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北省承接北京市产业转移的路径研究

2018-08-22王伟伟

中国集体经济 2018年23期
关键词:河北省北京市

王伟伟

摘要: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取得阶段性成果,京冀产业转移承接正逐步升级。文章基于产业结构和产业梯度双重视角对京冀产业转移承接的动力进行分析,指出京冀产业符合梯度转移的特点,但存在协同机制欠缺、承接平台产业定位模糊、产业布局碎片化与产业结构同质化、承接产业层次较低等问题,阻碍了产业转移承接的速度与质量。为此,从四个方面提出承接北京产业转移的“河北路径”:加强统筹谋划并完善协同机制;细化承接平台的产业定位;深化产业链的纵向合作;推进共建园区的升级建设。

关键词:非首都功能疏解;产业转移承接;北京市;河北省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两周年以来,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产业转移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率先突破的三大领域之一,已从蓝图走向现实,并逐步升级。京津冀共同制定《关于加强京津冀产业转移承接重点平台建设意见》,明确构建“2+4+N”承接平台体系,京冀产业转移承接已步入全面实施阶段,但由于“承接缺口”的存在,一系列问题逐步显现。本文通过对京冀产业转移承接动力、现状与问题的分析,提出实现产业提质增效升级的“河北路径”。

一、京冀产业转移承接的动力分析

(一)产业结构分析

从地区生产总值(GDP)看,近五年京冀两地的经济发展呈现平稳增长的态势,但增速均有所减缓,其中,北京市GDP增速逐年下降,河北省GDP增速自2014年大幅下降后趋于稳定。

从产业结构看,京冀产业结构差异明显。2012~2016年,北京市第一产业比重总体下降,第二产业增加值虽有上升,但比重逐年下降,第三产业比重连续五年超过75%,2016年超过80%,产业结构合理,呈现“三二一”格局,主导产业多集中在产业链的中下游;河北省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占比均呈现缩小态势,第三产业比重稳步上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但第二产业仍占主导,呈现“二三一”格局,主导产业多处于中上游。

综上,处在后工业化时代的北京市,第三产业占主导,发展更多的依靠技术和资本密集的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处于工业化中期的河北省,第二产业占主导,发展更多靠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行业。

(二)产业梯度分析

在了解京冀三次产业结构的基础上,以2016年的相关数据为依据,运用公式(1)计算区位商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如表1。

纵向对比看,北京市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的区位商均小于1,第三产业的区位商为1.556,第三产业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可以进行产品输出;河北省三次产业的区位商分别是1.279、1.188、0.808,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专业化水平较高,有能力补给其他地区。横向对比发现,京冀产业优势大不相同,北京市第三产业专业化程度较高,河北省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具有相对比较优势,二者产业存在明显的产业和技术梯度,符合梯度转移的特点,为京冀产业协同发展提供内生动力。

二、京冀产业转移承接的现状分析

(一)顶层设计不断完善

2014年以来,京冀产业协同发展的顶层设计不断完善,“京冀‘1+6合作协议”已达成,《京津冀产业转移指南》也已颁布,京津冀共同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强京津冀产业转移承接重点平台建设意见》。河北省加快相关政策体系的对接,出臺了《河北省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编制完成了建设“三区一基地”的4个专项规划,省级层面的规划体系渐趋形成。

(二)承接平台实现突破

京冀在园区的共建、共管、共享上取得实质性突破。首先,全方位共建园区。2016年,河北省与京津合作共建各类园区55个,各类创新基地62个,共同打造了北京·曹妃甸现代产业发展试验区、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北京·张北云计算产业基地等具有代表性的共建园区;其次,异地监管机制打破壁垒。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实现了跨区域监管,标志着京冀在药品监管领域已取得政策性突破;最后,利益共享机制有所创新。中关村海淀园秦皇岛分园建立了4∶4∶2财税机制,北京新机场建设期税收按1∶1分享。

