以让导演有更大的发挥空间,但是其艺术价值远远不如经典文学作品,经典文学作品中蕴含的思想是电影人进行电影创作的源泉。所以,要正确利用经典文学作品,不断从中汲取创作题材和灵感,促进中国现当代电影的繁荣发展。

比如张艺谋对于莫言经典作品《红高粱》的改编就非常成功,在保障原作品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的同时,通过电影独特的视觉艺术对原著进行升华处理。这种对经典文学作品的成功改变,使得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得到充分展现,同时又能够凸显电影的价值,是实现双赢的电影改编案例。

三、文学作品改编成电影的意义

首先,很对电影对于文学作品的改编呈现出娱乐化的趋势,比如《梁山伯与祝英台》和《唐伯虎点秋香》都是改变自戏曲作品,但是在改编的过程中都会进行主题的提炼,使得电影表达的主题更加倾向于爱情。影视作品的荒诞性使得其更具娱乐化。其次,平民化也是在进行文学作品改编时的一个重要意义。比如冯小刚对于王朔作品的改编电影《不见不散》《甲方乙方》等,其中人物语言是其电影的一大特色,这样的改编方式使得文学作品区域平民化[4]。

结语:

我国电影事业的繁荣发展,离不开对于文学作品的改编,这是其发展的内在动力;同时,电影对于文学作品的改编也会使得文学作品被人熟知,是促进我国文学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对于非经典文学作品的改编,能够促使其被人们广泛关注。在进行文学作品的改编过程中,首先要遵循原著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其次应该尝试进行经典文学作品的改编,实现双方的共赢。在中国现当代电影的文学作品改编中,娱乐化和平民化是其主要趋势。

参考文献:

[1]唐忠江.中国现当代文学电影改编的文化学探寻[J].电影评介,2017(02):78-80.

[2]刘文.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影视改编现象探析[D].兰州大学,2015.

[3]金真徽. 小说到电影——中国现当代文学转化研究[D].青岛大学,2004.

[4]何希凡,谭光辉.电影对文学名著改编的困境与出路——影视文化的发展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接受研究之二[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04):76-79.

猜你喜欢

中国现当代文学电影改编
多维视野观照中的矛盾与张力阐释
《圣经》文学价值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影响
《圣经》文学价值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影响
从英美哥特文学电影改编看文学的影像化
以《归来》为例探讨文学电影改编艺术
《侏罗纪公园》系列电影改编模式研究
审美文化视域下莎士比亚悲剧的电影改编
慕课的发展对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的启示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改革路径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