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课件制作中图文关系研究

2018-08-22徐凌云

东方教育 2018年17期
关键词:视觉文化图文认知

徐凌云

摘要:视觉文化时代, 教师应该突破语言中心的观念,改变图文关系单一的审美模式而重视图文的认知功能;提升视觉教育技术,实现语言与图像的信息互补、认知参照和功能整合,使得文字和图像缝合而成的文本-视觉语言,满足学生的期待视野,符合时代需要,成为便捷高效的教学工具。

关键词:视觉文化;教学;图文;认知

技术的进步使得人类的“可视域”或可视性对象迅速扩张。图像包围了我们,图像化的程度已经到了连标点符号都已经用来构成各种有趣图像。视觉文化的诞生不仅创造了新的艺术作品,而且使得人类获得了一种新的能力。用以感受和理解世界的新能力。通过图像传达思想、意义,通过观看图像来感受、理解和接受思想与意义的能力,这本是人类最原始的能力。

一、图像与文字的信息互补、认知参照和功能整合

随着社会信息化和信息传播技术的突飞猛进,一种新的文化形态,视觉文化业已形成并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文化生存和文化运作模式。视觉文化以丰富多彩、图文并茂的清晰直观,冲击着传统语言文化的抽象世界,改变了信息加工方式。我们今天所掌握的社会信息,有60%到70%是通过图像的方式获得的。 视觉文化主因的环境导致了学生期待具有视觉吸引性的教学方式,从而使得当代 教育中“视觉化”问题提上日程。视觉文化的兴起给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考验,也带来了新的方法和手段。文字和图像的共同特点是认识世界的工具,具有符号化的工具性。文字和图像作为差异性的符号信息体系,具有相互影响渗透的并行互补关系,并共同指向思维活动和认知活动本身。 多媒体作为数学教学的主要载体,具有融合图像的直观性和在场性,语言的间接性和抽象性的显著优势。在视觉需求旺盛而又视觉负担沉重的当下,多媒体课件改变以往图像装饰文字的单一审美模式,探讨是视觉时代对教学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教学工具开发的新尝试。

值得指出的是,教师对视觉素材图像使用方式单一并且使用手法固化。用图片说明人物、建筑、处所等方便收索,易于查找使用。思维导图则可以运用office软件轻松实现。图片说明文本和思维导图的运用已经固化成为最普遍的信息呈现方式。文本锚定图像和图文接递不符合语言中心地位的传统观念而且素材难以查找,技术上较难实现,需要教师平时长时间的积累。即使具有视觉魅力和说理深刻等创新价值,也没有为广大教师广泛使用。上述分析表明我国外语教师在思想观念上囿于语言中心地位,认为图像从属于语言,运用图像积极参与教学意义生产的意识不强,以至于出现图文独立甚至悖离而不自知的情况。面对高度视觉化和多模态化的新生代大学生,广大教师应该更新视觉教育理念和教育技术,深入学习图文关系和多媒体设计,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视觉文化时代下的外语教学中来。

二、图像与文本在多媒体教学中如何实现

1.多媒体课件的文本倾斜向图文互动的发展

通常情况下,图像对文字只起着补充或辅助的作用,但随着当代技术、媒体的不断交叉发展,图像的作用发生了变化。图像不仅是文本的参照物或背景,文字受保護、簇拥的独立状态让位于文本与图像的渗透和互动。文字和图像都成为生成意义的重要手段。图像和文字都具有符号的二元结构和指涉建构功能,异质同构决定了二者形式和意义的相互凝聚、置换、象征等多元胶融、互补共享关系。图像是一个多彩景深的文本,文本是一段压缩延长的图像。图像和文本构成生活世界的一个隐喻。图像的色彩构图、景深等空间与文本的措辞、造句、成篇之间相互胶融,基于信息容量适配、结构相互关照、内涵相互征引,而缝合生成一个功能独特的教学文本。多媒体课件不再是图像与文本的简单拼贴。教师对图文资源的积极选择与整合生成了新的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由过去的文本倾斜发展到了文本图像的互动。

2.意象思维与逻辑思维互动推进教学

视觉思维指人类对视觉感知基础上形成的意象进行加工处理寻求意义的认知过程。以意象为思维运作的基本元素,以直觉思维为基本方法认识世界。语言思维以概念为思维操作的基本元素,以逻辑思维为基本方法认识世界。在现实中两种思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渗透的。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意象思维和逻辑思维随着读解推进而不断快速地交替活动,互换主导位置,最终完成理解。教师对意象的刻意制造以及意象在学生头脑中的唤醒都将使意义的理解和表达如虎添翼。学生将感知的视觉意象,同语词建立起关联。一维语词联想拓展成二维或三维的视觉意象,然后从与意象的契合中确定并且固化语词要表达的意义。而语言通过意义为意象提供了清晰、稳定的“标签”,从而使得意象通过语词变得具体并保持下来。随着学习的深入,语言不断得到意象的明晰化,意象在语言的推动下不断得到修正、填充。因此,学生通过意象锁定了语词的意义,避开外语语词学习的去生活化,可以自如地进行自己的外语世界建构。视觉思维与逻辑思维的互动突出意象的描绘和语词意义的合力作用,推动学生进入语言指向的生活世界。

3.图文胶融共建意义的飞跃

图像具有语言符号载体的其他主要特征和功能,尤其是传情达意的话语组织能力与修辞能力。图像作为人类思维的语言模式与介质,不是是意义传达的工具,而且是意义产生、创造的场所,与言语文字一起在相互阐释、共同作用中建构我们的意义世界。多媒体教学中二者具有共同的意义指向性。意义指向性的契合,表现手法的互补使得多媒体语篇成为强符号,具有强大的认知驱动和情感统摄作用。图像与文本外在形式和内在意义的关联,经过有机组合形成新的语义和语法修辞关系,超越了单一符号表意的局限,具有比过去单一符号更丰富的意义延伸和内蕴,使符号语言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有了根本的飞跃,形成叙事话语和思想开挖的巨大能量。传统的语言文字机械训练使得外语学习者的思维贫弱。视觉文本给读者提供了多维度、多层次的阅读和思维空间, 促进了话语的生成转换,促进学生语言文本质量的提升,培养创新思维。

总之,在图文模式的建构中,应该摒弃“语言中心论”或“图像霸权”的片面思想,把图文关系看成动态的有机整体,从图文意义生产和消费的角度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合理选择图文模式,从而丰富多媒体教学意义建构的手段。

猜你喜欢

视觉文化图文认知
画与理
视觉文化语境下的艺术策展研究
图像叙事:MV的视觉文本解读
论当下电影艺术在日常生活审美化中的表现
《红楼梦》隐喻认知研究综述
从社会认同浅谈萧峰之死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
图文配
图文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