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校本科生公共英语教学之《学术英语》课程角色探索

2018-08-22秦艳张笛

东方教育 2018年21期
关键词:学术英语需求分析

秦艳 张笛

摘要:随着我国现阶段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进行,《学术英语》课程开始逐渐走入各高校的公共英语教学模块。我校现阶段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新模块已基本成型,《学术英语》课程作为大学英语教学课程模块之一,即将担分担公共英语教学的重任。本文从介绍《学术英语》课程特点入手,结合我校国际化发展的大背景,对《学术英语》进行课程需求分析,从而进一步明确该课程在我校本科公共英语教学的定位。最后本文结合具有校本特色的《学术英语》课程建设,提出并阐述《学术英语》课程将如何有步骤的服务于校区的国际化发展及校区重点学科的发展,使之成为研究型大学国际化的重要支撑。

关键词:学术英语;高校国际化;需求分析

一、研究背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指出,我国要提高教育国际化水平,要“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在这一前提下,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重点,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基于国际化教育对语言特别是英语的依赖性,众多学者探讨了英语国际化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式,例如,庄智象(2012)等人从英语专业人才的国际化培养视角进行了研究,胡开宝(2010)探讨了国际化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霍亚丽(2011)提出了国际化背景下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指出国际化人才的 培养需要通识东西方文化,黄莺(2012)等人对探索国际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及教学运行管理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整理并为以后的培养提出建议。经过多年的发展,学术英语因为其自身特点的实用性、经济性,在国外已经日益成熟。而国内学者的研究还停留在总结国外学术成果和要不要实施学术英语教学上面。蔡基刚(2010)等从大学英语改革的角度出发,讨论了我国的 ESP 教学的定位应该是学术英语,应该着力培养学生学术口语和书面交流能力。蔡基刚(2012)通过对复旦大学等四所大学的学术英语进行需求分析后,对学术英语的教学模式以及方法进行了探讨。从以上综述中不难看出,现今的国际化人才培养大多集中在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对公共英语国际化专业人才的培养很少涉及。

二、我校公共英语课程体系及《学术英语》课程定位

学术英语的设立是为国际学术交流而准备的,我国《学术英语》课程定位是帮助学生掌握在国际交流中以学术交流为背景的信息量强度较高的讲座听力技巧,帮助学生在学习和参阅外文学术期刊和文献的过程中具有实际分析和解决学术问题的初步能力,帮助学生掌握国际交流 信函的范式、英语学术报告和论文的标准规范格式 和语篇知识。我国学术英语的教学既应该包括普通学术英语教学,也应该包括专业学术英语教学。

从教育部新版《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和我校“大学生国际化能力提升计划”出发,现已针对本科公共英语学生英语基础和学习需求差异大的问题,构建一套多层次、多课型、多维度、多保障的公共英语课程体系。我校区本科公共英语已基本明确了“三级四类”的课程体系,即面向一、二年级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开设学术英语、通用英语、通识英语、出国英语4大类共计7门课程。本科阶段的《学术英语》课程经过了3年的试验阶段,形成了稳定的教学模式,成功的与通用英语对接,提出了多口径、个性化、分层次、分系列的公外本科生英语教学培养模式。

三、我校《学术英语》课程发展建议

首先,从我校学生对英语语言的需求和学习过程看,学生从通用英语进入学术英语的学习,并没有经过“普通学术英语”模块。而从境外高校的《学术英语》课程来看,与澳大利亚伍伦冈大学 EAP 教学相比, 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在教学安排和内容上缺少“需求分析”,无法根据学生的英语语言水平、实际需求和个性差异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 导致学生缺乏动力。因此,依托我校的学术环境和资源开设普通《学术英语》课程,衔接基础通用英语和专业英语的知识鸿沟, 成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其次,我校《学术英语》课程发展目前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师资队伍建设。由于我校英语教师缺乏国际交流的经历,影响他们实施教学研究和改革的积极性。因此,具备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学术化背景的英语教师应该成为改革的主力军。

综上所述,我校在进行《学术英语》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不能一刀切,应该区分类别。应探索适应《学术英语》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方案,研究学习者需求并制定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案,研究开发具有较高信度和效度的语言测试工具,使《学术英语》课程真正成为我校国际化的台阶,能较好地满足我校学生的专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蔡基刚,廖雷朝.学术英语还是专业英语——我国大学ESP 教学重新定位思考[J].外语教学, 2010 (11) : 47-50.

[2]蔡基刚.“学术英语”课程需求分析和教学方法研究[J].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2(2) :30-34.

[3]胡开宝.复合型、研究性和国际化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理念与实践 ——以上海交通大学英语专业教学改革为例[J].中国外语,2010(11) :8-16.

[4]黄莺,吕宏芬,傅昌銮.高校国际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综述[J].宁波师范大学学报,2012(3) :78-80.

[5]霍亚丽.注重通才教育培养国际化人才——国际化背景下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 2011(18) :60-61.

[6]彭伟,张露芳,詹燕.面向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双语课程教學探索[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12 (3) : 101-104.

[7]Stevens, P. ESP after twenty years: A reappraisal[M]. Singapore: SEAMEO Regional Centre,1988.

[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 纲要[EB/OL]. [2014-03-26]. http :// www.moe.edu.

cn/pub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77/201008/

93785. html.

[9]庄智象,谢宇,韩天霖,等.国际化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的思考———教学大纲、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J].外语界,2012(4) :61-67.

作者简介:

秦艳(1981-),女,山东青岛任,硕士,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讲师,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外语教学研究等。工作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264209。

张笛(1980-),男,山东济南任,硕士,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讲师,研究方向:翻译与教学,外语教学研究等。工作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264209。

猜你喜欢

学术英语需求分析
EAP视域下的大学英语教学专业化转型刍议
大学英语教育教学改革实践路径分析
学术英语写作教学方法探究
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改革模式探索
服装设计智能化趋向及模式研究
大学师生需求发展分析
基于UML技术的高校贫困生管理系统建模分析
指挥信息系统模拟训练评估需求分析
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建设之必要性探讨
研究生英语基础与EAP能力培养之关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