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下核心问题引领小学数学对话教学的理性追求

2018-08-22邱平

东方教育 2018年17期
关键词:核心问题对话教学新课改

邱平

摘要:本文以小学数学对话教学为课题进行研究,以期转变教师的观念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真正归还教学的本真,实现师生双方精神的相遇和心灵的沟通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对话教学走进小学数学课堂,但由于课堂仍属于教师占主导地位的旧课堂氛围,为了加强小学数学课堂对话质量,使数学课堂有自由民主、理性思考、良性互动的氛围,本文将叙述在新课改下核心问题引领小学数学课堂对话的追求,以期转变教师的观念和学生的学习态度。

关键词:新课改;核心问题;小学数学;对话教学

师生间的教学对话沟通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最为普遍的教学形态,但对话的问题过于程序化和制度化,以教师预设内容为主,问题内容浅显化和封闭化,课堂上形式主义太浓,低质量的对话教学不利于学生发展创新性思维。新课改下基于核心问题的小学数学对话教学能使课堂氛围民主化,加强师生间的良性互动,还能深化知识。尤其是在关键知识点和经验设置核心问题,使学生真正理解对话意义,更为理解课堂教学知识,有利于培养理性思维。

1.对话教学的含义

对话教学是新的教学形势下产生与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学方式,是对原有教学方式的补充,也是新课程理念在数学教学中的体现,这种教学方法增加了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参与,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由原来的被动接受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参与到知识的理解与消化过程中。与此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也发生了变化,由过去的讲授原理、定义以及解题方法转变为引导学生,让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在自己主动探索中发现、掌握数学规律以及解决数学问题的技巧。[1]对话教学让师生在交流与合作时学生能获得真正的知识,学会真正的学习,落实教学目标,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教育理念

2.为何要追求基于新课改下核心问题的小学数学对话教学

1.课堂的不平等性

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课堂主体,教师的意识为课堂的主体意识,教学中缺乏平等意识或表面化,导致的结果就是俗称的“填鸭式教育”,主要表现为教师教,学生被教;教师事无巨细地讲,学生信而不疑地听;教师直接告诉学生思考的标准答案,学生缺乏自己的思维。学生没了自己的思想,只是被动得接受知识,这样缺乏平等的教学课堂是封闭的、呆板的教学。

2.缺乏良性互动

在最面广量大的日常教学中,其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是单向和双向两种,即教师→学生、教师→←学生。[2]大多数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都在此基础上进行课堂互动,局限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相影响,忽视了学生与学生间的有效互动,学生不能自主参与学习,影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师生、学生与学生间的良性互动,对学生自主学习性有负面影响,使对话教学的课堂效益不尽人意。

3.核心问题设置

数学是对学生逻辑性要求较高的学科,它需要遵循知识逻辑的脉络。在部分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提出的问题比较随意,缺乏深度,没有体现数学知识的内在统一性,没有让学生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没有真正的理解数学知识,只是进行混乱的探究与思考,获得的只是零散化的知识碎片。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内到外的学习过程,提出的问题要有深度,触及知识的内核,需要学生积极动脑,创新思考,如果提出的问题始终停留在表面,无益于学生发展思维能力,无法真正的学习。要想使小学数学对话教学课堂真正有课堂效益,需要解決设置有意义的核心问题。乔森将问题分为两类:一类是良构问题;一类是劣构问题。良构问题往往有确定性条件、同一性解决方案。在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提出的问题都是良构性问题,属于微解答距或者短解答距类问题,学生只需查阅文本或者模仿例题即可[3]。设置有挑战性的、开放的趣味性核心问题,让学生打开思维的大门。

3.如何实施基于核心问题的小学数学对话教学

1.营造课堂公平性,加强课堂互动

实现教师与学生间的对话平等是小学数学对话教学的重点之一,让学生在学习时对教师没有畏惧心理,能够真正的参与课堂。教师在教学时,态度要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用较为亲和的方式拉近与学生的距离,给每一个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态度的机会,在课堂中发挥自己的潜能,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同时加强学生和学生间的互动,让学生在群体交流中学会互帮互助,做彼此的倾听者,思维得到了碰撞,在精神和心理上都获得了满足感与成就感,使对话教学更有课堂效益。

2.由核心问题出发,提高对话教学质量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教会学生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数学的方法,即数学化思维,在数学的关键处设置核心问题,通过深度对话教学,让学生学会学习的关键方法,应对层次不同、深度不同的学习问题。学会对问题进行抽象、推理、思考,不再停留问题的表面,而是关注数学知识的深度。如学习“长方形的体积”时,教师可以利用一个长五厘米、宽四厘米,高一厘米的长方体模型来让学生计算用体积为1正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来拼凑长方体时,需要几个小正方体。有些学生可能会使用拼凑法,将小正方体拼凑成长方形,再算其个数;有些学生可能没有摆,而是用除法的方式算出个数。重要的不是计算的结果,而是学生能独立思考,完成一个数学思维过程,对问题有自己不同的看法和思考。不同想法的学生相互补充,相互验证,思维的碰撞激起灵感的火花,真正掌握学习数学化思维。

数学知识是枯燥的,数学课堂却是多彩的、开放的,在学习不同数学内容时不同的思路给数学课堂增添了不少乐趣。提倡新课改下基于核心问题引领小学数学对话教学,正是让数学课堂焕发其原有的活力,不再是沉闷无趣的课堂,让学生学会数学化思维,发挥自己的潜能,发展创新性思维,让学生在学习数学中获得趣味,同时提升自己的素养。

参考文献:

[1]李志波,司青双.小学数学对话教学的探索[J]. 读书文摘, 2017(1).

[2]张妍.关于小学数学对话教学的思考[J]. 中国校外教育, 2017(12):33-33.

[3]王玉东.核心问题引领:小学数学对话教学的理性追求[J].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8(1):31-33.

猜你喜欢

核心问题对话教学新课改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新课改下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之浅见
浅谈高中数学核心问题的思考
以“核心问题”为引领的课堂教学应做到“五让”
挖掘文本教学价值,搞好语言实践活动设计
对话教学使课堂更精彩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对话教学
国内各大城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