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此“解析”学生伤不起

2018-08-22李代秀

东方教育 2018年17期
关键词:议事会基辛格尼克松

李代秀

近来,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发现所使用的某些高考复习资料,在个别答案“详解”上存在严重偏颇失真之处,容易误导误伤学生。现举几例,供广大读者评判。

例一:“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段话出自

A.《政府论》 B.《共产党宣言》

C.《乌托邦》 D.《共同纲领》

原题【解析】抓题干中关键词语“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符合《共产党宣言》中阶级斗争观点、人的自由发展等观点,故B项正确,A、C、D项错误。【答案】B

辨析:此题本是2014年上海高考历史单科第18题,依据材料可知,代替的是“资产阶级旧社会”,将来的未来社会“联合体”实际上就是共产主义社会,更准确地说,是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或社会主义社会,故此话应出自反映无产阶级要求、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文件。根据所学故只有B项符合题意。排除A、C、D。

原题解析过于简单且存在明显错误,依据高中岳麓版必修一P74教材《共产党宣言》内容“宣言昭示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原则:‘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可知,“它”表述的是未来共产主義社会的原则,换句话说,宣言肯定了自由是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并没有体现《共产党宣言》中阶级斗争观点观点。

例二: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和民众法庭等机构的改革与完善是雅典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表现。下列对这三个机构的表述正确的是

A.机构成员均由抽签选举产生

B.五百人议事会负责日常事务

C.陪审与审判权仅归民众法庭

D.城邦成员必须参加公民大会

原题【解析】十将军委员会不是由抽签选举产生,故A项错误;五百人议事会属于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负责公民大会日常事务,故B项正确;民众法庭是国家最高司法和监察机关,对公民大会的决议拥有最终核准权,故C项错误;城邦成员实行观剧津贴,并不是强制,故D项错误。【答案】B

辨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正确认知和解读历史概念的能力,进而考查了考生对历史事物进行综合理解、分析和处理的能力。所有合法公民均可参加公民大会,不需要抽签,故A项错误;五百人议事会属于公民大会的附属机构和常设机构,负责公民大会的日常事务,故B项正确;公民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甚至个人小事,在一定时期一定程度上也拥有审判权,故C项错误;城邦成员和城邦公民不是一个概念,雅典公民属于雅典成员中上层社会有权参加公民大会,但城邦成员中的妇女、外邦人和奴隶就无权参加公民大会,故D项错误。

原题解析不清甚至歪曲事实和答非所问,题目明确要求的是“下列对这三个机构(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和民众法庭)的表述正确的是”,并没有涉及“十将军委员会”,故A项解释明显“跑题”;为证明C项错误原“解析”更是用了“最高”和“最终”两个“最”字,不仅没有说明C项为什么错了,反而让人觉的“仅归”民众法庭是对的;“解析”D项莫须有来了个题意之外的“观剧津贴”,更是让人有“雾里看花”的感觉。

例三:2013年12月2日,《环球时报》报道称“美方建议遵守中国(划定的东海防空识别区)要求,日媒恼火指责盟友‘背弃”。20世纪70年代,在中美日关系上美国曾有过同样的“背弃”并引起日本“朝野震动”的举动。该举动是指

A.“乒乓外交” B.基辛格访华公报的发表

C.《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 D.《中美建交公报》的发表

原题【解析】“乒乓外交”只是属于民间往来,不属于政府外交往来,故A项错误;基辛格访华公报的发表是1971年,符合题干中“20世纪70年代”时间,故B项正确;《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是在1972年,此时中日已经开始建交,故C项错误;《中美建交公报》的发表时间是1978年,晚于中日建交时间,故D项错误。【答案】B

辨析:此题以中美、中日社会热点话题切入,有效考察学生的历史认识和历史思维,引导学生立足基础,关注社会,彰显历史学科的社会功能。由于题目所设计的四个选项都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所以从“时序”上不容易作出正确的认知和排除。事实上此题的关键“题眼”是美国的什么“背弃”行为才能起到引起日本“朝野震动”的效果。显然A项“乒乓外交”非政府间的民间往来,起不到这样的效果;1971年7月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在访问巴基斯坦期间,秘密登上了巴基斯坦航空公司的波音707飞机飞抵北京,秘密访华。基辛格访问的两个任务是商谈尼克松访华日期及准备工作,为尼克松进行预备性会谈。 7月16日,双方发表了会谈公告。公告宣布,美国总统尼克松应邀将于1972年5月以前的适当时候访问中国。公告发表后,在世界上引起了震动。更使日本感到“背叛”,引起“朝野震动”(有人把中美关系改善分为①试探之旅-- “乒乓外交”以民促官②旋风之旅-- 基辛格秘密访华③破冰之旅—尼克松访华④正式建交:1979年,中美发布建交联合公报四个阶段。),故B项符合题意;C项尼克松访华,双方发表《中美上海公报》,D项《中美建交公报》的发表,都是基辛格访华公报“板上钉钉”的事了,日本已有了“心理准备”。

原题解析简单无意义且存在低级错误,“基辛格访华公报的发表是1 971年,符合题干中‘20世纪70年代时间,故B项正确”,难道1971年4月的“乒乓外交”、1972年2月的《中美上海公报》的发表、1978年12月的《中美建交公报》的发表不符合题干中“20世纪70年代”时间,况且基辛格访华公报的发表紧时间符合证明不了什么;“《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是在1972年,此时中日已经开始建交,故C项错误”的解析歪曲事实,更为可笑,1972年2月的《中美上海公报》的发表,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问中国,实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

猜你喜欢

议事会基辛格尼克松
基辛格的道歉
25美分欠款
基辛格:这是白宫来的电话
蒋介石气得骂了娘
成都市双流区村(居)民议事会在基层群众民主自治中的实践与思考
公共资源利用中议事会制度的探索
浦江镇村居代表议事会制度研究
上海长宁:党员议事会带动居民自治
尼克松的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