(三)产业转移承接稳步推进

河北省“基于原有的工业、制造业基础和资源优势,为承接资源导向型产业、区域性物流和商贸基地、先进制造业等产业转移做了积极工作”,一批重点迁移项目如北汽集团、北京大红门、动物园服装批发市场等已落户河北。

从投资空间流向上看,投资集中在北京周边区域,如唐山、廊坊、保定、石家庄。2015年,四市接受的投资总额高达707.28亿元,约占对河北接受投资总额的81.9%,其中,唐山最多,为480.99亿元。从产业链环节看,制造业成为吸资重点,2016年,装备制造业增加值首次超过钢铁业,高出0.5个百分点。从承接模式看,京冀共同打造了在批发市场和商贸物流领域的迁移模式、以传统制造为主的总分模式、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孵化模式、以亦庄·永清高新区为代表的复制模式等。

三、京冀产业转移承接的问题分析

(一)产业转移承接协同机制欠缺

伴随产业转移承接的深入推进,河北省内多数承接平台如河北安次区的园区项目、廊坊开发区等均在公开资料中强调要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机遇承接产业,平台间各自为战,对北京优质疏解资源展开争夺,形成“囚徒困境”,造成内耗的同时增加了河北招商成本。另外,行政区划基础上的产业对接面临显性和隐性壁垒,如行业资质尚未互认等问题都使北京产业转移顾虑重重。

(二)承接平台产业定位模糊

河北省各承接平台往往从自身发展需求出发,提出的产业承接方向过于宽泛,缺乏重点、细化,造成平台间产业雷同性较强。如承接平台中定位为装备制造基地有40多个,新能源、新材料基地有30多个,商贸物流基地有30多个。

(三)产业布局碎片化与产业结构同质化

河北省有些承接平台“鲸吞”思维严重,承接产业时过于看重数量和投资额度,而忽视平台之间的“断崖断链”,导致承接产业项目“小而碎”、关联度低、融合度低,难以形成集群优势。另外,河北省承接的产业中传统产业和一般加工业项目居多,且多数集中在能源、原材料、食品、装备制造、物流、建材等行业,加之,承接平台产业定位宽泛,使得产业结构“杂而同”,同质化现象严重。

(四)承接产业层次较低

北京向河北转移的产业以商贸服务业及钢铁、石油化工、设备制造业、纺织服装业、食品加工业、汽车生产等一般制造业为主,这些产业的共性在于对资源、劳动力的依赖性较强,技术水平、创新能力不高。河北省土地、劳动力等要素资源优势,以及较好的制造业基础,使得承接传统制造业具有优势,一定程度上促进产业“量的扩大”。同时也应注意到,转移产业多为资源消耗型,能耗大、投入高、污染重,对河北省建设“三区一基地”——“质的提升”不利。

四、京冀产业转移承接的路径分析

(一)加强统筹谋划并完善协同机制

依据产业对接的一般原理,产业转移承接要遵循产业变迁的基本规律,通常不会自发进行。首先,河北省以“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为原则,借助政府“有形之手”对产业承接进行“掌舵”,通过顶层设计、统筹协调、分类指导、监督落实,有序承接北京企业;其次,建立常态化的深度对接机制,定期会商,通过举办论坛峰会、开展专题招商活动等公共服务,为省内各承接平台主动对接北京产业转移创造条件;最后,跟踪监测产业发展态势,加大对落地项目的督导,推进项目的投产、达产。

另外,河北省需加强政策协同,为解决产业转移承接中的体制机制及财税、土地、社保、户籍等问题提供指导。河北省拥有省级以上开发区184家,在精准承接京津产业转移中的载体作用越来越凸显,2017年开发区从京津引进项目和资金约占全省的3/4,但仍存在“塞不满”“吃不饱”等现象,若能解决开发区用地指标等配套政策问题,将为承接北京产业转移提供广阔发展空间。

