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租赁会计准则问题研究

2018-08-22曾飞

中国集体经济 2018年18期
关键词:改进建议问题

曾飞

摘要:随着我国租赁业的不断发展,租赁会计准则中的一系列问题日渐突出,应极大影响了融资租赁企业的正常发展。目前租赁会计准则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租赁分类与折现率选择两方面,文章通过对租赁会计准则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关的改进建议,如资本化提高租赁的经营水平、改善租赁资产的入账价值规程、提高或有租金核算水平、提高租赁内含利率的核算水平、改进未担保余值的兼职处理方法等途径来改进租赁会计处理方法,以期促进租赁会计行业的规范发展。

关键词:租赁会计准则;问题;改进建议

租赁会计准则要求将租赁区分为融资租赁与经营租赁两种,对承租人而言,融资租赁就相当于购买资产并在财务报表中体现该租赁资产以及应付的租金,对于经营租赁而言,承租人不需要确认上述过程,只需将经营租赁的租金作为当期费用即可,不需要在财务报表中反应出来。这两种不同的租赁形式使得租赁准则在实际操作中出现了诸多问题,不同的处理方式对企业的利润也会产生重大影响。并且随着我国租赁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租赁会计准则的研究也更加深入,租赁会计中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这也极大影响了租赁企业的正常发展。本文从租赁会计准则中的缺陷入手,着重研究改进建议,希望能促进租赁会计行业的规范发展。

一、租赁会计准则中存在的问题

租赁会计准则的缺陷主要体现在租赁分类与折现率选择两方面。

租赁会计准则里对于资产和负债的定义是相矛盾的。租赁会计准则中资产的定义包含能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物品、企业实际拥有的资产以及企业通过交易获得的经济效益或者资产。当一项资源符合以上要求,并且因这些资产产生的经济效益会流入企业,且该资源的成本或价值可以估量时,我们就认为这是企业的资产。而租赁会计准则中将负债定义为企业应该承担或偿还的债务,这些债务可以是以货币来计量的,也可以是需要通过资产或者劳务进行偿还的。负债是因企业的交易行为而产生,属于企业应当承担的义务,而偿还负债会减少企业的经济利益。资产是通过企业实际经济效益来确认的,与法律意义上的所有权有一定的区别。如果企业在租赁过程中可以使用该资产,并且通过使用该资产获得收益,那这项资产在租赁期间应该视为企业的资产,而在租赁期内,承租人是需要为这项资产支付租金的,此时的资产就应该算作企业的一项负债。在这种情况下资产和负债之间是相矛盾的。并且之前的会计准则中规定如果是经营模式,租赁企业是不需要在报表中确认与之相关的资产与债务,这与租赁会计准则中关于资产和负债的概念也相矛盾。

不同租赁方式对于租赁业务的处理有显著差异,这无疑会降低会计信息的质量。数据分析师一般是通过企业财务报表的数据来分析和预测企业的经营状况,并为企业领导者的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因此有效的会计信息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投资人的决定。但现行的会计准则将租赁方式分为两种模式,经营性租賃因为其无须资本化处理,既有融资作用、又能粉饰企业形象等特点而更受经营者的偏爱,而这种偏爱可能会让有些企业故意夸大销售收入,伪造利润。也正是由于这种分类存在人为判断的不确定因素,很可能被心怀鬼胎的企业管理者利用,从而降低了会计信息的质量,误导投资人。

租赁准则中对于经营租赁和融资租赁的规定在一定程度上为承租方和租赁方提供了可操作的空间,这将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现行租赁准则规定承租人在计算最低租赁付款额时,如果能够取得出租人租赁内所含的利率,就需要采用租赁内含利率作为折现率,否则就要根据合同规定的利率来进行折现,如果没有以上两种规定,就以银行贷款的利率为基准,这种不同的处理方式为承租人和出租人提供了可操作的空间。比如双方通过协议协商了双方可以接受的利率,如果这个折现率较高,降低了租赁费的最低现值,这就不满足“承租人在租赁开始日的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几乎相当于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的融资租赁分类标准,此时,融资租赁转为经营租赁,这实际上是人为操纵了租赁分离,会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

