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公共政策中公民参与存在的问题与完善对策

2018-08-22张莹

东方教育 2018年21期
关键词:公民参与公共政策民主

张莹

摘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尤其为公共政策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公共政策中的公民参与意义深远,不仅有利于实现公民自身权利和利益,而且有利于提高政府的决策能力和决策水平,最终有助于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公共政策中的公民参与不是单方面行为,而是公民、政府、社会三方面协调发展的互动性行为。本论文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阐释公共政策中公民参与的概念界定以及研究意义;第二部分论述公共政策中公民参与存在的问题;第三部分论述公共政策中公民参与的完善对策。

关键词:公共政策;公民参与;民主

前言

公共政策中的公民参与,是我国政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民主的重要体现,更是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社会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因此,公共政策中的公民参与对于我国的发展进步尤为重要,不可忽视。因此,虽然我国公共政策中的公民参与起步较晚,发展较为缓慢,但是这一课题仍具有深远的研究意义。加强公共政策中公民参与的研究,不仅能够帮助实现公民自身的权利,维护自身利益,也能够促进政府管理的优化与升级,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更能够促进我国民主政治稳健、有序发展,为我国的发展、强大奠定坚实的民主基础。

1公共政策中公民参与的相关概念界定以及研究意义

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政策中公民的积极参与,是促进我国政治文明发展的核心环节,也是提高公民自身参政能力和参政素养的现实途径。公共政策中公民参与的意义是重大的,无论是对于公民自身、还是政府部门、甚至整个社会的影响都是深远而持久的。然而,纵观公共政策的发展过程,虽然公民参与发展迅速,但是不可避免的暴露了一些问题,其中存在哪些问题呢?我们该针对这些已经暴露出来的问题给出什么相应的完善对策呢?

1.1公共政策中公民参与的的概念界定

公共政策中的公民参与,是指公民自身或公民组成的群体在自身意志或集体意志的作用下,面对公共政策所作出的一切行为,目的是影响公共政策利益分配的的行为和过程。公民参与有三个基本要素:一是参与的主体。公民参与的主体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单个公民,公民作为独立的个体参与到公共政策之中;另一部分群体公民,在形式上表现为民间团体或民间组织,希望用集体意志去影响公共政策。二是参与的领域。公民参与的领域是极其广泛的。每一位公民都有权参与到社会政治生活的领域之中,对政治生活中的每个公共政策都可以表达自身的见解。三是参与的渠道。公共政策中公民参与的渠道,目前主要划分为两类:一类是一些传统参与渠道,即看电视、听广播、读报纸等等;另一类是一种新型的参与渠道,即利用便捷且高效的互联网。公民参与最初源于雅典所奉行的直接民主,体现了公民对政治权力的渴望和追求。公共政策中的公民的积极参与,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2公共政策中公民参与的研究意义

1.2.1公民参与有利于推动公共政策的顺利实施

公共政策的顺利实施,离不开公民的积极参与,公民参与为公共政策的顺利实施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和组织基础。公民积极参与公共政策,不仅能够加深公民对于公共政策的了解和关注,而且能够为公共政策赢得更多的理解与支持,为公共政策的实施减小阻力,有利于推动公共政策的顺利实施。

1.2.2公民参与有利于实现公民权利,提高公民意识

公民积极参与公共政策,是公民各项权利实现的重要途径,主要包括知情权、监督权、话语权等民主权利。公民参与公共政策,不仅可以发表对于公共政策的重要看法和独到见解,而且能够在参与公共政策这类社会政治实践的的过程中,不断增强自身的主人翁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公民意识的提高。

1.2.3公民参与有利于促进政府管理的优化

公民积极参与公共政策,一方面,政府在制定公共政策之前,能够有效了解公民的内心需要和利益诉求,便于政府制定精准而合理的公共政策,提高政府管理水平;另一方面,政府在制定公共政策的过程中,公民积极参与,加强政府与公民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为双方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因此,公共政策中的公民参与,推动政府管理水平的提升,促进政府管理的优化。

2公共政策中公民参与存在的问题

2.1.公民参与意识淡薄,缺乏主人翁精神

目前公民的参与意识比较淡薄,缺乏主人翁精神,对公共政策缺乏热情,体现出来一副极其冷淡、漠不关心的态度。公民不愿参与公共政策,对于公共政策利弊以及其他价值倾向不愿表达自己的看法,对于自身的利益诉求不愿吐露。这种政治冷淡导致更多的公民越来越不愿意参与到公共政策之中,使得公共政策中的公民參与很难继续与发展。从长远来看,这种对待公共政策极其冷漠的的态度也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其他政治活动,最终不利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和进步,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效构建。