(二)细化承接平台的产业定位

产业转移呈现梯度特征,河北作为产业转移的净输入地,不仅需要“被动式”接受,还需从政策、基础设施及技术创新等方面优化产业结构,实施“主动承接”战略。总结梳理《北京市新增产业禁止和限制目录(2015年)》发现,北京市向外转移的制造业、服务业和公共服务功能中凡是“三高”类产业均是禁限的,如矿产开采项目、钢铁产业,这类产业河北要慎重承接,尽快出台河北省产业负面清单;对于高新技术产业,河北省可充分发挥雄安新区创新发展示范区的功能定位,承接“中央在京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总部企业、金融机构和高等院校等”,发展高端高新产业,打造创新高地。

装备制造业具有环保、技术水平相对较高等特点,河北省“十三五”规划中建议将装备制造业作为全省第一主导产业,《河北省工业转型升级“十三五”规划》中也明确“到2020年,装备制造业工业增加值达到5000亿元,成为第一支柱产业”。河北省以唐山曹妃甸区、沧州沿海地区为依托进行全面承接,培育壮大先进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装备制造、节能环保、通用航空、高铁零部件等产业的聚集,尽快建成“以高端成套装备为主体、关键核心零部件为基础、智能制造装备为引领”的先进制造产业体系,成为产业升级转移的重要引擎。

(三)深化产业链的纵向合作

基于产业链分工的产业对接,对于产业布局碎片化、产业结构同质化给出了解決方案。当前,京冀产业节点关联已初具规模,产业合作与互补现象也普遍存在,“北京研发——河北转化”的产业链分工体系初步形成。但京冀“产业悬崖”、处于产业链中间的产业相对偏少的现状,加之配套薄弱,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河北省各承接平台产业基础参差不齐、各有特色,需要坚持产城融合的原则,以城市功能定位为基础进行差别定位,以优势企业、优势产业为核心延伸产业链,注重区域间产业合理分工和上下游联动,加强产业链内、外部的配套设施建设,构建全产业链的服务体系,同时加强区域间的合作与协同,力求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最终由链式集聚走向生态集群。以石家庄(正定)中关村集成电路产业基地为例,通过整合上下游,可构建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和封装测试及装备制造全产业链。

(四)推进共建园区的升级建设

共建园区可带动区域间的要素流动、技术溢出,是带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现开放共享的强大引擎。首先,推进共建园区规模化发展。依托现有共建园区,按“共建、共管、共享”的原则,通过做大做强一批省级共建园区,规划指导一批市级共建园区,引导支持做优一批产业新城,构筑“省-市-产业新城”全方位共建园区体系;其次,创新利益分享机制。针对共建园区普遍存在的税收上缴、利益共享等问题,京冀政府可在总结中关村海淀园秦皇岛分园4∶4∶2模式的基础上,依据产业特点和发展规律,探索新的利益共享模式,同时作出制度性安排。

参考文献:

[1]王振坡等.区域协同下城市交通优势度与产业对接耦合关系——基于天津市的实证分析[J].现代财经,2016(10).

[2]陈璐.京津冀协同发展报告(2017)[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

[3]刘艳,孙晓然.京津冀协同视角下河北省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的策略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7(07).

[4]河北省开发区去年引进京津资金1875亿元[EB/OL].[2018-1-7].http://www.he.xinhuanet.com/sToutiao/2018-01/07/c_1122221263.htm

[5]京津冀联合发布产业转移承接设置“2+4+46”个重点平台[EB/OL].[2017-12-21].http://zhengwu.beijing.gov.cn/sy/bmdt/t1502502.htm

[6]河北发布工业转型升级“十三五”规划[EB/OL].[2016-11-17]. http://www.chinanews.com/cj/2016/11-17/8066318.shtml

(作者单位:燕山大学 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猜你喜欢

河北省北京市
河北省部分水产品市场价格
河北省部分水产品市场价格
河北省商务厅原巡视员仲继安涉嫌受贿被逮捕
河北省部分水产品市场价格
《北京教育》杂志理事会名单
《北京教育》杂志理事会名单
《北京教育》杂志理事会名单
《北京教育》杂志理事会名单