租赁会计准则中的计量标准对于公允价值的应用也存在问题。公允价值在全球的会计准则中应用非常广泛,但在我国却被刻意规避,转而由账面价值来计量价值。虽然采用账面价值作为租赁会计的价值计量标准能够有效预防企业的弄虚作假,具有可行性,但目前我国的租赁市场活跃度不够,并且出租人往往不会将其账面价值进行公开,加上我国的企业资产评估与账面价值往往存在较大的偏差,所以承租人很难真正了解企业的相关信息,账面价值所体现的信息可靠性也并不高。

二、租赁会计改进建议

首先应该完善融资租赁交易的界定标准。标准不统一会影响会计的核算结果,因此每一笔融资租赁业务的交易性质都应该有统一的判定标准。针对这一问题,可以从以下途径来解决。

通过资本化提高租赁的经营水平。在交易过程中,会计核算通过资本化以后承租人是无法将融资租赁转化为经营租赁的,但承租人与出租人可以通过资产管理解决资产无人监管的问题,从而达到对租赁类别进行认定的目的。而在融资租赁的交易过程中,交易双方都希望通过融资租赁得到更多的实惠,而承租人期望的实惠则是融资融物过程中的实惠,并且通过经营租赁的方式对交易进行会计核算,以达到通过对资产的控制和使用来使资产为自己获取更多利益的目的,只是承租人更希望将负债信息排除在资产负债表之外。而经营租赁资本化可以规避承租人的上述心理期许,并通过对经营租赁方式的资产化,使得承租人无法掌控这一资产,只是拥有试用期,这有利于规范交易。

完善融资租赁的交易界定标准还可以通过对融资租赁和经营租赁进行统一划分来实现。由于在租赁交易中承租人占据主导地位,所以这一划分应该从承租人的角度来制定划分标准,以确保交易性质得到统一划分。

其次、应该全面改善租赁资产的入账价值流程。融资租赁业务的承租人和出租人两方在选择公允价值和账面价值时,突出的矛盾就在于其相关性和可靠性。从相关性方面来看,非现金资产是通过公允价值来计算的,但非现金资产在可靠性的原则下则通过账面价值来计量。在这一背景下,会计准则需要在公允价值和账面价值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而在我国,现价段更适合用账面价值来计量,但鉴于账面价值核算方式有其局限性,所以选择评估价的方法可能更符合国际会计准则标准,也更符合中国国情。

第三、应该提高或有租金核算水平。或有租金与负债的特征类似,承租人都是无法在租赁开始日对业务金额进行可靠计量。或有租金的数额在租赁开始日无法得出准确数额,需要在租赁合同确定后通过其后续实际情况决定。如果融资租赁双方要对或有租金进行可靠性计量,只有通过估计负债来进行核算,此时是需要先将或有租金当成负债来确认的。在计量预估金额时,可以根据产品以往的销量与设备损耗等因素,对或有租金进行计量,然后再将这一或有资金进行估计,并做相关入账处理。由于预先估计了或有租金,因此企业在正常经营以及在财务报表应用时对企业并不会形成太大影响,这样有利于对企业真实的经营情况的反应,对于企业财务决策的决定、租赁交易中或有租金的承担情况等都有积极的作用。

第四、应该提高租赁内含利率的核算水平。租赁内含利率指的是租赁最低收款额与未担保余值的现值之和,即公允价值与初始直接费用之和,而这两者的折现率就是租赁内含利率。在融资租赁的过程中,租赁资产受租赁期限的影响,但租赁资产余值很少受影响,因此在计算租赁内含利率时,可以忽略租赁资产余值,然后进行简化,确保其具备更强的经济性。

最后、应该改进未担保余值的兼职处理方法。融资租赁企业应该在重要性的前提下,对未担保余值中的减值会计处理进行简化。未担保余值减值处理时,融资收入实际是根据原租赁内含利率进行计算的,因此租赁内含利率无需再次核算。而出租人的投资额实际上涵盖了未担保余值,因此未担保余值也是可以通过提取减值的方法进行处理的。

参考文献:

[1]方燕.现行租赁会计准则的缺陷及改进建议[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03).

[2]李泳珉.租赁会计准则问题研究[J].商界论坛,2015(07).

[3]刘红兵,胡智超.租赁会计准则问题研究——对IASB准则征求意见稿的分析[J].财会月刊,2011(07).

[4]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作者单位:重庆众行汽车租赁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改进建议问题
如何做好新时期水利行业的思想政治工作
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及其问题的调查研究
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确认的现存问题及改进建议
避开“问题”银行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