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旧会计准则比较研究
2018-08-22李思雅
李思雅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经济正向着市场化、国际化方向快速发展,会计工作内容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在这种大趋势下,旧会计准则已经不能够完全适应会计工作的需求,新旧会计制度与准则的交替也是必然的趋势。文章对新旧会计准则进行了比较研究,首先对会计准则的发展历程进行了阐述,之后分别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出发分析了新旧准则之间存在的差异,希望能够更加全面的了解新会计准则的变化,以便更好地遵循新会计准则相关内容,全面实现会计工作的规范化。
关键词:会计准则;比较;研究
会计工作是否能够有序开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经济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由计划经济体制逐渐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企业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会计业务也逐渐呈现出复杂化的特点。鉴于此,我国财政部等相关部门不断优化和完善会计准则的目的在于使企业会计工作更能够适应时代发展需求,最终达到全面实现经济价值增长的目的。
一、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历程
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历程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49~1993年)。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政府非常重视整体经济的发展,在这一时期国家相关部门我国会计理论的发展与实践工作需求,为了充分辅助和支持当下经济形势的发展,制定了会计准则。但是这一时期我国大部分企业的会计工作较为简单,因此相对于现阶段来说会计准则的结构和内容也不成熟;第二阶段(1993~2000年)。这段时间是改革开放的初期,也是我国会计准则改革的重要时期。我国政府充分考虑到了经济发展势头稳健,积极开展会计准则改革和优化的相关工作,并要求企业采取不同的准则要求自身,保证多行业制度的执行;第三阶段(2001~2006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各行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因此相应的会计工作内容也趋于复杂,需要对企业会计工作进行严格约束也保证企业合法合规运营。对此,我国相关部门要求企业需严格遵循所出台的会计准则来开展会计相关工作,实现宏观调控;第四阶段(2007~2018年)。自我国加入WTO之后,我国经济全面实现了对外开放,考虑到市场经济的发展大趋势,我国相关部门根据当前大环境对会计准则进行了完善,新会计准则着眼于提高会计信息的透明度、保护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的利益。新准则对现行的财务报告披露要求进行了全面梳理和改进,创建了较为完整的财务报告体系,对会计信息的时间、空间、范围、内容等全面系统规定,大大提高了企业会计信息透明度,有效地维护了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建立了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经济秩序,促进会计行业有序运行。
二、从宏观角度出发对比分析新旧会计准则
从宏观角度出发对比分析新旧会计准则主要从理念、结构、要素、剂量以及体制等几个角度展开分析。
(一)新旧会计准则理念对比分析
市场经济的发展势必会影响会计准则的制定理念。旧准则提出“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新准则完全抹去了这种“计划经济时代的遗迹”,政府成为了与其他市场主体平等的“信息使用者”。以往旧会计准则还将利润相关信息作为开展相关工作的重点,通过开展会计核算工作对收入方面资本进行监督和观察。新会计准则的关注点不再只是利润相关的信息,而是将负债内容的资本管理相关工作也考虑在内,希望企业能够全面、准确、真实的反映企业运营实际情况,进而推动企业的稳健发展。
(二)新旧会计准则结构对比分析
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企业业务日趋复杂,因此有必要在会计准则中对会计工作相关内容进行调整。以往旧会计准则结构所注重的是将会计信息进行汇总后核算各类业务内容,并要求设置各类账本、单据和会计报表。新会计准则结构则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不仅要求对价格利润当中存在的负资产情况进行考察,以便更精确地进行相关财务信息审核的工作,而且需要在会计报表内容中获取附注的信息,对工作职责进行明确说明。
(三)新旧会计准则要素对比分析
新会计准则增强了基本准则的“基础性”,并尝试增强其可操作性。这是新基本准则最明显的特征。以往旧会计准则的要素设置主要包括资本、负债数据、所有权的归属、收益、费用以及经济利润价值等内容。新会计准则的要素内容与旧会计准则要素的内容趋于一致,但是实践管理下行却更加具体化。
(四)新旧会计准则剂量对比分析
旧会计准则的剂量工作主要是比對历史中应用的成本和相关成本的重置工作。新准则还结合了会计发展的大趋势,引入了公允价值。相对于旧会计准则来说,新会计准则更加全面细致,能够将变现净产价值纳入其中,还对公允价值和现存价值的反映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增强了我国会计准则对会计计量的实用性。