2.2政府官本位思想严重,缺乏民本思想

政府所暴露出来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官本位思想严重,缺乏民本思想。政府层面之所以出现这一重要问题,追根溯源,是由于传统政府的僵化体制和官本位思想仍旧留有残存,潜移默化的对政府产生着消极影响,尤其体现在公共政策中的公民参与之中。官本位思想的残存,导致政府不能清楚地认识自身,忽视公民国家主人翁的地位,无视公民的真实想法与内心诉求,没有真正做到体察民情民意,更不能清楚地意识到公民参与在公共政策中的的重要作用。政府的官本位思想,严重摧残了“民主”萌芽在我国的成长与壮大。

2.3公民参与的保障机制不健全

公共政策中的公民参与的保障机制的不健全,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公共政策在其制定过程中,其决策机制还不能保证拥有较高的公开性和透明性。目前的公共决策还没有完全做到“阳光操作”,“阳光型政府”的打造有待改进与完善;其二,公共政策中的公民参与缺乏必要的辅助制度作为支撑,很容易导致公民的主体地位被忽视,不能清楚地了解公民的内心想法和利益诉求,最终造成一种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无序、无效的状态;其三,公共政策中的公民参与没有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导致很多责任不能精准的落实到某个公民、某个政府部门之上,这就为逃避责任、责任感的缺失深深地埋下了根源。

3公共政策中公民参与存在问题的完善对策

3.1公民应增强参与意识,提升公民的政治责任感

新时代的公民应增强自身的参与意识,以端正且认真的态度,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参与公共政策,对于公共政策永远保持热情。拥抱着一份热忱,怀揣者一份政治责任感,投身于公共政策的社会实践之中。公民对于自身权利与义务的清晰认识,对于法律的尊重、认可与支持能够增强公民的参与意识,更多的体现为公民的主人翁意识与民主意志。此外,公民还可以通过积极参加各种各样的社会政治实践活动,增强公民自身的高度责任感和忧国忧民的情怀,进一步提升公共政策中公民参与的能力与技能。

3.2政府要积极树立社会主义民主观念

政府观念的转变,有效促进政府精简职能,指导并约束着政府只做其应该做、并且有能力做好的事情,深入贯彻“小政府,大社会”的理念:小政府,要求政府积极树立社会主义民主观念,精简政府职能,并认真履行政府应有的各项职能;大社会,要求政府要做到权力下放,削减其手中的权利,一部分还给社会,一部分还给公民。

树立社会主义民主理念,坚持人民的首要地位,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尽量保障公共政策中的公民参与能够有序、有效的进行。此外,树立社会主义民主观念,不仅有利于建设全心全意为人名服务的政府,而且有利于带领公民、带动整个社会发扬民主精神、积极参与公共活动。

3.3完善公民参与的相关制度体系

公共政策中的公民参与,离不开相关的法律法规,离不开制度体系的支持与保护。完善公民参与的相关制度体系,主要包括:其一,精准做到有法可依,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各方面内容都要有相关的法律做为依据,为公民权利的行使保驾护航;其二,对公共政策中的公民参与的相关权利和义务作出非常明确的划分,促进公民参与的有效进行。对于公民参与公共政策中应尽的义务必须认真履行,遵守公民参与的相关法律法规,对于不认真履行公民参与相关义务的公民,要根据法律作出惩罚,保证违法必究。其三,要完善公民参与的制度建设,为公民参与公共政策提供制度基础,有效保证公民参与能够在正确的制度体系框架下快速且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为波.公民参与公共政策评估的重要作用[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3

[2]屈伸.公共决策中政府与公民信任关系的构建[J].今日中国论坛,2013,15:22-23

[3]毛汀.培养公民政治参与的能力的最佳途径[J].法制与社会,2013

[4]常坤.公共政策制定中過程中公民参与问题研究[D].青岛大学.2012.6

[5]龚成.李成刚.论我国公共政策过程中的公民参与[J].社会经纬理论月刊,2012

猜你喜欢

公民参与公共政策民主
公共政策中社会排斥的产生根源及其防范对策
中国式民主
公共政策视域下精准施策问题探究
旧民主和新民主如何互适共存
公共政策在公共管理中的价值实现及作用
尼日利亚 民主日
网络社会背景下公民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困境和解决策略
唐山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公民参与政府决策对策研究
我国行政决策中的公民参与探析
关于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问题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