(五)新旧会计准则体制对比分析
旧会计准则在发挥作用的过程中会进行体制的改变,在对要素进行确认过程中需要进行一步步的完善。新会计准则能够明确每一个细节,能够更加使得会计工作有章可循,通过剂量实现一个完整的会计工作整体。新会计准则的颁布,还提高了会计准则的国际化,使会计准则更具有趋同性,填补了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经济业务会计处理规定的空白,并能够促进国际间的贸易与投资等活动。
三、从微观角度出发对比分析新旧会计准则
从微观角度出发对比分析新旧会计准则主要体现在准则的具体内容上,包括会计计量属性、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与转回、债务重组收益等几个方面。
(一)明确了新的会计计量属性
新会计准则在旧会计准则的基础之上更加系统、全面地规定了会计计量属性,并在会计准则的基本原则中进行了明确。旧会计准则中已经明确了历史成本、可变现净值、重置成本、现值等计量属性。而新会计准则在旧会计准则历史成本、可变现净值、重置成本、现值等计量属性基础上又增加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具体内容为“在公允价值计量下,基于资产和负债的公平交易,交易双方在熟悉情况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计量工作开展起来更加顺利,现阶段在《债务重组》、《房地产性投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股份支付》、《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等具体准则中“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运用。
(二)优化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与转回
在旧会计准则中对于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与转回相关会计业务处理提出允许转回已经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在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国际会计准则对于商誉减值损失不允许转回。但是在企业会计实务工作开展过程中,一些企业会计人员利用旧会计准则中允许转回已经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这一规定对企业的损益进行操作,达到某种目的。这样不仅会直接影响到企业会计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而且还有可能损害股东的利益。我国相关部门充分考虑到此类问题在新《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第 17条中明确规定如果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不能在以后会计期间内转回。这一内容的明确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提升了企业会计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此外,新会计准则中还明确了诸如资产公允价值、处置费用以及现值核算等相关内容,为会计工作科学、有序开展提供了重要依据。
(三)明确债务重组收益
新会计准则在旧会计准则的基础上對可产生损益的债务重组基本情况进行了明确规定,具体内容如下:第一、债务利得。在进行债务重组过程中,债务人应当对于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实际支付现金之间的差异进行确认,具体确认为债务重组利得,计入当期损益;第二、债务转资本。对于债务转为资本的会计业务处理,对于实务开展过程中股份的公允价值总额与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存在差异的,计入当期损益;第三、债务条件变化。对于债务条件发生变化进而导致债务重组前与债务重组后后入账价值之间存在差异的,计入当期损益。
四、结论
总而言之,在我国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大环境下,会计准则的革新与升级是必然的。本文对新旧会计准则进行比较研究后发现,新会计准则更能够适应我国企业发展需求。从宏观角度出发来看,新会计准则对于增强资本市场的活力和吸引力,充分发挥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促进我国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微观角度出发来看能够促进我国企业会计工作有序进行,提供企业会计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实施新会计准则,可以更有效、更完善地为企业的经济前景做出预测,制定科学决策,合理分配经济利益,提高上市公司的信息质量,增强投资者的信心。此外,新准则的实施,将大幅度降低会计遵循、交易成本,不仅为我国吸引外资创造了优越的软环境,而且有利于我国的企业以更加优厚的条件在国际资本市场上筹措资金。简言之,可进一步提升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夏鹏.新企业会计准则出台:历史背景与现实意义[J].财会月刊,2006(03).
[2]张丽.新准则下会计核算对比分析[J].现代商业周刊,2013(45).
[3]范蕊.新旧会计准则下资产减值比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01).
(作者单位:广东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